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圓地方,它是中國人宇宙觀的代表

2021-02-24 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陳鴻年先生世居北京,1940年代末到了臺灣,直到1965年去世,再未回到故鄉。1949年以後,旅居臺灣的老北京不乏其人,他們與故都海天相望,關山暌隔,於是出現了不少回憶老北京的著作,陳鴻年先生的《故都風物》便是其中之一。《故都風物》中大部分是他在臺灣報刊發表的文章和遺稿,多見於他在《中央日報》副刊「北平風物」專欄。

陳先生筆下的「故都」平實、真切,毫無堆砌感,讀來猶如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遠去的北平。今天,我們就為您選取了陳鴻年先生寫的《天壇》一文,讓我們跟著他的文字重遊一下北京天壇吧~~

    

1959年4月,天壇。柯夏攝

1959年5月的天壇。柯夏攝

1959年6月,祈年殿內景。 柯夏攝

1959年6月的天壇。



進永定門大街,不到天壇,東西相望,有兩道壇門,西邊的是先農壇,東邊的便是天壇。它的圖案的美麗,色彩的肅穆,風格的獨特,和這種古色古香的藝術表現,證明了我們自來的創造性和高度的智慧,也發揚了我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的優越而超拔!

    

從天壇的西門進去,有一裡多長的古老柏樹林,整齊地排在大道兩旁。夏境天走在樹下,遮天蓋日的蔭涼,使人暑氣全消。順著這條大道,可一直走到一座三百多公尺長的石基下面,這座寬闊的石基,叫丹陛橋,有二十來公尺長。

1956年8月,天壇公園的祈年殿。 馮文岡攝

1959年,天壇公園航拍。袁克夫攝

1956年,天壇花圃。 李士民攝

1956年,天壇公園老花工。 李士民攝

    

往北是祈年殿,往南有皇穹宇和圜丘。這三座建築,安排在天壇南北的一條直線上,從高處看,南邊的圍牆是方的,北邊的圍牆是半圓的,所謂「天圓地方」是也!

    

一進祈年門,宏麗的祈年殿,便矗立在眼前,一座有鎦金寶項,三重簷的圓形大殿,安放在六千多米的面積,圓形的白石臺基上。臺基分三層,每層都有白石的雕花欄杆。遠遠望去,像鑲在臺基上的美麗的花邊兒。

    

殿簷也是三重殿簷的琉璃瓦,顏色是深藍的,閃閃發光,取其天的顏色是藍的意思。

    

從外表面,已夠美麗了。您再仔細看它的結構,這樣一座高大雄偉的大建築,幾裡之外仍可看見,但是它既沒有鋼骨,也沒有水泥,最奇特,最是中國工程界說嘴的長坂坡的地方,它還是一不用大梁,也二不用長棟,這樣高大三重簷的大建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的巨大木柱子。和它七勾八連,互相對咬,巧妙而極科學的銜接,在建築天壇之彼時,不能說不神!

   

當中的四根柱子,叫龍井柱,高達約二十公尺,大紅圓柱,至少要三四個大男人,才能合抱過來的那樣粗細。這是整根的木料的,可不是現在裝飾品空心甘蔗般的假貨。

    

這四根柱子,代表一年四季。中層十二根柱子,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柱子,表示子醜寅卯的十二時辰。這二十八根柱子,不但是整根巨大的木料所做成的,而且都是來自萬裡迢迢交通不便的雲南!


1956年,靜謐的天壇公園。馮文岡攝

1956年,天壇公園兒童運動場之一角。 雲像棉花糖一樣。馮文岡攝

1957年,保加利亞的兒童在天壇遊覽。 馮文岡攝

    

祈年殿裡,石板地面的中心,是一塊圓的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龍鳳形的紋。祈年殿的四周,沒有牆壁,只有高大格扇門。殿的頂上,有精美的彩畫。不是說嘴,純用木料,蓋成這樣的大建築,在藝術上,在工程上,都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人稱北平是文化城,真是隨處都有文化的代表作。

    

祈年殿原是皇帝祀天用的,祈禱五穀豐登的地方,據載原建於明永樂年間,曾經雷火焚毀過一次。清光緒十五年,又照原樣重建起來。

    

皇穹宇比祈年殿小了,但是很精巧,遠遠望去,像一座金頂的藍傘。這座高的圓形建築,也沒有一根橫梁,殿頂由許多拱支架,完全符合科學原理。

    

皇穹宇相傳是明嘉靖年間所建,清乾隆年間曾加以重修。殿的油漆粉畫,十分鮮明,至今仍能保持原貌,並未走樣兒。

    

在皇穹宇外面,有正圓形磨磚對縫的圍牆,門向南開。這裡更是馳名的「回音壁」,兩個分站在東西牆根,一個人靠牆向北低聲說話,另一個就能清晰地聽到,像打電話一樣。

    

