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北京市宣布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調至二級,國內低風險地區進京出差、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隔離14天。
廣大群眾瞬間以實際行動做出回應。去哪兒網平臺數據顯示,消息發布的半小時內,北京出發機票預訂量較上一時段暴漲15倍,度假、酒店等其他旅遊產品搜索量也上漲3倍。
而另一家旅行預訂平臺飛豬也錄下了驚人變化。進出北京機票成交量比前一天相同時段增長超過5倍,火車票成交量超過4倍,平臺甚至發出了「突飛猛京」的驚呼!
好傢夥,傳說中的「報複式反彈」出現了?!
小語在這裡胡侃幾句。
北京「開閘」、湖北回歸,中國內地內部流通基本恢復,是「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大大語),是全國人民經過3個多月苦戰取得的成果,每一個人都值得為之欣慰。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常抓不懈,那麼未來境內人員和物資流動會更加順暢,內需可以搞起來,很多飛機、火車可以恢復營運了。
但是,鑑於疫情在大多數西方國家已經是自由發展的狀態(這裡不討論防疫措施對錯。實際上也不應有對錯,只有國情區別。詳細分析可以看這裡),人類在有效疫苗問世前徹底消滅疾病已經不可能,因此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世界可能會分裂成兩個人員相互間流動近乎停滯的體系:
一個是以中國的為代表的、幾乎已經在內部徹底消滅新冠肺炎的國家,當然體系內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應該能恢復比較正常的人員往來;
另一個是以多數西方國家為代表的、與疾病共存共生的體系。或許最終「群體免疫」得以建立,其中的人民總體也是安全的,但病例一直無法根絕。
顯然,後者已經不可能成為前者;而前者出於自保需要,也會堅決與後者劃清界限。
具體操作上,我們國家的人員出入境管控可能會長時間處於收緊狀態,跨國差旅、出境旅遊將因為成本過於高昂而持續低迷。幸運的是貨物流動受影響相對有限,世界產業鏈還是得以持續。
第一次看到這種場景時候是驚奇,以後可能越來越見怪不怪了……
因此對於民航、旅遊、其它行業,甚至整個國家,無論是否準備好了,都將進入高度依賴內需的階段 - 是的,一兩年前毛衣戰(故意寫錯字,否則無法發出)最火熱的時候,有輿論指出最不利的情況下,我們有可能要做好「自己玩」的準備。沒想到現實開了個玩笑,我們真的要「自己玩」了。
或許,世界會因此而重構?
這個問題對很多人來說太大了,大家更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工作能不能繼續,特別是現在連漢莎航空那樣的世界民航巨頭都喊出「啊不行了!要破產了!」的時候。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你欠銀行500萬,你是銀行的;你欠銀行500億,銀行是你的。
類似的,如果別人都好,你不好,你就危險了;可當你不好、你的同業不好、你們的整個上下遊產業鏈也不好的時候,卻可以放心了。當所有人都撕破臉拼到「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反而會形成除了相互免除債務、相互理解扶持之外別無選擇的共識。物極必反,話說到最難聽,就是牢固友誼的開端。
當然,無論怎樣相互幫助,由於市場特別是與人員流動相關的市場規模從整個世界縮小到個別國家,多數行業業務總量肯定還是會受影響。以前那樣的好日子,短時間內肯定不會回來了,這點上小語認同中央的判斷。
作為普通人,除了自己努力,唯希望兩件事情成真:1、疫苗研製順利,從根本上幫助人類重回以往;2、國家在拉動內需上釋放更多重磅舉措。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珍視能自由出行的日子!
根據外媒的報導,我國已經在考慮減少與部分疫情相對較輕國家間的公商務人員往來限制,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