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壩:寄居於山野的藝術空間

2020-12-12 騰訊網

重慶武隆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常年雲霧繚繞,恍若仙境。如遇撥雲見日,一片神奇所在便展露在視野範圍內,它便是懶壩禪境藝術度假區(以下簡稱「懶壩」)。

在佔地約18平方公裡的園區內,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藝術館和設計品。每一件藝術品都凝聚著藝術家的創造力和志願者們的辛勤汗水,這背後是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Emma和天洪就帶大家走入懶壩走近藝術家走進藝術品

心跳博物館

法國藝術家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出生時恰逢二戰結束和巴黎解放,對這一動蕩時期的耳濡目染在其作品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記。藝術圈中認為波爾坦斯基的大部分作品比較灰暗陰鬱,但他留在武隆的這件作品卻溫暖治癒,給人以希望。

▲武隆懶壩的心跳博物館

心跳博物館,顧名思義,館藏便是「心跳」,有意思的是每一位參觀者都可以把自己的心跳變為館藏。走在通往博物館的小徑上,草木便開始「怦然心動「,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的心跳來自建造博物館的工人們。

▲心跳博物館俯瞰圖

進入館內,裝飾純淨潔白,眼前通透明亮。博物館共劃分為三個區域:錄音區聆聽區搜索區

▲心跳博物館內部

首先在錄音區用電腦記錄自己的心跳,然後走入僅設有一盞燈泡的「心室」(聆聽區)感受自己的心跳,最後再移步風景優美的搜索區「竊聽」他人的心跳。

▲心跳博物館記錄區,Emma正準備記錄心跳

▲心室區,Emma感受自己的心跳

▲搜索區,面朝雲海

這已不是波爾坦斯基在這個星球上建造的第一家心跳博物館了,在日本的豐島也有一家心跳檔案館。那是一家面朝蔚藍大海的博物館,武隆這一家面對的也是「海」。那是一片雲海,與腳下的烏江和遠處蔥鬱的群山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絕美的中國山水畫。

面對這樣的景致,帶上耳機聆聽心愛之人的心跳,倍感溫暖。有一天我們都將歸於塵土,然而那顆熾熱的心臟將永久跳動在武隆的大山中

大地從天而降

泥土,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是陌生的。於是,泥土精靈站了出來,它決定用獨特的方式提醒人們泥土的不容忽視。在懶壩的苔蘚博物館,精靈種下了一顆專屬武隆的種子,通過泥繪的方式把森林帶到人們眼前,讓大地從天而降

這位被稱作是日本的「神筆馬良」的藝術家,名叫淺井裕介。非科班出身、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他卻總能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和心靈慰藉。

▲淺井裕介

幾年前淺井來到武隆,歷時30天駐地創作,攜手志願者們在高達15米的穹頂之上演奏了一場精彩的大地協奏曲。期間,淺井還邀請武隆當地人一起加入創作的行列。他把自己的作品分發給大家看,希望感興趣的當地人也能按照這種風格去畫畫兒。

▲淺井裕介教當地小朋友畫畫兒

令淺井非常高興的是從7歲的小朋友到60多歲的老人家,每個人都積極參與,他們的畫作最終也展現在了苔蘚博物館內,成為了「大地從天而降」這幅作品的一部分。

▲當地村民的作品

當地人也被淺井的專業精神打動著。據說淺井經常沒日沒夜地在博物館裡作畫。起初過來接他的司機會抱怨每天都等到很晚,後來司機就進入館內去看看大家正在做什麼。當看到每個人都那麼認真而且是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司機師傅也被大家的這股熱情所打動,從此便加入到了志願者隊伍中,一同幫助淺井完成畫作。

▲博物館創作現場,需要搭起腳手架作畫

▲淺井與志願者們的合影

進入苔蘚博物館內,放眼望去,一個大型的奇幻卡通人物正張開雙臂擁抱每一個人。自然界的元素變成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可愛形象,小鹿、小鳥、小腳丫...

