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疫」中,廣東省珠海市有這樣一群人,她們不需要吹衝鋒號便奔赴抗「疫」前線,築起了一道守護人民健康的防護線,抑或者默默堅守和付出,用溫暖撫慰恐懼,以大愛託舉擔當。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疫情還在繼續,但沒有哪個春天不會到來,伴隨著春天的腳步,一年一度的婦女節翩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走近她們,感受她們的那份「疫」無反顧。
周曉蕾:「上前線是醫生的天職」
周曉蕾
周曉蕾,珠海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自2020年1月17日以來,從接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開始,她從未休息過一天,積極投入到一線工作中。她作為感染科「老兵」曾在一線參與2003年非典疫情;她在2009年防控伊波拉疫情預案中勇擔一線值班人員。她說,這是我們感染科人的使命,也是作為一個醫生的天職。
林莉:「那一刻我止不住熱淚盈眶」
林莉
林莉,珠海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主管護師。2月20日,珠海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出發,林莉「出徵」。對於擁有20多年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林莉而言,她從容應對荊州的戰「疫」。堅強的林莉從不輕易落淚,和愛人告別時她沒哭;工作中累到膝蓋舊傷復發她沒哭;一天下來,臉上被口罩勒出壓痕,她沒哭;但是當被荊州患者治癒出院,集體向她點讚,當患者豎起大拇指的那一刻,林莉忍不住熱淚盈眶。
阮娜:抗疫前線「夫妻檔」
阮娜(右)
阮娜,珠海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2月11日,她作為珠海市第二批馳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阮娜家有一雙兒女,家裡老人高齡需要照顧。但在疫情面前,作為醫者的職責感和使命感催促著她顧及不了過多,「我是從汶川地震走出來的,我願意用我的熱情,我的專業去幫助更多的人!」阮娜的丈夫安濤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面對疫情我們需要共渡難關,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兩個人都能平安歸來。」
聶麗霞:「身為湖北姑娘我要去最前線」
聶麗霞
聶麗霞,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聶麗霞。作為一名湖北姑娘,她挺身而出,千裡逆行,義無反顧加入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回到疫情最嚴重的家鄉,為家鄉出一份力。在湖北前線,她用精湛的護理技術照顧好每一位患者,用親切的家鄉話安撫患者的情緒,無論患者有什麼需要,她都竭盡全力去滿足,把溫暖和希望從廣東帶回了家鄉。
王伶莉:疫情期間協同作戰的「指揮兵」
王伶莉
王伶莉,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院感辦主任。疫情來臨時,她第一時間做好準備,與醫教部、各科室攜同制定防控應急預案,優化醫院布局及就診流程,梳理排查風險,落實應急演練,協助設備科計劃、採購、儲備各種防護物資。她每天都在防疫前線指導各項感控措施,在她的協助下,醫院各項工作均有序開展,各項院感防控措施落實有力到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張云云:「我信陽熱乾麵要去幫武漢熱乾麵」
張云云
張云云,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感染科護士。2月9日晚11點,張云云接到通知:「立即收拾,明天一早出發武漢。」張云云興奮地說:「我信陽熱乾麵要去幫武漢熱乾麵了!」出發前,她按捺不住興奮,給媽媽發了條微信:「媽媽,我要出徵了。」媽媽回復12個字:「平安回來,回來給你煮好吃的!」接受採訪時,遠在信陽的媽媽在電話後面淚流滿面,她說:「我們挺驕傲的,現在孩子也開始保家衛國啦!」
寧靜:相隔千裡的「同一戰場」
寧靜
寧靜,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ICU護士。寧靜在湖北一線支援,她的老公在珠海防疫一線。她出徵前,這對愛人才見了春節以來的第一面。「其實我們就是千千萬萬個醫護人員的縮影,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是為了抗戰疫情而奮鬥。」寧靜說,疫情當前,總有人需要逆行而上,大家都是奮戰在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只是地點不同,但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張曉燕:住在醫院的抗疫天使
張曉燕
張曉燕,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住院總醫師。「2月10日值班到現在,好像快一個月沒有回家了吧?」呼吸科住院總醫師張曉燕數了一下。她所在的病區高峰的時候收治17個病人。由於不能家屬陪護,患者的吃飯起居等照顧也都是醫生護士負責。一個月沒見著媽媽,張曉燕8歲的女兒沒有抱怨,「等到疫情結束,我想帶女兒出去玩。其實她還是挺渴望我陪她的。」
黎霞:把好每道關讓病毒無處遁形
黎霞
黎霞,珠海香洲灣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主治醫師。50歲的她奔走在社區、街道,做各種環境採樣,在這微涼的時節,汗水仍然溼透了她的衣裳,護目鏡上都是汗水的蒸汽,每天她的微信步數都超過了兩萬步。她說,「說作為一名防控人員,要把好每一關,讓病毒無處遁形。」
