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 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2021-01-13 發光的蒸汽機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歷史意義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

李冰主持創建的都江堰,正確處理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洩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的關係,使其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洩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創建的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是巧奪天工、造福當代、惠澤未來的水利工程,是區域水利網絡化的典範。後來的靈渠、它山堰、漁梁壩、戴村壩一批歷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記。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奧妙之處,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大系統,形成無壩限量引水並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況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放後,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經濟內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都江堰水利事業工程針對岷江與成都平原的懸江特點與矛盾,充分發揮水體自調、避高就下、彎道環流特性,"乘勢利導、因時制宜",正確處理懸江岷江與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統一在一大工程體系中,變水害為水利。

兩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這樣偉大的科學成就,世界絕無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相關焦點

  • 都江堰 - 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 灌溉面積達1089萬畝 2275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了新使命
    至今仍發揮重要作用造福成都、德陽等7市37縣「四川人愛用『安逸』形容成都平原的舒適日子,這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密切相關。」現場,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描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 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它的名字叫做都江堰
    時光流淌過兩千年,在成都平原上,有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至今還在發揮著重要防洪、灌溉的作用,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始建於秦昭王末年,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的結晶,李冰父子當年運用大自然的規律和聰明智慧,讓奔騰的岷江在這裡改變了方向,天府之國也因為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變得更加富庶。
  • 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是水利工程,又是旅遊景區,李冰父子牛逼了
    作為成都人,最不應該忘記的歷史人物,當屬李冰父子二人。他們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都江堰。 自此,便有「一堰造天府」之說。近日來,上遊暴雨,都江堰遭遇洪峰,其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仍能發揮分流排沙、洩洪減災的作用。
  • 嘆為觀止,幾千年前的工程,現在仍在發揮作用
    說起成都的旅遊,很多人會想到樂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大熊貓,錦裡,寬窄巷子,武侯祠等等。而這次我想說的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使川西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可貴的是,歷經2300年,這個不朽的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造福成都平原的人民。
  •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防洪灌溉,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古代水利機構設置,大體來說既有工部、水部之類的行政管理機構,也有都水監之類的工程修建機構;水官設置,既有中央水官系統,也有地方水官系統既有中央水利部門的官吏被派到地方管水利,起初為臨時差遣,後逐漸成為常職,如明清之總理河道、河道總督等,也有中央非水利部門的官吏被派往地方管水利,但往往為臨時差遣
  • 都江堰: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
    文/高登權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都江堰市的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屬於世界灌溉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次,也是第三次來到這裡,可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有不同的心情。建於成都西部岷江上的這一名勝建築,始建於2000多年以前的秦朝,據說是李斌父子建設的大型灌溉工程。一直以來,為成都平原發揮著灌溉和防洪的重要作用。正因為有了都江堰,才有沃土千裡的天府之國。一路走來,感覺都江堰真是人類歷史文明史上的一大創舉。
  • 川蜀水利奇蹟,2300年過去了,為啥都江堰依然可以福澤四川?
    不過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個古代建築,卻真的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它不僅在古代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即使到了如今21世紀,它也依然在發光發熱著。它就是四川岷江水利樞紐——都江堰。關於都江堰的介紹,西瓜視頻創作人【李永樂老師】的作品【千年奇蹟都江堰:2300年前的水利工程如何造就天府之國?】
  • 成都秀美風光:杜甫草堂尋詩聖 都江堰鬼斧神工
    搜狐體育訊 武候祠  武侯祠位於四川成都南郊,佔地56畝,是國內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主要勝跡,也是成都市一個主要的旅遊參觀點。初與劉備昭烈廟相鄰,明初武侯祠併入昭烈廟。1672年重建,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
  • 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它的名字叫做都江堰
    時光流淌過兩千年,在成都平原上,有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至今還在發揮著重要防洪、灌溉的作用,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始建於秦昭王末年,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的結晶,李冰父子當年運用大自然的規律和聰明智慧,讓奔騰的岷江在這裡改變了方向,天府之國也因為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變得更加富庶。
  • 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
  • 成都遊——都江堰
    都江堰距離青城山景區20公裡,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秦昭襄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因為我一直跟不上導遊,每次我走到,導遊剛好講完。
  • 都江堰讓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簡單的結構卻成就了千古科學奇蹟
    當年都江堰使用的木三角柱和竹籠裝石防洪裝備都江堰的水從這兒通過弧形區域甩出泥沙,通過寶瓶口入成都平原,提供成都平原飲用水和灌溉用水幾千年都江堰就用這樣的方式滋補著成都平原的土地和人們成都平原因都江堰而稱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成就了成都的富庶,沒有都江堰就沒有成都平原的富饒
  •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址29:青城山與都江堰灌溉系統
    成都平原的西北邊緣,始建於公元前三世紀,是世界著名的灌溉系統,控制著jiang江水域並將其分配到肥沃的成都平原農田中。都江堰灌溉系統是水管理和技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至今仍在完美地發揮其功能。它始建於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由李冰知縣負責,並在唐宋時期進行了改擴建。 ,元和明朝。這是一項生態工程壯舉,位於成都平原西部,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間的交界處。
  • 地理答啦:說說都江堰工程發揮灌溉和防洪作用的原理是怎樣的?
    對於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專注於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的——地理答啦,簡單進行一下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平原西緣岷江由山谷進入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雨季岷江河水衝入平原往往泛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乾旱。為了變害為利,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總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築壩分水,修渠引水」。
  • 去都江堰遊玩的朋友們注意了,你們絕不對能錯過這個節日慶典
    說起都江堰,大家都十分熟悉,它是坐落於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成都,具體則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回顧歷史,我們都知道都江堰工程是始建於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的秦昭王年末,由郡守李冰父子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這造福當地百姓的水利工程經歷了兩千多年歷史的磨鍊,如今,在防洪灌溉中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讓成都平原水旱從人、沃野千裡,得此美名天府之國。而附帶著,都江堰的修建因此也給當地帶來了一項傳統民間習俗——都江堰放水節,而這一節日卻並不是很多人了解,甚至部分當地人都沒具體了解過該活動慶典。
  • 都江堰:你分得清「壩」和「堰」嗎?
    水少了就攔住了,水太多了就讓一部分水通過,以此來保證通航能力或者引水灌溉。壩是擋水的建築物。它的主要功能是攔水防洪,所以一般是不允許水漫過頂部的,水從壩裡面專門洩洪的地方排出。,成都平原的老百姓的日子卻是不太好過的。
  • 都江堰景區到底有多震撼!因勢利導這四個字在這兒展現的淋漓盡致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這裡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 騎行成都平原,這裡物產豐饒,風景如畫,都江堰的偉大冠絕古今
    天府之國成都平原,以前只是聽說,這裡物產豐富,具體豐富到什麼程度還是沒有概念的,直到親眼所見。看看這片土地,水田裡是剛插秧的水稻,旁邊旱地裡面有小麥、油菜、玉米,各種蔬菜,還有藥材,還有很多我不認識的農作物,這裡真的是「什麼都能種」啊,無愧於「天府之國」的稱號。
  • 都江堰的水最終流到哪裡去了?你意想不到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它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是世界文化遺產,AAAAA國家級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