它們生活在這片奇幻森林中,朝氣蓬勃地向上生長。置身於這幅巨作下,仿佛短暫離開了人間,來到了一個充滿愛與陽光的童話世界

竹音劇院

日本藝術家松本秋則被稱作是「竹子的指揮家」,因為他擅長用竹子製作各種各樣的樂器。當他遇到武隆深山中一座上世紀的夯土老屋時,松本老爺爺一下就被這份質樸感動了。

▲松本秋則

在打造竹音劇院的整個過程中,松本都遵循著最大程度保留老房子原狀的原則。高矮不一的房門、牆上的舊獎狀、屋前曬玉米的竹筐、蓑衣、木板凳、土炕、土灶臺在竹音劇院中都得到了完好的保留。

▲老房子的老物件兒

那多出來了些什麼東西呢?松本將竹子製成的風車、風鈴、飛機、蜻蜓以及各種小物件放置於屋內,在光影的交錯中它們互相追逐,先後發聲,如同「交響樂團」在演奏。

在老屋的二樓,松本設置了「皮影戲」劇院,人們可以靜靜地坐在木長椅上欣賞眼前這幅大自然一日早晚、春夏秋冬的美景。打擊樂器們也層出不窮,置身其中,仔細聆聽,仿佛回到天真爛漫的孩童時代,質樸且溫暖。

起初,房屋的主人不知道松本要在屋內做些什麼,當她回到自己的老房子時被眼前的一幕震撼到了,她握著松本先生的手說:「謝謝您把我家變得這麼美妙。」 在武隆駐地創作期間,松本還去拜訪了當地的竹編藝人並帶他們參觀竹音劇院。

▲手藝人在竹音劇院做竹編

竹編藝人驚嘆於松本的創意,而松本也十分欽佩竹編藝人的手藝。兩位老人家相談甚歡,共同完成了搭在竹音劇院房屋前的竹涼棚。臨別之際,竹編藝人將自己使用了30多年的砍竹刀贈予松本作為紀念品,兩位老人贈禮物的畫面令當場所有人動容。

▲竹編藝人將砍竹刀贈予松本

愛的小徑

巨人,散落於懶壩的森林與山間。連接它們的是一條愛的小徑。來自丹麥的藝術家託馬斯回收武隆當地的廢棄木材和石塊建造了三個巨人。其中的男巨人基爾德女巨人瑪莉特因為巨石怪的入侵而分隔兩地,我們的任務是找到他們,並通過愛的小徑為他們傳達訊息。

▲男巨人基爾德

▲巨石怪

▲女巨人瑪麗特

託馬斯從小就喜歡收集廢品搞創作,他的父母雖然沒有反對但也不太支持他靠此維生。被邀請到武隆之後,託馬斯和他的團隊首先就在附近回收垃圾,廢木板、鋼釘還有破銅爛鐵都是他們眼中的寶貝。

▲託馬斯四處收集廢品和垃圾

收集過後,他們便開始在懶壩尋找合適的地理位置。連續好幾天,團隊成員們在森林中探點,中間糾結過很多次,但最終確定的男巨人的位置堪稱萬裡挑一。

▲男巨人基爾德的雛形框架

男巨人基爾德背靠大山,面朝雲海,深情凝視遠方。而女巨人則在不遠處半山腰森林中一處隱秘的角落,雙手抱膝,面露無助之態。在託馬斯以往的作品中,巨人是不會有頭髮的。但這一次因為受到當地竹筐的靈感,託馬斯決定把竹條帶回來用熱水煮,最終給女巨人編了一頭秀髮。

▲託馬斯向大家演示他希望呈現的女巨人的姿態

▲Emma與女巨人對視

三位巨人落成之後,託馬斯以自己父母的名字為他們命名,並驕傲地告訴父母:「您們瞧,兒子在中國的大山裡都有作品了。」這一次父母終於被打動,不遠萬裡從丹麥來到武隆,也在懶壩和巨人打卡留念。

▲託馬斯的父母與巨人合影

月球博物館

當他還是個小男孩時,他最大的願望便是擁有一臺天文望遠鏡去看看月球的樣子。長大後的他終於通過望遠鏡看到了月亮,然而在地球的人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它的另一面神秘且未知。

▲英國藝術家盧克·傑拉姆

為了彌補遺憾,這位來自英國的藝術家盧克·傑拉姆決定自己動手打造月球。按照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的數據圖紙,通過高傑西輸出噴繪與精密縫合,盧克打造了一個直徑為7米的球體。這個球體雕塑表面的每1釐米代表真實月球表面的5公裡,它的表面與月球表面完全一致。

