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木葉初碧,春意融融。明代大家文徵明的一幅《江南春詞意圖》穿越時光,出現在「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海博物館展區,與現場粉牆黛瓦,飛簷花窗的江南建築元素,融入一派和煦的江南春景中。
玲瓏花窗勾勒春意茶禮套裝,織錦荷包香囊散發著草藥陳皮的甜香。荷花酥、綠豆糕、元寶茶等江南特色茶點,透出溫潤的詩意江南。此次文博會,上博還與金茂君悅酒店合作,推出特別定製的甜點禮盒,包括核桃酥、五糧液桂花糕、茉莉花提拉米蘇、牛奶巧克力柑橘,將江南文化元素融入西方甜點,顏值與口感都令人驚喜。
作為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的重要館藏展品之一,文徵明的《江南春詞意圖卷》成為此次上博展區的重要元素、上博還圍繞李叔同篆書《知止》、吳昌碩花果冊等,以「文薈江南,禮遇東西」為主題,通過江南人居、江南雅苑、江南賞味等不同生活情景,展示了20多種,50多件特展文創產品,涵蓋飲食、家居、文房、生活實用等多個方面,呈現出兼具江南文化和海派風格詩意而鮮活的人文氣韻。
依託博物館資源,開發文創產品,早已是世界潮流。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博物館建立最早、數量最多、品質最高,也是文博文創開發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此次文博會,滬蘇浙皖近50家博物館匯聚一堂,形成文博創意開發和授權交易的規模化陣容。上海博物館以400平方米超大面積展位亮相,攜手上海市博協各單位,聯合江蘇、浙江、安徽省文博單位,共同亮相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充分展示了傳承文脈、海納百川、推陳出新的文創精華。
江南文化是長三角地區的共有基因、精神紐帶,也是上海著力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上海博物館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質,並與海派文化相結合,把資源轉化成為博物館品牌建設源動力,助力打響上海三大文化品牌建設。
上博副館長李峰表示,為推動新時代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近年來,上海博物館不斷開拓思路,落實「文化+」和「大文創」理念,創造博物館文化的更多可能。
本屆文博會期間,上海博物館通過授權合作發布會的形式,展現未來發展思路。上博與友邦人壽攜手,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體現的生活智慧進行跨時空演繹;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共同發起文化合作項目「禮遇東西」,促成中西方藝術文化的碰撞與交融;與凱悅酒店集團現場籤訂戰略合作備忘錄,探索文旅融合的大環境下,博物館與酒店在公共服務、文創開發等多方面的跨界合作新模式。
「上博的文創在上世紀80年代是從一個櫃檯做起的,後來逐步有了自己的藝術品商店,現在已經形成了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全新格局。」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位於浦東花木地區的上海博物館新館計劃於2022年建成開放,是構建「兩軸一廊、雙核多點」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環,同時也為上海博物館提升服務能級、釋放潛在優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館長楊志剛表示,此次與全球著名酒店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將為上博進一步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能級提供新的助力,以創新性的文旅融合賦能上海文化品牌。
為配合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的舉行,昨晚上海博物館還以「滄海雲帆」為主題,舉辦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 奇妙夜活動圍繞「啟航」「交融」「揚帆」三大主題,從上海博物館特展「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出發,回溯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成就,展望上博的未來發展。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在致辭中闡述了上博東館的亮點以及未來的建設進程、目標和方向;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向與會來賓介紹了上博新LOGO的誕生歷程和寓意。
活動特邀嘉賓與上海博物館研究人員、文物修復師一同講述了唐代畫卷、非遺技藝傳承背後的故事;二胡和吉他、崑曲與交響樂、藝術脫口秀、冰雕藝術作品等現場表演體現出了藝術的跨界融合之美。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張凱 實習編輯: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