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國家形象展示的窗口,文化是中國故事傳播的紐帶。隨著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藉由觀光體驗、消費等帶來的直觀感知逐年升溫,文化旅遊已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2017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達到13948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0.8%,繼續保持著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的地位。入境遊客中首次到訪中國的遊客佔絕大多數,來華旅遊以了解中國特色文化、遊覽觀光為主,主要遊覽項目集中在山水風光、文化藝術、文物古蹟、美食烹調等方面。國外遊客通過到中國來觀光體驗,會深層次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通過具體的文化消費和深度體驗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溫度、表情和氣質。因此,通過深度體驗等方式呈現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中華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手段。
數據還顯示,過去5年,我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從9818.52萬人次增長至1.29億人次,自2016年起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不少目的地國家紛紛瞄準中國市場打算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例如,印尼推出了「10個峇里島」計劃,義大利也推出了「歡迎中國」計劃。出境遊的火熱,為中國精神、中國氣質的對外傳播架起了橋梁。在出境遊中,每個人都是中華文化的縮影與中國精神的代表,其一言一行、精神氣質都是中國精神與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國遊客在國外旅行過程中通過與當地人的交流,於潛移默化之中將中國精神、中國聲音向世界傳遞。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與旅遊市場的日益發展,旅遊所承載的意義與功能也逐漸提升。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實施旅遊外交戰略,開展「一帶一路」國際旅遊合作,拓展與重點國家旅遊交流,創新完善旅遊合作機制。旅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其在促進國家間政治關係、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和傳播本國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和文化認同感等方面的作用在新時期顯著增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範周)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