▲「月球」出發武隆前,盧克在做最後的測算

盧克一共製作了5個這樣的月球,其中的一個便被永久珍藏在懶壩的月球博物館中。走入館內,一個巨大的月球懸浮於館中央,四周是閃著幽幽藍色燈光的鋼架,腳底是反光的鏡面,一切靜謐且玄幻。

配樂大師丹·瓊斯特意為這幅作品配樂,伴隨著太空人在空間站的對話和宇宙之音,漫步於月球博物館仿佛置身於外太空。在繽紛的星系中,遇見屬於自己的月球。

漂浮的島嶼和老虎機餐廳

法國人吉爾斯既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名大廚。他在巴黎的Noymia餐廳享譽全世界,作為這個作品的延續,武隆的山間出現了一座「漂浮的島嶼」。漂浮的島嶼通體是純淨的白色,配以透明的落地窗。屋內放有1把長桌,桌子的兩端各有8把椅子。

在巴黎的Noymia餐廳,吉爾斯設計的是12把椅子,因為在西方,12這個數字和晚餐有著不解之緣。到了中國以後,吉爾斯調查得知,中國文化中「8」是吉利的數字,因此漂浮的島嶼便設置了8對兒人共進晚餐的場景。

▲法國巴黎Noymia餐廳+中國武隆「漂浮的島嶼」

遊客們通過提前預約,可以預訂到漂浮的島嶼的晚餐。當晚,素不相識、來自天南地北甚至是全球各地的8對兒夥伴便會相聚在漂浮的島嶼,共享一頓如同藝術品般的餐食。

菜餚是由吉爾斯親自設計的,共有81份菜譜可以選擇。食材完美結合了武隆當地的物產,牛蛙、江魚還有茴香都會頻繁出現。

▲吉爾斯在配餐中

坐在浮漂的島嶼中既能聞到食材的香味,也能觸摸到山間的溼潤空氣,一時竟感覺雲也有了味道。來這裡的人既是食客也是遊客

如果沒有訂到漂浮的島嶼,還可以去吉爾斯設計的另一個餐廳——老虎機餐廳。在這裡點餐僅憑一臺老虎機,能吃到什麼東西全靠運氣,但同時也完美解決了「我今天吃什麼」的問題。

▲Emma在搖老虎機

食客們排隊搖老虎機,老虎機上橫置著9個圖標,左邊三個代表前菜、中間三個代表主菜、右邊三個代表甜點。運氣好的朋友們可以搖出三文魚或是澳洲龍蝦,不過最差的也是炸豬排,78元一位,無論搖到什麼,絕對管飽。

▲Emma當日菜譜

快來懶壩這座寄居於山間的美妙藝術空間吧!和我們一同閱讀這藝術與鄉村的大地故事,感悟生命、享受藝術、追求信念。

從2020年7月4日至2021年6月30日,懶壩正在舉辦主題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新展。除了可以參觀感受上述場館和作品外,這一次懶壩還特別推出「武隆非遺板塊」。非遺傳承人楊東川在懶壩美術館內用他獨特的方式展現苕粉藝術,浩口小學楊雷老師帶領的師生團隊在此完成了的一幅巨幅蠟染;另外,懶壩還邀請了重慶慧靈職業康復訓練中心的心智障礙人士,通過他們的作品窺探一個精彩的世界。

