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頂與梁武帝的故事
□秦德著
娘娘頂矗立於安徽省全椒縣龍山風景區龍山寺東兩公裡處,是龍山的主峰,海拔289.6米。山頂上原有一座廟,名曰「娘娘廟」,此廟是南朝梁武帝所建。
據傳有一次梁武帝兵敗,被官軍從滁州一直追到馬廠。身邊所帶殘兵敗將都向江南逃去,他隻身一人棄馬步行鑽入馬廠河西邊龍山群峰中,順著崎嶇盤迴的羊腸小道一直往前走,累得渾身大汗,衣服被樹枝棗刺掛得拖一片掉一片,最後來到了龍山寺,隱姓埋名當了和尚,取名「半空」。
龍山寺當時香火興旺,有僧尼六百多人,常年香客絡繹不絕。梁武帝雖當了和尚,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想回江南率兵反攻重圖大業。一有空就瞞著長老和尚及其他僧人,偷偷跑到龍山頂上去攻讀兵書,總結失敗教訓,兵法日有長進。
龍山寺裡有一尼姑,名喚慧姑,芳齡十八,嫵媚多姿,詩、書、琴、棋、畫樣樣精通。因不服強迫婚事,一氣之下來到龍山寺做了尼姑。
慧姑常到龍山砍草,見梁武帝一人常到龍山頂上去讀書,知其胸懷大志日後必成大事,就想求其做終身伴侶,藉以逃離空門,共享天倫之樂。有一次趁梁武帝讀書入迷,一把搶過兵書,責問梁武帝為何不讀經書讀兵書?梁武帝先是一驚,再看慧姑貌美品正、含情脈脈,並無惡意,就把真情實話對慧姑說了。慧姑聽後也把身世告訴了梁武帝,二人一見鍾情,談古論今,志同道合,訂下了百年之好。
光陰似箭,梁武帝在廟裡四十天,江南義軍部下送來密信,催其返回江南。臨行之前他向慧姑道別,二人傾訴衷腸,難捨難分。
梁武帝回江南一舉殲滅了江南官軍,又揮師北上平定了中原,不到三年登上了皇位。
梁武帝即位後時時刻刻想念龍山寺裡的慧姑。他派了一名中軍率領一千御林軍帶著龍車鳳輦,來龍山寺接慧姑娘娘回京城。中軍和御林軍行十數日來到了龍山寺,問長老慧姑娘娘在何處?長老一聽慌忙施禮,連說不知。中軍安慰長老不要畏懼,把梁武帝在廟裡做和尚的事和盤託出,長老聽罷嘆息不止,他說自從皇上走後,慧姑一直愁眉不展,經常到龍山頂峰上向南痴望,半日不願回寺,心中似有難言之情,後日漸消瘦,不到一年就一命歸天了!現葬在龍山腳下。中軍聽後,即把慧姑亡故的消息呈報梁武帝。梁武帝十分傷感,為了紀念慧姑,在他和慧姑常常約會的龍山頂上建起了一座「娘娘廟」,白牆瓦屋兩進,廟內塑一尊娘娘像,遙望江南,永祀千秋,並親筆題寫了廟名,從此這座山峰就得名為「娘娘頂」。
四鄉八鄰的百姓慕名常到娘娘廟敬香,香火比龍山寺更盛。娘娘廟一直保存到解放前夕,因軍閥柏承君司令部住在馬廠,為了蓋大戲臺,才把娘娘廟拆了,娘娘廟的牆基至今還在龍山頂上。
□□秦德著,安徽全椒人。現任縣旅遊局副局長、滁州市儒林外史文學藝術協會副會長,《西北作家》雜誌籤約作家,《旅遊作家》專欄作家。曾在《新滁周報》《滁州日報》《安徽日報》《黨員生活》《江淮風紀》《安徽宣傳》《江淮文藝》《天府散文》《旅遊作家》《華東旅遊報》《中國水利報》《半月談》《人民日報》等報刊和出版物發表詩文300餘篇(首),作品曾多次獲獎。
胡立成:元代平頭石獅
柴友蘭:南靖土樓印象
呂以泮:峽谷漂流
婉兒:上海印象記
《旅遊作家》編輯部
主編:呂尤佳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