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上海景點

2021-02-20 飲食吃喝玩樂

外灘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上海的地標之一。1996年11月,國務院將其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外灘隔江相對的浦東陸家嘴,有上海標誌性建築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門票參考:免費開放

所在地/隸屬: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 

開放時間:全天

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

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第四批

基本介紹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裡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外灘全長1.5公裡,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上海闢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灘隨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於汪偽國民政府,結束長達百年的租界時期,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擁有正式路名中山東一路。

2018年3月,上海外灘在全面推進「第一立面」(即臨江建築群)功能置換的基礎上,同步啟動了「第二立面」(即非臨江的外灘建築群)功能置換工作。

景點景觀

 黃浦公園

黃浦公園位於中山東一路28號,東瀕黃浦江,南鄰外灘綠帶,西沿中山東一路,北接吳淞江(蘇州河),是上海最早的歐式花園,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她是外灘百年滄桑的見證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8月8日,黃浦公園正式開放,但僅對外國人開放。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允許租界華人有條件入園參觀。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公園徹底對華人開放,限制性標語全部撤除。

黃浦公園以人民英雄紀念塔為主景,該塔矗立在公園東北部的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塔高60米,形態如江中湧起的三股浪柱匯於高空,象徵鴉片戰爭、五四運動、解放戰爭犧牲的人民英雄;江堤位於園東、北兩面,其中蘇州河堤長80.7米,黃浦江堤長137米,均寬10米;雕塑「浦江潮」位於園南部的花壇中,面朝園門,是一個勇士在揮舞著旗幟,象徵人民掙脫舊社會的鐵鎖鏈;廣場位於園中北部,周邊有花崗石地坪、名人題字奠基石碑、草坪、花壇和和噴水池。

 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舊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處於蘇州河下遊河口,位於黃浦公園西側,是架在中山東一路和東大名路之間的蘇州河河段上。外白渡橋是一座全鋼結構的橋梁,兩跨52.16米,寬18.3米,是上海市區連接滬北、滬東的重要通道,過橋人流量和車流量很高。外白渡橋是位於今蘇州河入黃浦江口的第一座橋,依次向裡的橋也有俗稱「裏白渡橋」(今乍浦路橋)、三白渡橋(今四川路橋)。

外白渡橋經歷過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橋體。據史料記載,外白渡橋最初是木橋,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年),中間設有活動橋面,船隻駛過時須起吊。這座橋是由當時供職於怡和洋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其他人合資修建的,因而被命名為「威爾斯橋」。第二代外白渡橋位於「威爾斯橋」左側,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後來數十年,由於民間口誤便逐漸被讀成「外白渡橋」並沿襲下來。此後,這裡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拆除。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租界工部局決定另建新橋代替,這才有了第三代的鋼結構外白渡橋,並使用至今。

 十六鋪

小東門原名「寶帶門」,門外為十六鋪。街市東臨黃浦江,西瀕丹鳳路,南達老太平弄,北至龍潭路,歷史上南側曾延伸至萬豫碼頭街,是上海的水上門戶。該碼頭由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造,清鹹豐、同治年間始用名十六鋪碼頭,之後易名南棧碼頭、羅斯福碼頭、江西碼頭等,直至解放後復名十六鋪碼頭。1982年,李鴻章創辦的招商局倉庫被拆,在原址建造了十六鋪新客運站。

十六鋪地處外白渡橋與盧浦大橋的黃浦江黃金水道中間,有一個黃浦江S形彎道,上面的親水平臺有730米長,擁有270度視野,可觀賞到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陸家嘴地標景觀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親水平臺下面是下沉式廣場,體量為2萬平方米,一共分為三層,娛樂餐飲設施位於地下一層、二層,緊連十六鋪旅遊集散中心和黃浦江遊船碼頭。

 陳毅廣場

陳毅廣場位於上海市南京東路外灘,  陳毅雕像 廣場中央矗立著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陳毅廣場湧泉位於陳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圈橢圓的現代化噴水池。陳毅廣場一個世紀前這裡是英國駐華總督巴夏禮的紀念銅像。

