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地下空間騰退後如何有效利用?來看看這些奇思妙想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歷時近半年,西城區以「老城之下」為主題的地下空間利用創意設計大賽今天(23日)下午結果揭曉。來自社會各界的奇思妙想,為西城區地下空間騰退後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參考。這次創意設計大賽圍繞西城區10個具有代表性的地下空間展開,包括建功北裡南運巷3號樓地下空間、椿樹園小區14號樓地下空間、華尊大廈地下空間等。大賽啟動以來,共收集到來自大眾創意金點子和專業方案381套。年齡最小的參賽者是住在新街口西裡三區的小學生王天嘯,今年才11歲。

華尊大廈地下空間,「超市井」設計項目效果圖

設計方案一:打造地下商業綜合帶

設計師趙柝對牛街西裡一處地下空間的改造創意,獲得了大賽一等獎。該項目原為老舊自行車庫和具有安全障患的群租空間,整治後可利用面積2140平方米。設計師將其劃分為25個開放式與封閉式的房間,其中包含了19間集中商業店鋪,並融合後現代設計風格,力求打造為一個適合於多年齡段的地下商業綜合帶。

「我們在此可以嘗試諸多網際網路衍生產品,像VR與AR的體驗,數字購物,集娛樂服務於一體得消費式體驗等,甚至可以加入具備公益性質的活動,最終目的是使居民受益,商業盈利。」趙柝說。

設計方案二:巧用燈光營造共享家園

「老街•坊」椿樹園小區14號樓地下空間改造設計方案獲得了大賽三等獎。這是一處740平方米的社區地下空間,戶型規整,但是沒有採光,而且承重牆體多,空間格局沒有辦法作出大的改動。來自四川美術學院的設計團隊的創意是將這處地下空間營造成為社區共享空間。

華尊大廈地下空間,「超市井」設計項目效果圖

「燈光是視覺營造的有力手段,光線強度依大廳、過道、個體空間減弱,循序將人帶進放鬆狀態。過道以曲折的燈帶代入居民進入。共享中廳以發光的燈膜,營造一個室外感的中央庭院,從而化解空間所處地下的不足。」設計師團隊代表介紹,整個空間可滿足聚會、沙龍、教學宣傳、閱覽、活動、交流、觀影等多種延伸和彈性的使用需求。

設計方案三:樓宇地下開便民超市

清華建築學院下屬研究院——華清安地團隊,對華尊大廈地下一層空間的設計方案——「超市井生活——華尊便民綜合體」獲得了這次大賽的二等獎。該設計方案將地下空間與地上空間聯動,旨在打造出集基本服務、公益服務以及商業服務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面向社區的便民服務中心」。 這一方案已被西城區德勝街道採購,將在華尊大廈落地實施。

