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三面環水,城區由新城和老城兩部分組成。新城內有許多公園和一些現代化的樓宇大廈,也有一些蘇聯時期留下的建築,其中心是維盧廣場,一條大街從廣場一直通往老城。對於遊人來說,老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塔林,這是一座完整保留了中世紀格調的夢想之城,1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城牆與城門
塔林這個名字的原意是丹麥地堡,因1219年丹麥在此建立地堡,並於1227年至1346年佔領此地而得名。但對於我們而言,音譯為「塔林」實在是更為形象與貼切。因為無論你身處城內或城外。
甚至在海面上都能看到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方方圓圓的各種塔型的建築,有些是教堂的尖頂,而更多的是古老城牆上的塔樓。
塔林的城牆始建於1265年,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城牆則是於14世紀建8成的,16世紀前後是塔林防禦體系最堅固的時期,其城牆有2。4公裡長,14-16米高,城牆厚度達到了3米。不僅如此,在城牆上建有塔樓46座,城門6座,是當時北歐地區最為堅固的城防體系。這些經歷了無數風雨,見證了塔林歷史的城牆至今仍現存19公裡,另外還有保存完整的20座塔樓和兩座城門:維魯門與濱海門。維魯門是絕大多數遊人進入老城遊覽的起點,也是塔林著名的地標。
可惜的是為了方便交通,1880年拆除了複雜的城門,只保留了兩側的塔樓維魯門外的街道兩側沒有兜售紀念品的商鋪,而是散發著芬芳的鮮花市場。商家們將一束束爭奇鬥豔的鮮花擺放在自家攤位最顯眼的位置,還有一些老人會坐在攤位旁邊的長椅上,用買來的鮮花原料做成美麗的小花束售賣,以貼補家用。自古以來,訪友送花就是愛沙尼亞的傳統,所以鮮花市場一直以來都設在維魯門外,方便入城訪友的市民購買,直至今日也未曾改變。
維魯酒店裡的秘密
維魯門外除了鮮花市場,在街之隔的地方還有一座地標性的建築——維魯酒店,它是塔林市內最高的酒店之一。上世紀70年代的愛沙尼亞,是蘇聯的一個小聯邦,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和其他歐洲國家之間有很多的貿易與人員往來,特別是和北歐的芬蘭更是來往密切。蘇聯當局認為必須加強對這一地區的人員監控,尤其是對那些頻繁出入塔林的外國人。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既嚴密監控這些外國人,又不會被發現呢?於是一座高檔豪華的維魯酒店應運而生。
酒店落成後,外國遊客被美景吸蜂擁而至。而蘇聯當局順勢規定這是塔林唯一可以接待外國人住宿的地方,也就是說只要有外國人來到塔林只能住在維魯酒店。
在愛沙尼亞獨立之前,所有人都以為維魯酒店是一座22層的建築,根本想像不到在頂層還藏有一個秘密的克格勃機構。這個「不存在」的樓層沒有電梯直達,需要走特殊的通道才能進入,連在酒店工作的普通員工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這個昔日不為人知的秘密辦公室現在以克格勃博物館的全新身份向公眾開放,遊客可以提前到維魯酒店的大堂或官網預訂,博物館會有專門的講解員講述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在克格勃博物館的主要辦公室,一直保留著蘇聯特工撤離時的原貌。整個房間已被訓練有素的特工徹底破壞,電話機殼被砸開,裡面安裝的反竊聽設備被取走,只剩下一些沒用完的嫌疑人信息單。但由於撤離倉促,很多來不及銷毀或帶走的資料、設備等被保存了下來,例如當時的監聽錄音設備、酒店的監控線路圖紙等等。通過這些實物,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那個特殊時代背景下的塔林。
老城的靈魂
維魯門是距離塔林市政廳廣場最近的一個入口,當我步入塔林老城,沿著維魯大街向市政廣場方向行進時,總會不自覺地被街道兩旁的建築與店鋪所吸引。塔林老城由於歷史原因,曾被多個強國所統治,因此也造就了這裡的多元文化。巴洛克、洛可可、羅馬、哥特、拜佔庭式的建築匯聚於此,形成了塔林獨特的魅力風格。
而街邊售賣特色商品的小店櫥窗也讓我不時駐足,望著裡面的馴鹿肉乾、野豬肉乾,甚至還有熊肉罐頭都時時刺激著我的味蕾,讓人有一股想走進去嘗鮮的衝動,還好很快就走到了市政廳廣場,可以讓旅行得以繼續。
如果說塔林是愛沙尼亞的靈魂,那麼市政廳便是塔林的靈魂。這座波羅的海及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最古老的市政廳建於1402年-1404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北歐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哥德式市政廳。今天的市政廳早已不再是政府辦公的地方,而成為了一座博物館,收藏了眾多從中世紀傳承下來的珍貴文物。
市政廳有一座65米高的八稜體高塔,塔尖上有個特別的風向標—一塔林的象徵和保護神老託馬斯。他從1530年起就屹立在那裡,守護著塔林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