 情人牆

外灘「情人牆」的是黃浦公園至新開河的黃浦江邊、20世紀80年代情人牆邊的情侶 全長約1700米的鋼筋混凝土防洪牆,建於黃浦公園至新開河的黃浦江邊,全長約1700米。觀光臺是建造在伸向浦江上的空箱式結構防汛牆上,地面是用14萬塊彩色地磚和花崗石鋪成。老一代的上海人大多有過去外灘「情人牆」「軋朋友」的經歷。以前上海人家住房緊張,談對象只好去戶外,外灘的這一段牆邊情侶扎堆。而「情人牆」如今已不復存在,圍牆已全部拆除,代之以親水欄杆。

 觀光隧道

外灘觀光隧道是上海首條黃浦江越江行人隧道,  外灘觀光隧道 外灘觀光隧道的浦東出入口緊臨東方明珠電視塔的西側,浦西出入口位於外灘陳毅廣場的北側,是中國第一條越江行人隧道,2000年底竣工。外灘觀光隧道全長646.70米,兩邊的地下建築均為地下3層、局部4層結構,總建築面積近17500平方米。

外灘觀光隧道採用了無人駕駛自動控制系統,12輛四壁透明的觀光車可以不間斷地運送遊客往返於浦江兩岸,以每秒3米的速度行駛,全程僅需5分鐘,每小時運送量達5000人次。隧道的兩岸出入口由自動扶梯輸送旅客,殘疾人採用液壓電梯輸送,隧道內採用全自動、無人駕駛、牽引式封閉車廂輸送遊客,整個過江時間約需2.5~5分鐘,其運輸能力最高可達5280人/小時。

 外灘源

外灘源是上海外灘的源頭、起點,具體方位即外灘最北端、外白渡橋以南,是與黃浦公園隔路相望的公共綠地及一些歷史建築。這裡是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的地方,也是外灘的初始地,稱之為「外灘源」。它涵蓋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建成的原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及毗鄰的圓明園路、虎丘路等一帶歐洲風情的景觀街。圓明園路是一條全長276米,寬16米的休閒步行街,路面鋪設了深色九龍清花崗巖石子,近綠地一側栽種著北美鵝掌楸行道樹;另一側則是金融大樓、安培洋行、哈密大樓、蘭心大樓等。

「外灘源」區域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區域內的原英國駐滬總領事館(1號樓,花園草坪對公眾開放)、原英國駐滬總領事官邸(2號樓)、原教會公寓(3號樓)、原新天安教堂(4號樓,今名「聯合教堂」)和原划船俱樂部5幢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外灘建築群》的組成部分,構成了一處歷史文化風貌區。原英領館草坪中,有27株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

 歷史雕塑

常勝軍紀念碑

常勝軍由美國人華爾建立,為清廷四處徵討「判逆」最終解散常勝軍的是英國人戈登,起因是對李鴻章不滿。上海外灘外白渡橋南堍曾經有座常勝軍紀念碑,這是由李鴻章出資,為紀念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同治三年(1864年)在江蘇省攻打太平軍的常勝軍陣亡將士而建的。紀念碑原在外灘花園北門外,重建公園圍牆時劃入園內。它以正方形大理石為基座,基座上為三角錐形碑。碑上鐫刻漢文「得勝」二字,共鐫刻有48名陣亡的外籍常勝軍官兵姓名。因華爾列居首位,因而又被稱作「華爾紀念碑」。

