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Michelin;鄧祿普——Dunlop。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這兩個輪胎的品牌都大不相同。可是,杭州在杭州的一家4S店,車主明明買的是米其林,換上去的胎卻是鄧祿普的。這下可好,惹出麻煩了。
兩種輪胎,差價500元
上周四,杭州人駱先生給「汽車路路通」熱線打來了電話。去年9月,他在紹興路上某日系品牌4S店,為愛車更換了2個輪胎。「我絕對算這家4S店的忠實客戶,」駱先生告訴記者,無論是買車還是保養,他總會跑到這家4S店,為的就是「放心」兩個字。以至於胎換完了,駱先生看都沒看就開走了車。「我這麼信任4S店,沒想到也會出現問題。」
幾天後,駱先生的朋友無意中提及,「你這車很怪。為什麼前胎是鄧祿普,後胎是米其林?」駱先生仔細一瞧,著實被雷到了——之前在4S店換上的兩隻前輪輪胎上,赫然印著鄧祿普的商標。而駱先生說,他這輛車,原本標配的是米其林輪胎。而他在4S店付錢要求更換的,也是米其林。但不知什麼原因,真正換上去的,卻成了鄧祿普。
駱先生還問了懂行的朋友。朋友告訴他,這兩個鄧祿普胎,市場價每個大約在550元左右。而原配的米其林,市場價格約800元。「兩個胎,總共差了500多元。買的是米其林,裝的是鄧祿普。而且貴的胎變成了便宜胎,4S店究竟搞什麼貓膩?」
駱先生當即找到4S店,要求給說法。當時,4S店也承認「胎換錯了」,並答應補償給駱先生一次免費保養。可是,當前兩天駱先生去4S店保養時,由於服務主管職位變動過,新任主管不認帳,所以駱先生「新老帳一起算」,找到「汽車路路通」來了。
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帶著讀者的投訴,記者聯繫上了4S店。4S店分管售後的洪主管表示,確實有這麼樁糾紛。之前,一直是前任服務經理在處理,可後來這位經理離職,事情就擱置下來了。「我了解過,當時確實是修理工疏忽大意,把輪胎換錯了。」
洪主管表示,4S店確實有失誤,不過是「無意」的。他的理由是,根據品牌統一的價目表,給洪先生換上的兩隻鄧祿普,與原裝的米其林是一樣的價格。「如果貪小便宜,我們不會換價格一樣的胎。再說了,汽車輪胎品牌一看就知道,誰會做這麼傻的事?」
而駱先生堅持,4S店是「故意」的。「價格相同,只是4S店單方面的說法。我找人問過,這兩個胎的行情顯然是——米其林貴過鄧祿普。」駱先生認為,4S店此舉涉嫌故意欺詐,要求4S店「退一賠一」。由於換錯胎是去年9月份發生的,當時駱先生並沒有立即要求把胎換回來。如今,這兩隻鄧祿普已開了半年多,新胎成了舊胎,雙方更談不攏了。
4S店認錯賠新胎
對於這起投訴,記者也諮詢了法律人士。他們的意見是,4S店此舉是否屬於「故意欺詐」,很難講。「因為從法律上來說,欺詐是指以使人發生錯誤認識為目的的故意行為。儘管雙方講明了米其林,卻換上鄧祿普(這一點,駱先生手上的維修單可以證明)。可是,如果從材質和價格上,米其林和鄧祿普差距不大的話,則商家的行為就不構成故意欺詐;反之,如果消費者能夠證明,商家為牟利,故意隱瞞事實導致的結果,則可以要求雙倍賠償。總言之,就看商家能不能拿出證據,證明兩種胎的價格真的一樣。」
儘管事情已發生了半年多,至今未決。但在記者的協調下,雙方答應坐下來,認真談一談。本周一,事情有了突破。經過談判,雙方達成了初步意向——儘管錯換上去的兩隻鄧祿普輪胎已經開了半年,價值已大不如前。不過4S店仍然願意彌補錯誤,幫駱先生重新換上兩隻新的米其林輪胎。此外,4S店就自己工作的失誤,向駱先生道歉。
對於這樣的結果,駱先生表示滿意。「隔了這麼久,事情還能夠解決,之前真沒想到。非常感謝汽車路路通,也希望其他的車主在提車時,多注意看看,這樣也可以減少很多麻煩。」駱先生表示。 本報記者 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