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場
騰訊體育訊 棒球是個簡單入門的運動,看幾場比賽之後,就可以感受到比賽的樂趣。然而,初看比賽的時候,解說員所使用的術語和數據可能會讓你一頭霧水。我們整理了一下主要涉及到的數據術語,讓你在看球的時候更加快速領會棒球的精髓,為你的進階之旅鋪路搭橋。
了解球場
本壘板:用白色橡膠製作,呈五角形,應固定在地上,與地面齊平。
本壘板
壘包:一、二、三壘壘包均為38.10釐米見方,厚7.6至12.7釐米的白色帆布包。
全壘打線:以二壘壘位為中心為圓心,以圓心到邊線頂點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弧線與兩側邊線末端相交,此弧線即為本壘打線,作為判斷本壘打的標誌。[或直接打出界內圍牆也是本壘打]。
球:棒球是圓形軟木、橡膠或類似物質作球心,繞以麻線,再以兩塊白色馬皮或牛皮包緊平線密縫而成。球面應平滑。重量為141.7克至148.8克。圓周圍22.9釐米至23.5釐米。
球棒:呈園柱形。棒面必須平滑無截面接頭。金屬棒的兩端必須密封,握棒部分的棒帽末端可以製成直徑為2.4-5釐米,棒長不得超過1.07米,最粗處直徑不得超過7釐米。為便於握棒,從握棒的一端起至45.7釐米的長度內,可用布條、膠布帶或橡膠包纏。
了解規則
好球區
壞球(Ball):投手合法投出的沒有直接通過「好球區」而擊球員又未揮擊的投手投球叫「壞球」。
壘位(Base):跑壘員為得分而必須按順序踏觸的、位於內場四角的四個位置叫「壘位」。壘位通常放置帆布壘包或塑料膠板作為標誌。
四壞球上壘(Base on Balls):擊球員擊球時得四個「球」而安全進到一壘的判定叫「四壞球上壘」。
投球(Pitch):投手投給擊球員的球叫「投球」。
投手(Pitcher):向擊球員投球的守隊隊員叫「投手」。
捕手(Catcher):位於本壘後面的守場員叫「捕手」。
擊球員(Batter):在擊球員區內擊球的攻隊隊員叫「擊球員」或者「打者」。
三殺
雙殺(Double Play):守場員無失誤而使攻隊兩名隊員連續出局的防守行為叫「雙殺」。
犧牲打(Sacrifice):擊球員犧牲自己安全上壘的權利而使跑壘員進壘得分的擊球叫「犧牲打」。犧牲打根據攻守局面和擊球方法的不同分「高飛球犧牲打」和「觸擊球犧牲打」。
了解先發投手的主要數據
勝投(W):先發投手投滿5局,在球隊領先的情況下退場,如果打者能夠得更多分或者中繼投手(接替的投手一般投局數較少,暱稱為「牛棚投手」)能夠不丟分或者少丟分,把勝利維持住,先發投手就可以得到一個勝投。
自責分率(ERA):這個是跟投手水平息息相關的重要數據,就是說不管是投手因為被打安打或四壞球而讓人上壘,然後又因任何原因讓這上壘的人回來得分,這個分就算成自責分(自己負責任丟掉的分)。如果因為乙方防守球員的失誤而上壘的不算。
了解打者的主要數據
打擊率(Batting Average,常見縮寫為AVG),也就是說擊球員在打出球後能安全跑上壘包的比率(安打),計算方式為「打擊率=安打/打數」。根據這個球讓擊球員到達壘包的距離,分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
裁判手勢代表安全上壘
上壘率(On Base Percentage,常見縮寫為OBP),是現代棒球最重要的數據之一。而其計算公式為(安打+四壞保送+觸身球)/(打數+四壞保送+觸身球+高飛犧牲打),上壘率代表一個球員能夠上壘而不是出局的能力。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四壞球和觸身球,統稱為"保送"。上壘率和打擊率的最大差別就在於保送,而保送多寡和球員的選球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打點(RBI),就是球員靠打擊攻進的分數。打點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該打者的攻擊和掩護能力。一個好的打者不但要有技巧,有力量,還必須有團隊精神,懂得幫助隊友得分。
全壘打(HR),是棒球比賽中最精彩的畫面,全壘打對於球隊的貢獻和球隊士氣的振奮是毋庸置疑的。全壘打數量是硬指標而無需公式計算。全壘打產量多的球員通常都是球隊的瑰寶、豪門球隊的優先選擇,也容易得到最有價值球員評委的青睞。要擊出全壘打必須技巧和力量兼備,反映了球員的打擊技巧和力量(power)即「長打能力」。
(毒堡堡)
本文系騰訊體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