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金川用殘肢抵住三角尺,在黑板上畫平行線
「獨臂校長」單手寫大愛
———記勇救落水老太的奉化城東小學校長龔金川
冰冷的江水中,龔金川將右臂殘肢緊緊纏住繩子,身體懸吊在江堤上,用左臂盡力將落水老人往上託……
10月30日清晨,發生在奉化嶽林惠政橋邊縣江的這幕場景,被永遠定格在了很多人的心中。老人得救後,龔金川從另一邊遊上岸,悄悄回家了。
「獨臂校長」江中救人的消息不脛而走。面對獲救者家屬的致謝和市民的讚譽,龔金川十分淡然:真的只是小事一樁。
是什麼讓一個僅有單手的老教師義無反顧,跳江救人?又是什麼支撐他紮根鄉村學校40年,矢志不渝……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龔金川,感受他「殘缺的身體,高貴的心靈」。
「誰都不會見死不救,我只做了應該做的事」
11月2日中午,落水被救的周老太兒子竺紹夫來到奉化城東小學,緊緊抱住龔金川,並送上一面「救險救危、英勇無畏」的錦旗。「恩人啊,我在江邊等了3天,今天終於見到您了。」
龔金川笑著說:「我只做了該做的事,不值一提。我相信,即便當天我不在現場,其他人也會下去救的。」
事發的那天清晨,天上飄著細雨,江邊行人稀少。龔金川剛拉開架勢準備推太極,突聽「撲通」一聲,扭頭一看,幾十米外的江上漂著件棉襖,落水的老太太頭悶在水下,「當時我根本沒多想,脫了鞋就跳進江中,遊了過去。」
好不容易將老太太推到岸邊。可是由塊石砌成的江堤岸光滑如牆,與江面呈90度角,江水又深,站不牢,僅有一隻手的龔金川無法把老人送上岸。
就在他快筋疲力盡時,岸上伸過來兩根繩子。龔金川將繩子套在自己的殘肢上,吊住身子,然後騰出左手,把老太太託起,保安王興年順勢將老太拉上岸。繩子在殘肢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正當眾人忙著將老太送往醫院救治時,龔金川從另一處悄悄遊上岸。他說,當時渾身溼透,冷得要命,就想著趕緊回家換衣服,然後去學校給學生上課。他瞞著妻子說,「不小心掉河裡了。」
「救人的不止我一個,是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龔金川說,事後想想,是有些後怕。「要不是有好心人遞過來那兩根救命繩,說不定我也要淹死了。」
「我小時候發生觸電事故,也是別人將我救下的。」58歲的龔金川說,「今天我救人,應該的。見死不救,我做不到。」
「身殘心不能殘,一隻胳膊做好兩隻胳膊的事」
龔金川出生於奉化西塢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有兄弟姐妹6人。14歲那年,他遭遇一場不幸:在玩耍中不小心觸電,失去了右手小臂。
那一段時間,龔金川陷入自卑,不願跟人說話。在家人的幫助下,他走出了生活陰影:「我當不了農民,但可以去教書。別人兩隻手能幹,我一隻手也能做到。」
龔金川說,年輕時看了張海迪的書,跟她相比,感覺自己幸運多了,生活得靠自己去爭取。
69歲的鄔作義,退休前是奉化市教委副主任,看著龔金川一路成長,「初中時,龔金川讀書很刻苦,別人出去玩了,他還在課堂上練習用左手寫字。」因為成績優秀,1973年,19歲的龔金川初中畢業,就成了一名民辦教師。
那時候提倡勤工儉學,學校裡養了200來只長毛兔,晚上得餵食。龔金川住在學校裡,主動攬下來了這個活:每天臨睡前,他都要給兔子餵草,查看兔舍,從未發生差錯。鄔作義笑著說,小龔遊泳、打桌球、騎自行車樣樣會,「他用一隻手拿鋤頭鋤草,速度比我快!」