華爾來自美國,清鹹豐九年(1859年)來到中國並在上海娶妻,加入了中國籍。他招募外國人組成洋槍隊並任隊長,率領洋槍隊協助清軍鎮壓太平天國。因多有戰功,他所率的洋槍隊被李鴻章授予「常勝軍」之名。後來他在慈谿對陣太平軍戰爭中身亡。英國人戈登在華爾死後接手常勝軍,他指揮常勝軍參加了江浙戰場上的大多數戰役。清同治二年(1863年)12月,戈登引誘太平天國納王郜永寬投降並攻佔蘇州,而李鴻章違背了事前誓約,強行處死郜永寬,戈登遂對李鴻章和清廷不滿,不僅辭掉清廷之職、拒絕皇帝賞賜,還在崑山解散了常勝軍。解散後,李鴻章劃銀1500兩在上海建立了常勝軍紀念碑。民國三十年(1941年),該紀念碑被日軍拆除。

紅石紀念碑

紅石紀念碑建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浦江潮雕像 當時矗立在外灘33號駐滬英國領事公署前的草坪上。該碑是為紀念當時與巴夏禮一起被中國官兵所擒後被殺的英國人而建,是英國在上海租界樹立的第一座紀念碑。該碑為「英領署地上十字紀念碑」,而中國人都把它叫作「紅石紀念碑」。

清鹹豐九年(1859年),巴夏禮帶一小隊兵士到通州與清廷所派遣的欽差大臣會晤,被僧格林沁囚禁,並被監送北京。為此,英、法聯軍打到北京郊區,為了保全京城,清廷只好釋放巴夏禮,但是同時被擒的英人中已有數人被殺。清鹹豐十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三千人,在額爾金、葛羅、巴夏禮的指揮下,火燒圓明園。不久後,在北京禮部衙門,中、英、法三方籤訂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北京條約》。

作為戰爭的勝利者,在中國的英國僑民特地從英國定製了花崗石十字架,以紀念遇難諸人。因為無法運往北京,這個十字架就立在了上海英國領事館前的草地上。100年之後,受中東國際形勢影響,英國政府下令撤消駐上海領事館,原領事館按照國際慣例為中國政府收還。當時有市民在英國領事館前示威遊行,紅石紀念碑可能就是在當時被毀的。

赫德銅像

赫德銅像曾坐落於九江路外灘的海關大樓前。該銅像的主人赫德是英國北愛爾蘭人,曾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長達48年,赫德唯一獲得清廷頭品頂戴的外國人。清宣統三年(1911年),赫德於英國去世後,英國駐滬領事館及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決定為他立像紀念。民國三年(1914年)5月23日在九江路外灘的海關大樓前舉行揭幕儀式。

赫德銅像由英國人設計並在英國鑄造。銅像底座為四級臺階,臺階之上是長方形的基座,靠北的座基上鐫一健步行走的男子,南面的石碑為一女子站在巖石上雙手高舉紅燈望大海。東面和西面的石碑上則刻赫德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跡。銘文為:「前清太子太保尚書銜總稅務司英男爵赫君德,字鷺賓,生於道光乙未,卒於宣統辛亥,享遐齡者七十七年,綜關權者四十八載,創辦全國郵政,建設沿海燈樓,資矜式於邦人,備諮詢於政府,誠懇謙忍,智果明通,立中華不朽之功,膺世界非常之輿,爰鑄銅像以志不忘。」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拆除了赫德銅像,銅像的基座嵌石現藏於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和平女神像

和平女神像又稱歐戰勝利紀念碑,為當時外灘體態最大的紀念碑。民國十三年(1924年)2月16日,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與陣亡的將士們,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與外灘交界處豎起一座和平女神像。神像面朝西,由上海的英美法僑民團體建立。和曼哈頓港的自由女神不同,從海上到達外灘的人們看到的是女神的背影。她左手撫一戰爭中失去母親的兒童,以使他不再受到傷害;右手正欲放於一位失去兒子母親的頭頂上,以撫慰她心靈中深深的創傷。但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本佔領當局將其拆毀,熔鑄成炮彈。