▲文/Emma/天洪▲

To see the world,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相關焦點

  • 重慶懶壩:小山村有大藝術
    如果不是一場名叫「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藝術展覽,懶壩這個地方在我的認知裡是空白的。藝術和生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貼近,而體現在個體的感覺上,就是某個事件的發生突然讓人恍然大悟。在大山深處的重慶武隆懶壩,我看見了鄉野之地上承載的先鋒藝術。
  • 懶壩禪境藝術小鎮首屆生活節啟幕,懶壩社群定義旅居美好生活
    懶壩禪境藝術小鎮洞悉這種客戶需求的升級,在精研產品滿足人們旅居度假需求的同時,也不斷探索著家以外的幸福面貌,建構「懶壩社群」以增加更廣域的情感粘連,讓業主精神有所依託,促進睦鄰友好。懶壩社群活動,讓家更「精心」8月1日至8月2日,懶壩禪境藝術小鎮首屆業主生活節「狂歡一夏,盡在懶壩」於懶壩禪境藝術小鎮營銷中心外景觀區域火熱開幕,來自各地的懶壩家人,在此共享歡樂盛會。
  • 武隆懶壩:用藝術激活鄉村 把藝術還給百姓
    「三千,五千,八千……」近日,「人人都是藝術家」活動開幕式在武隆懶壩國際藝術度假區舉行,20多件由智力障礙兒童創作的繪畫作品,被各界愛心人士爭相舉牌購買。  懶壩,英文名「Lab」,是life(生活)、art(藝術)、belief(信仰)的縮寫,一個曾經的偏僻山村,邂逅了國際當代藝術,這片神奇的土地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武隆懶壩禪境藝術小鎮掀起「購房熱」,刷新仙女山度假樓市人氣
    目前,旅遊已經從觀光旅遊、商務旅遊向休閒旅遊轉化,人們已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走走看看,而是要住下來,細細享受、慢慢品味,這無疑為旅遊地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房天下研究院數據顯示,重慶武隆新房熱搜榜出爐,8月首周仙女山懶壩禪境藝術小鎮(後簡稱為「懶壩小鎮」)位列第一,意味著懶壩小鎮暑期檔受到購房者關注,奪得頭籌。
  • 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重新開園 「人人都是藝術家」新展開幕
    昨日(2020年7月4日,懶壩禪境藝術度假區開園暨」人人都是藝術家「新展開幕式在懶壩美術館內盛大舉辦。重慶武隆懶壩懶壩禪境藝術度假區正式重新開園,今年推出展覽以「人人都是藝術家」為主題,延續了2019年首屆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把藝術還給人民」的主旨,展覽分為三個版塊:《未來人》《風物》《靈童》。人人都保有享受藝術、創作藝術,成為藝術家的權利。
  • 重慶懶壩美術館新展開幕,與您一起邂逅愛與藝術
    新展開幕式,在懶壩美術館內如期舉辦。懶壩美術館藝術總監李娟在介紹展覽背景時提到:「本次展覽有三個特別的意義:第一、2020年,基於疫情突發,人人陷入焦慮中,藝術則是讓人們重新出發的最佳方式。第二,特別啟動武隆非遺版塊,並會在未來的藝術季中不斷延續,讓武隆非遺接軌世界。第三,因經濟環境的嚴峻,人們的日常生活遭受衝擊,懶壩美術館特別關注慧靈機構的心智障礙人士,依託展覽的平臺,讓社會各界關注到他們,給予支持和鼓勵。」
  • 中國西南的大山中,隱藏著一個懶壩大地藝術季
    這片被稱為「懶壩LAB」的區域海拔1200多米,走在懶壩大地藝術園區內,無論何時抬頭,你都能看見這片宛如武元直《赤壁圖》中皴擦筆法的山崖,仰望這巨大的山體頂峰,時而碧空如洗,雲影撫掠,有時卻又神秘地隱藏在繚繞煙霧之後,成為懶壩大地藝術季最精彩的幕布。「懶壩」,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的名字。
  • 武隆懶壩藝術景區榮獲「ELA年度最具社會影響力佳作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9日11時訊(通訊員 朱迎軍)近日,據重慶武隆仙女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消息,7月13日,2020第四屆ELA國際景觀大獎結果公布,武隆仙女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懶壩國際禪境藝術景區榮獲「ELA年度最具社會影響力佳作獎」。
  • 雲上美術館-武隆·懶壩美術館
    來自 C+ Architects 對gooood的分享 懶壩美術館是C+ Architects建築設計事務所為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設計的主展示場館
  • 什麼是懶壩