華尊大廈地下空間,「超市井」設計項目效果圖

這次大賽也吸引了很多市民的關注。2018年8月,大賽組委會開展社區百人街訪工作,走進社區,與街道、居委會社區聯動,對大眾進行街訪,徵集居民對地下空間改造的「金點子」創意想法。有居民提出將地下空間改造成集書吧、休閒、健身於一體的便民活動場所;有的提出建老年餐廳、安全教育展廳,或是建成解決孩子吃飯、寫作業的小飯桌空間;有的提出建民俗、非遺體驗館,VR體驗中心等創意想法。也有居民希望,地下空間利用能為社區提供多樣化、特色化的生活服務,比如修表、修手機、配鑰匙、彈棉花等。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借鑑這次大賽成果,西城區地下空間騰退的後續利用將有序推進,為居民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小物超市」「深夜食堂」等多樣化的服務內容。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王海燕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北京:騰退空間變身居民文化棲息地
    記者現場了解到,各區利用騰退空間,想方設法打造閱讀空間、文化中心,令居民們找到了美好文化生活棲息地。西城區「來到」閱讀空間。亦莊榮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石景山區悅聞書院。2017年底,廣安控股利用這一騰退空間開辦特色閱讀空間,如今,閱讀空間走過幾百個日夜,已成為附近居民的美好文化生活棲息地。西城區閱讀推廣中心負責人孟蘭介紹,2014年西城區創辦了全國首家特色閱讀空間,如今西城區已形成了以兩家區級圖書館、20家街道級圖書館為支撐,150家實體書店為依託,47家閱讀空間為特色的立體書香網絡。
  • 楊斌出席「疏解整治促提升」騰退地下空間再利用工作現場會
    7月5日,「疏解整治促提升」騰退地下空間再利用工作現場會在昌平區天龍苑社區召開。北京市副市長楊斌出席會議並講話。參會人員先後觀摩了天龍苑社區利用人防工程開設的郵政便民服務網點和社區活動空間、普通地下室改造的消防安全科普基地,觀看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地下空間綜合整治成果圖片展和視頻短片。
  • 奇思妙想迭出!這些小學生讓廢舊牛奶盒來了個魔法大變身!
    當廢舊的牛奶盒遇上奇思妙想的小學生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來,來,來,一起感受下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充滿創意的頭腦,靈巧的小手,在彩筆、剪刀、膠水、竹籤、鐵絲等的幫助下,孩子們變出了各種各樣的小物件,小城堡、小汽車、儲物箱、裝飾品、玩具……,令人腦洞大開,真是太有趣了。「我是一隻牛奶盒,我最終將回到可回收垃圾箱去啦!」
  • 一區一品∣騰退空間煥發新活力,變為北京各區居民美好閱讀空間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近日展開一年一度的「一區一品」調研,專家、媒體記者深入各區閱讀空間、實體書店,即時捕捉北京全民閱讀發展最新發展狀況。記者現場調研發現,各區利用騰退空間,想方設法打造閱讀空間、文化中心,令居民們找到了美好文化生活棲息地。
  • 北京市西城區: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的活化利用
    西城區萬松老人塔經過活化利用,建成了「磚讀空間」。  北京市西城區文物騰退工作已近尾聲,記者1月9日從西城區人代會上了解到,《西城區關於促進文物建築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已經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文物建築活化利用中來。
  • 奇思妙想迭出!這些小學生讓廢舊牛奶盒來了個魔法大變身!
    當廢舊的牛奶盒遇上奇思妙想的小學生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來,來,來,一起感受下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充滿創意的頭腦,靈巧的小手,在彩筆、剪刀、膠水、竹籤、鐵絲等的幫助下,孩子們變出了各種各樣的小物件,小城堡、小汽車、儲物箱、裝飾品、玩具……,令人腦洞大開,真是太有趣了。「我是一隻牛奶盒,我最終將回到可回收垃圾箱去啦!」
  • 中信禧園北區開設地下「小倉庫」被叫停 人防空間如何利用引爭議
    北京西城區中信禧園北區居民王臻(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小區有超過200位業主實名籤字反對此事,最終在西城區人防辦、該小區所屬街道辦和社區的協調處理下,該小區小倉庫管理方從12月2日起開始對這些人防空間內的小倉庫進行拆除,工期預計10天。至此,中信禧園北區地下「小倉庫」之爭告一段落。而在該事件背後,更令業界關注的是,小區人防空間該如何合法合規使用?
  • 北京天橋明年推進騰退房屋改造利用 什剎海試點建設「共生院」
    今天上午,西城區2018年名城委年會舉行。據統計,截至目前,天橋北部片區已籤約面積6200平方米,完成了17處試點房屋的改造提升;推進了宜興會館等文保建築的騰退及修繕利用方案;植入了便民商服等多種居民服務型業態。
  • 西城區今年實施20項文物騰退 京報館、五道廟等一批文物建築實現清零
    京報館、五道廟等一批文物建築實現清零 去年以來,西城區大規模開展了文物騰退工作。2017年,西城區啟動15項文物騰退項目,共騰退居民402戶,騰退比例86%。2018年,西城區已啟動6項文物騰退項目(計劃實施20項),共籤約87戶,完成比例96%。京報館、五道廟、朱家胡同45號茶室、慶雲寺一批文物建築實現清零。