實用信息

 交通線路

公交

中山東一路北京東路 37路、307路、330路、868路

中山東一路南京東路 33路、37路、55路、65路、305路、307路、317路、330路

九江路中山東一路 20路

中山東一路漢口路 33路、55路、65路、123路、135路、145路、305路、317路、576路、934路

廣東路中山東一路 隧道九線

延安東路外灘 71路

延安東路中山東一路 311路、316路、320路

觀光旅遊專線 都市觀光旅遊1號線、都市觀光旅遊3號線、都市觀光旅遊5號線

地鐵

地鐵2號線(南京東路站)全程浦東國際機場站←→徐涇東站

地鐵10號線(南京東路站或豫園站)全程新江灣城站←→虹橋火車站、航中路站

輪渡

外灘與浦東間穿行方式一般為渡輪。渡輪在金陵東路外灘的浦江遊覽碼頭搭,前往浦東的東昌路碼頭。

 遊覽路線

外灘源(圓明園路)—外白渡橋—黃浦公園—外灘歷史紀念館和人民英雄紀念塔—陳毅廣場—金融廣場—延安路外灘信號臺廣場—金陵東路輪渡過江—浦東陸家嘴

地理環境

外灘(中山東一路)處於北緯31°24′,東經121°49′,與外灘隔江相望的陸家嘴 位於上海市中部、黃浦區東部,東面與陸家嘴隔黃浦江相望,西距上海人民廣場2公裡,北臨蘇州河河口。外灘從北向南依次貫穿9條馬路:南蘇州河路、北京東路、滇池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全長1.5公裡。

外灘四季分明,溫和溼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外灘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清末,除上海縣城東門黃浦江岸外的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須拉縴行走。幾百年來,縴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纖道的西邊為農田,阡陌溝渠之間散布著星星點點的茅舍。

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遊叫作「裡」,河流的下遊叫作「外」,進入上海舊縣城附近以前有條小支流叫上海浦(現已消失),上海人就以上海浦這一小河的出口為界,其上遊的黃浦江河灘叫作「裡黃浦灘」,簡稱「裡灘」,其下遊的黃浦江河灘叫作「外黃浦灘」,簡稱「外灘」。

 建設沿革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帝國在上海開闢租界前,首先劃定外灘一帶江面為其船隻的「下錨地段」。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通過《上海土地章程》把外灘以西的830畝土地劃為英租界。此後,殖民當局便在李家莊(又名李家場,今圓明園路西南、北京東路近外灘的一段)建造英國領事館(今外灘33號中國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國領事館的南邊沿黃浦江一線,陸續出現沙遜洋行、仁記洋行、寶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長洋行等洋行。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臨黃浦江的纖道被改造成18米寬的馬路,並在馬路東側建造碼頭、堆棧、本行和船廠。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佔外灘建立了法租界。

清鹹豐四年(1854年)-民國三十年(1941年)間,外灘出現十餘家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成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位於外灘源的英國領事館建成,成為上海最早的領事館建築,也是外灘建築群第一界面中保存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築。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5月,中國第一家商辦銀行在外灘成立,成為中華民族現代金融史第一家。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0月,中國第一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在外灘設立分行。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5月,交通銀行在外灘設立上海分行。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的華資銀行和錢莊共有131家,幾乎全部集中在外灘地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中國銀行大樓建成,該樓是外灘建築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佔領租界之前,外灘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佔據,並分別被叫作「英租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為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中國收回租界管理權,外灘所在的道路被命名為中山東一路。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交通銀行大樓建成,外灘天際線及外灘建築群的整體格局基本形成。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受命全面接管民國資本銀行。新生的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分行等國資銀行集聚外灘。

1979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上海新建的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要素市場如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都首先落戶於外灘;眾多外資銀行回歸外灘;上海市政府讓出大廈,開設浦發銀行。

2007年4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實施面向世博的新一輪外灘交通綜合改造工程。7月,外灘開始綜合大改造。

2009年3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被中央批准後,「外灘金融聚集帶」確立,大體範圍是沿外灘,北起蘇州河,南至世博園區,整個範圍面積2.6平方公裡。

2010年3月28日,世博會開幕前夕,外灘全面完成改造工程。

榮譽及其他

1995年,外灘被評選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

2015年,外灘獲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稱號,為上海市唯一列入全國第一批的歷史文化街區。