    直到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奇妙的當代藝術邂逅,這片神奇的土地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得以通過藝術,與鄉村的生活方式重建聯繫,屬於鄉村的詩意靈魂,才終於找到了歸途。如今你再問我:什麼是懶壩?.大地藝術花園.
  • 這個五一,武隆懶壩免費開放啦!
    日本越後妻有,以原生態的風土人情和卓越的當代藝術而著稱,是不少人心中小眾卻重量級的旅行目的地。曾遺憾中國鮮有這樣遠離塵囂的藝術之地存在,直至「 懶壩 」出現。如果你厭倦了隨大流的旅行,那就跟我去武隆·懶壩吧。這裡有生活、藝術、信仰,還有大地、時間和萬物。
  • 武隆鄉村旅遊現身解放碑 懶壩送暖冬福利
    懶壩 供圖據了解,本次推介活動從12月19日持續至20日,來自武隆的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小鎮、天生三橋等10餘個文旅企業通過歌舞表演、PPT推介、美食展、視頻插播等形式,向市民集中推介武隆旅遊特色。在推薦會現場的市民朋友,還能參與「抽獎贏武隆旅遊大禮包」等互動活動,贏取武隆特色禮品。
  • 仙女山懶壩喊你來當藝術家了
    ,我們開始越來越感知到藝術就在身邊,身邊就是藝術。7月4日,由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武隆區仙女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武隆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武隆區羊角街道辦事處、武隆區非遺保護中心、慧靈機構、合造社聯合主辦的懶壩禪境藝術度假區開園暨「人人都是藝術家」新展開幕式在懶壩美術館內盛大舉辦
  • 武隆全域旅遊走進寬窄巷子,懶壩魅力火到成都
    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小鎮作為重慶市重點文旅項目來到本次活動,為此次武隆旅遊推介會更添一份精彩。推介會現場,懶壩負責人林琳在主舞臺上為成都市民及媒體代表多角度展示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小鎮的文化底蘊、景區特色及藝術文化魅力,現場人氣爆棚,懶壩魅力火到成都!
  • 上帝在仙女山又打翻了個調色盤,粉黛亂子草染紅了整個懶壩院子
    九月中旬,又是一年粉黛亂子草開花時,抖音、微博上也到處瀰漫著粉紅花田的浪漫氣息……去年九月,位於仙女山南麓懶壩禪境藝術小鎮旁的大地藝術花園,憑藉如夢如幻的粉色田野成為了重慶周邊的網紅打卡點,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現在,這場「粉色風暴」又捲土重來啦!
  • 解放碑、四公裡往返武隆懶壩景區直通車恢復開行
    (愉客行資訊)7月11日起,四公裡旅遊集散中心運營的直達武隆懶壩的景區直通車將恢復發車,每天僅早晨一班,當日往返,詳細時間請前往愉客行公眾號或APP實時查詢。旅客在解放碑大世界酒店旁或四公裡交通換乘樞紐均可乘坐,往返票價130元/人。 據悉,重慶新晉藝術聚集地「懶壩」於7月4日重新開園。
  • 隱藏在大山深處的藝術
    ,它不隸屬某一類藝術流派或藝術風格,也不單指某一類藝術形式,它存在於公共空間並為公眾服務,體現了公共空間中文化開放、共享、交流的一種精神與價值。 懶 壩 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因地處懶壩而得名。在懶壩,生活、藝術、信仰不僅體現在17.6平方公裡的中的每一處建築、景點、作品,更融合在懶壩生活的細節之處,將不斷融合東方哲學,頂級智慧,打造出一個無為而為、浮躁世界裡的信仰回歸之所。
  • 7月4日開園,距重慶3h的網紅打卡地,帶孩子來這裡體驗人文藝術
    以「人人都是藝術家」為主題的藝術展將從2020年7月4日一直持續到2021年6月30日,周末帶上孩子打卡重慶網紅博物館、美術館,體驗特近生活的人文藝術。懶壩(LAB)分別代表了三個關鍵詞:生活、藝術和信仰。旨在用最先鋒的當代藝術手段,實踐最東方的生活哲學。
  • 武隆懶壩度假區推出超值優惠邀遊客前來遊玩
    (仙女山草原露營音樂季火熱現場)即日起至2020年10月31日,武隆懶壩度假區邀請遊客朋友到景區感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下的人文奇蹟,特別推出超值套餐優惠活動。此外,懶壩禪文化園夜遊免費開啟,懶人村落懶壩劇院也正免費開放中,懷舊電影免費看,等你來嗨!
  • 到懶壩這座神奇的博物館,讓彼此的心跳成為永恆
    到武隆的懶壩,你會得到答案。克裡斯蒂安·博爾坦斯基,是法國著名畫家、雕塑家、電影製作人,也是一位極富創意的藝術家。去年夏天,他來到仙女山上的懶壩大地藝術度假區,建起了一座獨特的「心跳博物館」。重慶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光燦 劉茂嬌原標題:到懶壩,讓彼此的心跳成為永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