  • 北京天橋明年推進騰退房屋改造利用 什剎海試點建設「共生院」
    今天上午,西城區2018年名城委年會舉行。據統計,截至目前,天橋北部片區已籤約面積6200平方米,完成了17處試點房屋的改造提升;推進了宜興會館等文保建築的騰退及修繕利用方案;植入了便民商服等多種居民服務型業態。
  • 西城區:全面推動老城保護與復興
    同時,西城區2018年以前啟動的29項文物騰退中,聚順和棧南貨老店舊址、康有為故居、新市區泰安裡實現清零。去年還完成了市中軸線申遺重點項目北海公園、景山公園市園林中心公房住戶騰退。   隨著西城區「十三五」文物騰退工作進入尾聲,西城區文物保護工作戰略重點轉移到推進文物修繕利用上。沈家本故居完成保護修繕及布展利用工作後,於2018年初對社會開放。
  • 北京房山:對於騰退後的空間利用,這些竇店人有話說……
    當天,26名代表、委員走近鎮內騰退違建後、待利用的空間,分別到蘇村、下坡店村、七裡店村拆違工作現場,視察竇店鎮疏整促工作成果,結合收集到的居民需求和建議,對拆違後的土地利用工作建言獻策。代表、委員們結合實際對全鎮拆違工作提出了三條意見建議,首先是總結全鎮拆違經驗,展現攻堅克難的竇店精神;再是健全完善拆違巡查、獎懲等工作機制,加強拆後監管,嚴防新增和反彈;最後是科學規劃、利用拆違後騰退土地,結合村莊規劃和附近居民的實際需要,修建生態空間、休閒公園和停車場等便民服務場所和設施。
  • 北京:崇文門菜市場地下2600餘平米出租住人空間騰退拆除
    家住附近的李先生說:「其實,崇文門菜市場搬過來後我們買東西挺方便的,但是這周邊違建,還有這地下空間住人,本身對社區環境就是一種破壞,再加上這裡租住人員流動性特別大,感覺很不安全。」 為確保地下空間騰退拆除工作順利進行,東花市街道前期聯合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
  • 農村小夥奇思妙想,利用海鹽和竹筒來烤螃蟹,烤好後殼脆肉鮮!
    農村小夥奇思妙想,利用海鹽和竹筒來烤螃蟹,烤好後殼脆肉鮮!如果有一些空餘時間的話就會來到野外尋找一些野味來食用,而很多農村的人們把這些野味捉住後通常都會就地烹飪,小妖也覺得這樣十分不錯,一邊感受著美景一邊吃著美食。
  • 兒子的奇思妙想之旅
    今天我看到兒子寫的一篇作文《我的奇思妙想》,感覺小孩子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學溜冰的兒子作文內容是這樣的:每次我和爸爸媽媽出去玩都會堵車,所以我想發明一個多功能汽車。這種汽車只要你停在那裡就沒有人敢摸,如果誰摸了它,自己變成機器人,然後把他抓起來,自然會自己學會自動報警。
  • 北京: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方案已進入預審 每個項目均將單闢展室對外開放昨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西城區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記者了解到,西城區第一批發布的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有7處文物項目,均具備歷史文化價值高、地理位置佳、周邊資源好等特點。
  • 大學生「奇思妙想」如何造福老年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中,上海交通大學學子的一系列「奇思妙想」引發了關注。該項目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同時,項目的創新設計能有效預防老年人長期臥床而產生的褥瘡問題,減輕護理人員的人力消耗。同一個學院的莊芷鈞同學團隊則疫情期間受到啟發設計製作了《冰球機器人——居家鍛鍊智能幫手》。該項目能夠有效鍛鍊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反應與協調能力。
  • 奇思妙想的藝術館,你敢來看看嗎!
    可世間就是有那麼多令人敬佩的奇思妙想,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藝術館可 不!一!般!快來看看要不要把它們加入你的travel list中吧。你感受過死亡的恐懼嗎?上海現在就有了這樣一家「死亡體驗館」,明明是死亡體驗,卻命名為「醒來」。在這裡參與者將體驗「死亡」和「降生」的過程。
  • 奇思妙想的孩子,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最近我在看童書《奇思妙想李大齊:我是我爸爸》,這是一本充滿想像力的書。作者李志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因創作的《奇思妙想李大齊》廣受歡迎,被孩子們親切的叫做大奇爸爸,他最擅長寫童話和校園故事,「開心學校」「幽默小子樂凡天」「童話鎮」「糊塗大偵探」「方便麵博士「」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全部寫進故事裡,不僅有趣,而且能帶給孩子們思考。
  • 90後們遙想的2116年,有哪些奇思妙想?
    作為首屆「Shanghai Project|上海種子」的公開徵集項目,「奇點計劃」徵集到90後們哪些奇思妙想?在7月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揭曉了這一答案。 「奇點」之名諧音「起點」,旨在挖掘出生於1989年以後的中國新生代人才,收集他們關注的議題,激勵他們將奇思妙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