相關焦點

  • 浙江被忽略的外灘景點,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外灘,超過上海外灘
    現在很多遊客在上海的旅行的時候,除了東方明珠是極端的文化景點外,外灘的旅遊景點也名聲大,每年來到這裡的遊客的數量也很多,甚至成為上海,乃至是中國的一處無名的最大灘景點外,在上海的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所以中國的遊客來說,去上海外灘的必然,那處外灘的實際旅行的發展中,我國不僅在上海外灘的一位,北九州的名聲更大的一部分而已。
  • 上海外灘旅遊都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上海外灘地處上海黃浦江畔,是上海旅遊觀光的必遊之地,上海外灘又叫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裡,周圍有大約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因此以下來具體的了解上海外灘旅遊都有哪些可看的景點? 上海外灘旅遊都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 上海外灘有什麼好玩的 上海外灘一日遊攻略
    上海是一個現代化的摩登大都市,也是非常熱門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會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遊玩,比較著名的東方明珠、迪士尼樂園、外灘等等都是遊客必須要打卡的地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上海外灘有什麼好玩的,隨便做個上海外灘一日遊攻略。
  • 上海最「名不副實」的景點,與外灘和城隍廟並列,當地人怎麼看?
    上海是一個非常有韻味的城市,既有現代的繁華,也是歷史留下的痕跡,比如那些老洋房,以及上海的弄堂。很多人去上海旅遊,一定會去外灘走一走,感受夜晚上海的無限風情。城隍廟也是也是上海的一個代表性景點,很多遊客也會來這裡品嘗上海的小吃。
  • 哈爾濱的一個著名景點,上海人看到直呼:這就像外灘!
    目前,我國發展最好的城市是上海,不僅各方面發展完善,而且境內旅遊資源豐富。隨著我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上海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旅遊城市,許多景點都擠滿了人,比如最著名的外灘,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上海外灘的許多建築都充滿了異國情調。20世紀,由於建築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外灘出現了各種風格的多層和高層建築,呈現出世界各地建築並存的局面。
  • 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上海圖書館的前身
    上海外灘美術館(英語:Rockbund Art Museum)位於上海黃浦區虎丘路20號,是早期上海博物院的所在地。建於1932年,由英國建築師喬治·威爾遜(英語:George Wilson)設計,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緻的裝飾藝術風格。
  • 上海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上海的旅遊景點介紹
    在我們放假的時候,我們都是想出去看看中國的繁華的,想要看中國發展的速度,上海是一個不二之選,上海不僅在現代的發展上是比較快速的,並且在歷史文化上也是比較豐富的,是值得我們一去的景點,那麼上海的旅遊景點有哪些呢,上海的旅遊景點哪些值得推薦呢,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 上海景點排行 上海景點排名情況
    上海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大都市,除了經濟發展迅速外其旅遊行業也絲毫不遜色。上海的旅遊景點豐富,因此每年計劃去上海旅遊人非常的多,那麼上海什麼地方好玩呢,不知道的話就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上海好玩的景點吧。
  • 上海外灘怎麼玩最方便
    作為一名在上海待了四年的月光族,上海的旅遊景點也已經被我玩了一個遍,平常朋友來上海,免不了的要帶著去上海地標性的景點逛一圈,所以啊,次數多了,我就有了自己的心得,能讓朋友玩的最划算的一套流程,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上海外灘攻略!
  • 誰是上海最好玩的免費景點?外灘終日人來人往,朱家角古鎮很迷人
    誰是上海最好玩的免費景點?外灘終日人來人往,朱家角古鎮很迷人 到上海旅遊不僅可以觀看現代城市風貌,觀賞大都市美麗的夜景,還可以到古鎮感受上海悠久的歷史,其實在上海有很多的知名景區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的,遊客可以不花一分錢的門票就可以觀賞,那麼你知道上海有哪些好玩的景點是免費的嗎?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 上海外灘,最美麗的夜景
