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人在機場飄啊,哪能不碎覺。
可能是一年中總有那麼個364天的不順心如意,迫不得已得睡在機場,像這樣:
也有可能因為貌美如花,場子太多,路過機場小憩一下的:
這位在機場修仙的道友,你還好嗎!
那麼問題來了,哪個機場最好睡呢?
畢竟機場堪比秀場,我們必須要睡出時尚,睡出逼格!
正確打開方式:
沒錯啦!就是——睡眠艙
今天就有請顏值與智慧並存的CAPSE君,來給我們說道說道,國內外這麼多睡眠艙,究竟哪個最好睡呢?
TIPS:可以換個姿勢,點開音頻來get本文內容噢~
最近,杜拜國際機場為長途旅行需要休息的乘客推出了27個睡眠艙,作為3號航站樓新的睡眠和飛行休息室的部分設施。當然這並不是杜拜機場第一次推出類似設施。
如今睡眠艙概念對於大多數旅客而言並不陌生。
對於很多中轉聯程時間較長或者是遭遇長時間航班延誤的旅客來說,在機場空閒的時間裡能美美睡上一覺或許是夢寐以求的事。然而,在嘈雜的候機樓裡找到一個暫時休息的地方卻並非易事,我們經常看見很多人蜷縮在座位上或是地板上睡覺。好在近年來,全球機場已經在不斷增加讓乘客放鬆休息的安靜區域和設施,睡眠服務設施在機場流行起來,這類設施為旅客提供了一個疲憊時的臨時休息場所,同時也兼具私密性。
睡眠艙的概念較早出現在國外,現在國外許多機場已經陸續出現了類似的產品和服務。當然類似的服務都是需要付費的。
2009年,「分鐘套房」在美國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開始運營,此外,美國費城國際機場和達拉斯沃思堡國際機場也都有「分鐘套房」運營。
杜拜機場早在2011年開創「睡艙」理念,在其一號航站樓的122號登機口安排了10個睡艙,取名為「Snooze cube」(翻譯過來就是:膠囊旅館)。每個睡艙有一張床,並安裝了觸控螢幕電視,並可接入高速網際網路。這種隔音睡艙還連接了機場的航班信息系統,確保旅客在休息和放鬆之際,不會錯過航班。
在2014年,杜拜機場成為了首個設置GoSleep睡眠艙的機場,並提供拋棄式枕頭罩、枕頭、毛毯等。
Gosleep 睡眠艙是芬蘭的一項發明,可在熙熙攘攘的機場內為您提供一份寧靜和私密。芬蘭的赫爾辛基機場是全歐洲第一家提供Gosleep睡眠艙服務的機場。Gosleep合作機場較多,國際上包括德國漢堡機場、阿聯阿布達比機場、杜拜機場、俄羅斯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芬蘭赫爾辛基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愛沙尼亞塔林國際機場、日本羽田國際機場、印度孟買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等。國內的首都機場、杭州機場、西安機場也是Gosleep的合作機場。
而在歐洲的柏林和慕尼黑機場設置的睡艙取名為「Nap cab」(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睡眠艙)。這種睡艙包括床、多媒體觸控螢幕(有飛行信息和娛樂選項)、可調整時差的照明系統,以及安裝了網際網路訪問接口和電源埠。
此外,還有一種由優特爾(Yotel)酒店推出的「Yotel小屋」睡眠艙,目前在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蓋特威克機場及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設有這種休息小屋,該公司還計劃2018年在新加坡機樟宜場開展業務。「Yotel小屋」配備一張床、平板電視、拉出式工作站、衛生間、淋浴和無線網絡。由於帶有一間浴室,和其他睡艙相比,其建築的穩定性更強。
在亞洲,2014年,東京羽田機場就開設了一家名為「First Cabin Haneda」的膠囊旅館,為在羽田機場轉機的國際長線航班旅客提供睡眠服務。除此以外,日本成田機場、泰國曼谷素萬那普機場、廊曼國際機場等,都有了膠囊旅館的身影。
