羊城晚報訊 記者錢瑜報導: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從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獲悉,海洋王國帝企鵝本年度成功繁殖首次突破兩位數,共孵化10隻帝企鵝。這是繼2017年海洋王國一舉成功孵化9隻小帝企鵝後的又一新記錄。
8日,記者在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看到,10隻毛茸茸的帝企鵝寶寶正由保育員帶著做「體檢」,逐一稱重,測量身高。目前,10隻新生企鵝,最矮的是30釐米,最高已經長到80釐米。有趣的是,在企鵝館展示窗前,科普教育講師還安排現場遊客和館內的企鵝比身高。
據了解,帝企鵝人工繁育一直是業內難題,一隻雛鳥的成活要經歷多重的困難。100%的存活率標誌著企鵝飼養技術的成熟。資料顯示,世界上現存企鵝共有18種,長隆引進了7種,已有5種成功取得繁殖,而且繁殖數量每一年都在遞增。企鵝對空氣、水質、食物要求非常高,因為它們在野外生活的環境本身就是非常乾淨的,因此要實現人工保育環境的繁育需要超高的硬體和技術水平。
據高級保育師張學平介紹,帝企鵝的野外生活環境模擬是成功繁殖的首要條件,也是最難「還原」的。如大家所熟知,帝企鵝是在南極最嚴寒的冬季進行繁殖,這就需要人工模擬南極冬天的各種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溼度的變化,燈光周期的調控,光照程度、色溫的選擇,陸地和水池面積的比例等。每個環節都會影響企鵝的繁殖。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總經理蔣敏靈稱,此次帝企鵝的低緯度繁殖數量達到雙位數,這是保護動物生態多樣性以及異地保護的又一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