    說起上海,你會想到什麼……我的腦海中有一個詞「不夜城」,從近代到現在,上海一直是一個不夜城,「夜上海」從以前的風情旖旎到現在的繁華令人神往。上海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一直走在前面的一個都市,是讓無數年輕人為之奮鬥的城市、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上海外灘位於黃浦江畔的外灘,是一片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因為這裡在以前有過一段長達百年特殊的租界歷史。上海的外國租界開闢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英式建築較多,後來英法美等各國的侵入,讓這裡充滿濃濃的西方建築特色。
  • 上海旅遊十大必去景點-上海十大旅遊景點推薦
    上海作為中國四個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在旅遊方面也有著不少好地方,那麼去上海旅遊十大必去景點有哪些?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上海十大旅遊景點推薦,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上海外灘,不一樣的風景
    上海在改革開放後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一躍成為極為現代化的大都市,這裡燈紅酒綠的鬧市區,有聞名於世的迪士尼樂園,許許多多的景點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們絡繹不絕地前來遊覽,今天小編想要說的是,站在上海外灘看黃浦江的兩岸,著實有一種歷史的厚重與現代都市繁華浮誇相撞之感。
  • 上海一日遊景點 上海一日遊好玩的地方
    上海早已成為了熱門的旅行地,時間足夠想把上海遊個遍。但是對於只有一天的朋友來說,關於上海怎麼玩,成了一個憂愁的事情,既想逛地標性景點,又想走文藝情調路線。接下來小編推薦五個適合上海一日遊景點,一定不要錯過。
  • 上海熱門打卡景點有哪些,上海必去景點盤點,去上海怎麼玩
    上海是一個非常現代化、不失中國傳統特色的城市, 外灘古老的西方建築與浦東現代摩天大樓交相輝映, 這裡不僅有古樸的古老食堂,還有代表城市節奏的摩天大樓、美味的真正料理、悠閒的茶館,各有各的精彩,都散發著魔鬼特有的魅力, 那麼,上海有什麼熱卡景點呢? 一起去看看吧!
  • 本地人從不去的上海景點,可與外灘齊名,若到上海旅遊請慎重考慮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不同的韻味,也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景點。之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去上海玩,主要就是這座城市當中不僅有現代的繁華,同樣也有著老上海那不一樣的味道。在上海,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當地的夜景,每當外灘的燈光全部亮起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浪漫情懷。
  • 上海旅遊必去的景點外灘,現在慢慢恢復成以前該有的樣子了
    說起上海,你最開始想到的應該就是,外灘,迪士尼,靜安寺等等必去的景點了,作為上海城市象徵意義的景點,由於疫情期間現在的人沒那麼多了,但是絲毫不會影響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外灘矗立著幾十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知名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滙豐銀行大樓等再現了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採。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建築並非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不是建於同一時期,卻擁有一種獨特的和諧美。外灘多種建築風格,其中包括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哥德式等,這些都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也是黃浦江畔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上海外灘旅遊景點簡介 外灘是上海十裡洋場的真實寫照
    外灘(英文:The Bund),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裡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 雨中遊玩上海著名景點外灘
    上海外灘金融廣場的標誌,系一座重達2.5噸、長5.2米、高3.2米的銅牛雕塑。這裡也被譽為東方的華爾街。上海外灘的建築群是典型的西方建築風格,它是百年上海的一個影子,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外灘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隔江相望。由於今天下雨外灘遊玩的人不是很多,上海中心聳立雲霧裡面,有種天空之城的感覺。下午時候雨稍微小了一些,出來玩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 上海旅行的幾個去處,從外灘城隍廟到世紀公園
    來上海旅遊,必然要打卡外灘,外灘即外黃埔江灘,是上海地標式歷史文化街區。清末時這裡是外國人租界,至今矗立著幾十棟風格迥異的西式大廈,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舊上海的十裡洋場指的就是這一帶。從人民廣場開始,穿過南京路到外灘,是上海人流最稠密的地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