1956年,天壇公園的皇穹宇。馮文岡攝

1956年8月,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回音壁。

另外還有著名的「三音石」。皇穹宇臺階見前的石板上,如果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一掌,或叫一聲,可以聽到一個回聲。如站在第二、第三塊石板上,擊一掌,叫一聲,便能聽到兩個或三個回聲。其實這是音波的關係。

    

出圍牆向南便是寰丘,又叫寰丘壇,是一座潔白如玉的石圓壇,嵌放在外方裡圓的兩重圍牆裡,形成一幅精巧而完整的幾何圖案,從高處看,像一座立體靶環。

    

這座壇,真是巧妙幾何的運用,壇的壇面、臺階、欄杆所用的石塊,全是「九」,或是九的倍數,如最上層中心是一塊石,外方一環砌的石,是九塊,第二環是十八塊……第九環是八十一塊。中層和下層,也各有九環到十八環為一百六十二塊。到二十七環,是二百四十三塊。

    

每層有四個門,門的臺階,也是九層。每層都是雕石欄杆,也是九或九的倍數,您說當初它怎麼想來著!

1955年,天壇苗圃管理處利用天壇南大門外空荒地開闢後栽種樹木。 馮文岡攝

1961年3月,北京市第一一六中學的學生,興高採烈地來到天壇公園,協助栽樹。 馮文岡攝

1955年,天壇苗圃管理處種植了大量小側柏來供應首都綠化用。 馮文岡攝

1955年,天壇苗圃管理處利用天壇南大門外空荒地開闢後栽種樹木。 馮文岡攝

1960年,駐京部隊戰士利用天壇裡的空閒地播種秋菜。 李士民攝

    

在天壇,還有皇乾殿、神廚、宰牲亭、七十一長廊、齋宮等建築。

    

祈年殿前有八卦銅爐、銅鼎是幾百年前的古物。此外還有,九龍柏、檜柏合抱、七星石等勝跡。

一九七四年「十一」,天壇公園遊園會上。 孫以增攝

1980年,天壇桃花盛開。葉用才攝

1988年10月的天壇航拍。葉用才攝

1990年,天壇滿眼綠意。葉用才攝

圖 | 北京日報圖片庫

文 | 陳鴻年  選自《北平風物》九州出版社 2016.2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黃加佳