王劍霞:弱小身板扛起50斤的消殺桶
王劍霞(左)
王劍霞,珠海市香洲區人民醫院社管辦副主任。2月初,她在集中隔離安置酒店工作,除了給隔離人員進行核酸採樣外,還要對隔離人員離開後的房間進行消殺,弱小的身板背著近50斤重的消殺桶逐間消殺,她從不退縮。她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們不妥協,為我們摘掉口罩後輕鬆地微笑而努力。」
鍾巧茹:為居民築起「安全牆」
鍾巧茹
鍾巧茹,珠海市香洲區第二人民醫院防保科。她加入珠海市香洲區疫情防控應急隊,參與珠海香洲拱北和南屏鎮的疫點消殺工作,為居民築起一道「安全牆」。有一次的疫點在小區6樓,她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背著重20多斤重的消毒藥物,從1樓一邊消殺一邊爬上6樓,再從6樓一直逐層對樓梯通道及扶手進行消殺。整個過程中,她未喊一聲累,她說這是她的工作與責任。
譚泳梅:帶病友練八段錦健身操
譚泳梅
譚泳梅,珠海高新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作為醫院呼吸與重症專業的專家,她主動請纓,放棄休假,「40+」個工作日,奮戰抗擊疫情第一線。「守護生命,共克時艱,大家跟我上!」這是大年初一,感染科精銳團隊後首次晨會後,她帶領大家開工的情形。她每天都會進行查房,還帶領病友們練起八段錦,讓患者身心都得到鍛鍊。
張海丹:「我經歷過非典,請安排我去發熱門診」
張海丹
張海丹,珠海高新區人民醫院外一科護士長。自疫情防控啟動以來,她主動向醫院申請,「我經歷過非典,請安排我去發熱門診」。發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的「主陣地」,而張海丹護士長就是這個陣地的總指揮。從保防護用品的保障、發熱診室醫護人員的排班,到發熱門診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等各分區的院感控制,都有她的身影。
何華瓊:剪掉秀髮衝鋒在前保護一線新兵
何華瓊
何華瓊,珠海高新區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從事護理工作22年的她主動請纓,衝在前面。正月初一,為方便穿戴防護服,節省更多的時間留給患者,她毅然決然帶頭剪掉秀麗長發。她說,我是護理老兵,我必須衝在前面守護患者的同時,我也必須要保護好護理姐妹們。
東建亭:臉上的印痕是戰士的「印章」
東建亭
東建亭,廣東省人民醫院珠海醫院兒科副主任,她臉上的印痕就是戰士的印章。她作為疫情中兒科醫生,逆行在發熱門診的兒科診區,為就診的患兒一道安全防線。疫情期間,他們成功救治了4例早產極低體重兒,1例休克寶寶、重度窒息新生兒……一個個脆弱的小生命在她們手中得到及時搶救和治療。「醫生的幸福感是什麼?是救治過的每個患兒康復後,一個動作如『奧特曼』,一個微笑,一句謝謝足矣」她說。
羅永燕:忘不了除夕夜那一個深深的鞠躬
羅永燕
羅永燕,廣東省醫珠海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身材弱小的她有著大大的能量,除了擔任一線發熱門診的值班醫生以外,還一直承擔院內專家組會診工作,每一個疑似病人都要查看病史資料和檢查結果。除夕夜那晚,22:30分她脫下厚厚的防護服準備下班,但為了讓寒夜裡焦急等待排查結果的湖北大學生及早拿到檢驗報告,她等到了23:52分,當她告訴這名大學生只需居家隔離時,大學生激動地轉過身來給羅永燕醫生深深地鞠了一躬!這讓辛苦一天的羅醫生頓時熱淚盈眶。
徐曉麗:鬥門抗疫戰場「排頭兵」
徐曉麗(中)
徐曉麗,珠海市鬥門區衛健局局長。在家中,她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但在疫情防控戰場上,她是「女漢子」「女超人」。疫情面前,她牢記責任,勇於擔當,奮戰在防疫第一線。她帶領3500餘名衛健人進入24小時戰時狀態,動員廣大醫務人員下基層、為居民做好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火速在醫院建設臨時隔離區……在疫情防控的每個階段,她的身影從未缺席。
楊益:爭分奪秒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取樣
楊益(右)
楊益,珠海市鬥門區白藤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師。她參與對返粵重點疫區人員進行咽拭子採集取樣送檢,平均每天採樣100多人次。後期參與「三人小組」上門對可疑人員進行排査登記,測量體溫,為了實現「一小時響應,兩小時落地,三小時反饋進展,六小時內穩控」的排查要求,每次接到任務要求,無論白天還是深夜,她都會爭分鬥秒的趕赴現場。
雷敏:她是醫護團隊的「暖心姐姐」
雷敏
雷敏,遵義醫科大學第五附屬(珠海)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醫院成立醫學觀察區後,她主動請纓到醫學觀察區開展工作。從搭建臨時病房到參與場地布局、物資協調、人員安排、培訓學習等,她堅持每天從早到晚在現場與各部門協作,每天去隔離區查看醫護人員的吃、住、冷暖,給大家鼓勵和幫助,她是醫護團隊的「暖心姐姐」。1月30日,在連續工作八天勞累過度暈倒後,她在留觀室僅休息一天,第二天又主動回到醫院繼續抗擊疫情。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號角吹響以來,無數女性奮不顧身投身戰疫,在前線後方展露英姿,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她們不僅僅是媽媽、女兒和妻子,更是戰士,是疫情防控戰場上的「半邊天」,是我們心中的巾幗英雄。在這個節日裡,讓我們一起向「她們」致敬!(南方日報 記者 黃鶴林 董謙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