劉睿是龔金川的學生。他回憶說,龔老師教我們數學,上幾何課時,他用右臂殘肢抵著三角尺,用左手畫出堪稱完美的數學圖形,板書也寫得特別漂亮。
「上世紀80年代初,學校自己種糧食,學生撿來的稻穗,集中起來後,龔老師用一隻手搖著船運到兩三公裡外的西塢糧站去賣,著實令人佩服。」
與龔金川同事多年的張培軍說,龔校長為人豁達、說話風趣,臉上時常洋溢著笑容,根本看不出他是位殘疾人。龔校長的丈母娘家在溪口三十六灣山裡,離西塢近四十公裡,「他自行車後座上帶著老婆,前座載著女兒,一路騎過去沒問題。」
「學生們很好奇我的手,常常悄悄翻起我的衣袖,想看個究竟,」龔金川說,起初還覺得不好意思,現在年紀大了,大大方方給他們看,「我告訴孩子們,身有殘缺沒什麼,心不能有殘缺。」
除了教書育人,龔金川還熱心社會工作,連續兩屆擔任奉化市肢殘協會主席。他組織多次殘疾人活動,鼓勵大家身殘志更堅,樂觀生活,是奉化殘疾人中的一個榜樣。
堅守鄉村四十載,「當老師,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從1973年走上三尺講臺起,龔金川將一生撲在了鄉村基層教育上,從西塢小學到舒家小學、城東小學,40年間,他用自己的單臂,給學生撐起了一片愛的藍天。
1979年,龔金川到西塢最東邊的石橋小學擔任校長。當時村民、村幹部有顧慮:以前好幾任雙手健全的校長,都幹不好,現在來個「獨臂校長」,能行麼?
龔金川向村領導立下了「軍令狀」:一年內,學校教學質量若沒有提高,主動讓賢。龔金川一心撲在了畢業班教學工作上,統一教師思想,摸索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那年畢業考結束,全班37名學生,36名被西塢中學錄取。而之前,奉化全市初中錄取率只有72%,「獨臂校長」從此美名遠播。
鄉村小學規模小,條件差,可當了40年鄉村教書匠,龔金川從沒向上級提出要調入城裡,還先後推掉了當鄉鎮幹部、原教育局印刷廠廠長的機會。同事們都很詫異,龔金川說,「我喜歡教書,在農村教書,有成就感。」
奉化嶽林中心小學校長吳成培告訴記者,龔校長淡泊名利,他為學生、老師做了很多事,但總是說,「我沒做什麼」。幾年前,上級考慮到龔金川已經55歲了,打算安排他到中心小學,退居二線,減輕點工作壓力。但龔金川說,「我要堅守農村小學,到退休前的最後一天。」
城東小學只有四、五、六三個年級,200多名學生中,70%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龔金川說,要當好一個校長,心中得有責任感,敢於擔當。他每年擔任六年級畢業班的數學教學任務,給老師做表率,努力辦出教育特色。
嶽林轄區內的小學,以前學生體育不好,常常達不了標。龔金川提出:一個學校搞一個體育項目。幾年下來,城東小學的長跑隊,在奉化赫赫有名,學校的「娃娃舞龍隊」,也曾紅極一時。
在龔金川的影響下,女兒龔育紅也走上了講臺,現在是嶽林中心幼兒園的一名教師。在女兒的眼裡,父親就像個大朋友,連跳橡皮筋都是爸爸教會的。龔金川對女兒說,當老師,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教。」
龔金川寒江救人的事跡,這幾天成了寧波的新聞「焦點」。很多網友向他致敬:感動就在我們身邊。好人,溫暖人心!
被讚美聲包圍的龔金川,一如往常,依舊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再有兩年,我就退休了,得站好最後一班崗,」龔校長望著窗外的操場,戀戀不捨。(記者 餘建文 奉化記者站 吳培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