相關焦點

  • 「天圓地方」是時空宇宙觀
    作者:龍雲之子前幾日聽一個著名考古學家講「天圓地方」,解讀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認為這是遠古先民在認知上的局限,想必現在絕大所數中國人也都是這個看法和認知。這是文人們一知半解的狹義認知,是錯上加錯的解釋,偏離了中華文化的根本。
  • 中國佛塔的起源:「天圓地方」宇宙觀的體現
    和中國人一樣,印度人也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那半圓形的窣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觀。傳入中國後的佛塔,中國人卻把原來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高高舉到了天上,下面便以方形平面的樓閣來支撐,這是中國人「天圓地方」宇宙觀的體現。不僅如此,在中國人眼裡,佛也具有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賦予世俗生活的內容。佛塔的第二個變化就是原來埋藏佛骨的陰森的地宮走上了地面,變成了「寺」。
  • 「天圓地方」的文化內涵
    這裡的「大寰」就是天,「大距」就是地,就是「天圓地方」的意思。另外,其他一些古書如《周髀算經》《大戴禮記》中也有天圓地方的說法。01「天圓地方」溯源「天圓地方」在古書中的記載非常流行,而從考古資料看,這一觀念更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原始社會時期
  • 「天圓地方」並不是古人的宇宙觀,而是一種觀測方式
    古人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就像圓蓋子一樣蓋在大地上。因為現代科學已經知道了地球是圓的,有著自轉和公轉,地不是方的也不是固定不動的。所以現代某些人就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宇宙觀。
  • 圈椅——「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幾十款!總有一款您見過.)
    但那時的樣式與後來的明式是有區別的,它的坐面是圓的,宋代才開始出現天圓地方式的圈椅,南宋畫家劉松年的《會昌九老圖》中的圈椅,前後腿、下棖都用比較簡練的圓料,與圈椅羅圈的用料一致,與明式圈椅也比較相近,非常素逸古雅。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為經典的器型:造型典雅,線條簡潔流暢,製作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 由筷子的形狀想到了祖先發明的天圓地方的智慧與哲學
    誰都不會否認,筷子是中國人的一項偉大發明,它與刀叉那種硬生生將食物切割的餐具迥然不同,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哲學思維——講究協調和合作,圓融與通融,融合與兼容,包容與兼顧。它屬於哲學思維,數學模式。 所以,中國人聰明,與使用筷子有關係,我們是數學大國。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它既輕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我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
  • 「天圓地方」哲學思想在紅木家具中的體現
    體現「天圓地方」哲學思想的新中式圈椅  「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圈椅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上圓下方,圈是圓,座是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圈椅將風雅和閒適情懷展露至盡,是傳統哲理的具體顯現。
  • 從「天圓地方」說起
    ——《淮南子·齊俗》在古人的宇宙觀裡,「宇宙」二字拆解開就是時空。「宇」字脫胎於人們居住的「屋宇」,表徵空間,「宙」字理解為「由宇中出入」,是時間的總稱。古人的生活模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屋宇中的一次「出」和「入」就代表了一個白天或夜晚的跨度,故而用「宙」表徵時間。
  • 天壇祭天與古代天文"天圓地方"讓天地無法銜接
    方和圓組成天壇基本形狀首先說,天壇作為一個古老的祭壇,它是如何展示的。這部分內容可以叫做「象天法地——形象展示中國古代宇宙觀的天壇建築與景觀」。遵循象天法地這個傳統設計原則修建的天壇,因其在封建國家禮儀制度上的重要地位,在設計上提出了嚴格的思想要求。
  • 科學家常說「天圓地方」一直被誤解,真正含義蘊含宇宙萬物思想
    隨後命四人分四方,具體實施文明推廣的工作,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十個天幹,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才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 從《易經》看「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典智慧與哲學的精髓之一,過去一些人因為不了解其博大深邃的內涵,只淺薄地認為其說的是「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並用所謂現代天文知識來攻擊之!並煞有其事地證明其說的歷史局限性,其實指責與懷疑的人們,才是真正的無知與片面!
  •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哲學原理——天圓地方
    ,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也天圓地方圖,由道家修行者陳摶老祖傳出。中國漢族傳統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風水術中推崇的「天圓地方」原則,就是對這種宇宙觀的一種特殊註解。 「圓則杌棿,方為吝嗇」是西漢楊雄的哲學命題。「圓」,指天;杌棿,指動蕩不定;「方」,指地,「吝嗇」,指收斂。「圓則杌棿,方為吝嗇」,就是說:天圓則產生運動變化,地方則收斂靜止。
  • 天圓地方承古意,曲直相映說圈椅
    「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圈椅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上圓下方,圈是圓,座是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圈椅」將風雅和閒適情懷展露至盡,是傳統哲理的具體顯現。在室內布置中,可成對陳設,亦可單獨擺放。
  • 中國人如何看待「天圓地方」?印章裡藏著不少學問
    中國人在生活中喜歡「圓」,最直觀的是,很多建築的門是圓形的,很多建築是圓形的。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的原則。天壇是圓形,地壇是方形。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
  • 紅木知識丨天圓地方——中式空間元素之一
    ---福綿綿「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圈椅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上圓下方,圈是圓,座是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圈椅將風雅和閒適情懷展露至盡,是傳統哲理的具體顯現。在室內布置中,可成對陳設,亦可單獨擺放。
  • 古人為何說「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的出處「天圓地方」的最早出處是《禮記》,為曾子敘述孔子之語,這便是我們現在在文獻中所能見到的最早有關「天圓地方」的記載了。從曾子所言來看,他在聽老師講課時並沒有詢問過孔子這四個字的具體涵義,因此,天圓地方很可能是曾子早年所聞,彼時其尚屬排位靠後的學生,所以沒有進行具體詢問。按照曾子的看法,天圓地方這個宇宙論模型在幾何學上不可能存在,因為若是蓋天,則大地將會留下四個角無法覆蓋。這一點不難理解,我們從上往下看的話,平面圖中會出現一個方形和它的內切圓。
  • 科學家常說「天圓地方」一直被誤解,真正含義蘊含宇宙萬物思想
    隨後命四人分四方,具體實施文明推廣的工作,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十個天幹,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才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 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為什麼天圓地方未能發展為現代天文學?
    他熱情讚頌 這種宇宙模式說:     這種宇宙觀的開明進步,同希臘的任何說法相比,的確都毫不遜色。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僵硬的同心水晶球概念,曾束縛歐洲天文學思想一千多年。中國這種在無限的空間中漂浮著稀疏的天體的看法,要比歐洲的水晶球概念先進得多。雖然漢學家們傾向於認為宣夜說不曾起作用,然而它對中國天文學思想所起的作用實在比表面上看起來要大一些。
  • 秦時的錢幣為什麼是「天圓地方」的?
    「天道圜,地道方」(《呂氏春秋 圜道篇》),秦始皇以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賦予古錢幣,代表不可逆轉的皇權,作為社會穩定的精神支柱,這一理念在中國幾千年的錢幣文化史中被歷代君王和百姓所接受,自「秦半兩」問世以來,這種方孔圓錢的貸幣形制一直持續到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
  • 「天宮」與「天舟」 承載古人的宇宙觀(圖)
    現在我們擁有了發達的太空科技,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天宮」,有了自己的運載飛船「天舟」,「天舟」與「天宮」的對接,表明中國人將祖先對於太空的無限嚮往變成了現實。中國人對於太空從來就不缺乏好奇心與想像力。無論是「天圓似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還是「渾天如雞子」的渾天說,甚至是擔心天與日月星宿墜落的杞人憂天,都讓我們看到中國人對無極無窮的宇宙的不斷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