目前在我國類似產品除了前面提到的Gosleep合作機場推出的睡眠艙,還有「睡機場」酒店產品。
Gosleep在我國的合作機場主要有:西安機場、杭州機場、首都機場。
早在2012年,國內首個「迷你睡眠倉」在西安機場T3航站樓亮相。裡面配有床鋪、電視、電腦,可以休息也能娛樂、辦公。服務按照小時收費,頭兩個小時每小時60元,如果呆得更久,第三小時開始,每小時40元。如果休息的時間在半小時以內,收費30元。
2016年9月,名為「眯一會」的膠囊旅館進駐杭州機場,提供貴賓艙與豆莢式的普通艙。價格方面,膠囊旅館顯得很親民,4個小時僅需60元,4個小時後,每增加1小時多收10塊。如果你從22點到次日早晨8點睡一整晚,價格僅為120元。比住快捷酒店還便宜。
2016年國慶前夕,在首都機場國際區和中轉區,已經添置多個長得像「豆莢」一樣的睡眠艙,主要提供給長途中轉旅客使用,這些睡眠艙面向旅客免費開放。此外,首都機場同樣也設置有收費的計時休息室,為旅客提供賓館式的休息場所,擁有單人間、標準間等服務設施。
「睡機場」酒店產品覆蓋的機場有:青島機場、廣州機場、蘭州機場、呼和浩特機場。
2016年5月,全國首家「睡機場」航站樓太空艙項目在青島機場T2航站樓國際值機區開啟試營業,為旅客帶來全新睡眠新體驗。「睡機場」為旅客準備了四種房型,頭等艙,商務艙,豪華艙,經濟艙。提供時租房和夜間房兩種入住形式,時租房會員價格從29-59元不等,夜間房會員價格從89-169元不等。
同樣是在2016年國慶期間,廣州機場開始在航站樓推出全新的「睡眠盒子」服務,為轉機旅客、早班機旅客和商務旅客提供臨時休息的新選擇。「睡眠盒子」也就是旅客計時休息室,設有商務艙和頭等艙,單人床、液晶電視、充電插座、WIFI等設施一應俱全,堪稱出發廳裡的mini酒店。其收費標準為:商務艙:白天房100元/間,過夜房240元/間,全天房: 300元/間,時租房20- 40元/小時。頭等艙:白天房150元/間,全天房: 360元/間,時租房30-60元/小時。
2016年11月,睡機場酒店在蘭州機場T2航站樓全面投入試運營。項目採用了專業的太空艙睡眠設備,致力於解決機場旅客因航班延誤、轉機等造成的航班等待問題,可有效滿足機場商旅人士的中短時休息需求。
今年4月29日,呼和浩特機場中轉休息區新增太空艙膠囊旅館。為中轉銜接四小時以上的旅客免費開放,太空艙內配照明、電源、負離子換風系統、空調、WIFI,為旅客提供一種「時尚、衛生、舒適、便捷」的全新休息體驗。
從目前推出此類服務的國內外機場以及在機場布置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機場睡眠艙產品較多地在客流量大、中轉航班尤其是國際中轉較多的機場推出。由此也不難看出其迎合的旅客群體。
機場睡眠艙特別適合那些急需在機場好好休息一下的公務旅客和轉機旅客。這些旅客希望有這樣的設施,讓自己能夠安靜地睡上一小會兒,而後可以精神煥發地投入下一段工作或旅程。
赫爾辛基機場副總經理海基·科斯基在談到睡眠艙時表示:「許多人在赫爾辛基機場轉機,其中有些可能一天都沒合過眼或者正為倒時差而苦不堪言。因此,我們希望能向廣大旅客提供航段之間的小憩」。
此外,對於深夜落地的旅客、早班機旅客、遇到長時間航班延誤旅客,以往要麼是打的去機場附近或市區酒店住宿,要麼是在機場的凳子上枯坐,睡眠艙這種機場零距離住宿的便捷性顯然滿足他們的需求。
當然,即使您並非此類旅客,如果您不想在機場公共的休息場所或者是躺椅上休息,那麼睡眠艙無疑是您在候機樓內最理想的去處。
民航事語音新欄目《CAPSE話服務》現已上線,專注民航服務,探討服務新趨勢,我們的目標是:將服務做到最好!無論你是管理人員還是旅客,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戳二維碼來民航事聽聽看噢~
民航事APP新版已上線(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你可以在底端的【音頻】入口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