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氣溫突破2000年以來同期最低記錄
今晨平原地區氣溫-20℃左右;10日前仍有冷空氣過程;專家:此次冷空氣溫度低、範圍廣、移動慢
這兩天,北京市民來到戶外直呼「被凍傻」。據實況監測顯示,1月6日19時平原大部分地區氣溫為-18℃左右。其中,觀象臺-17.9℃,已突破2000年以來1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16.7℃)。
6日夜間氣溫將繼續下降,預計7日早晨平原地區氣溫-20℃左右。
關注1
本次寒潮還要持續多久?
10號之前還將有冷空氣影響我國
中央氣象臺1月6日18時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受寒潮影響,預計1月6日20時至1月8日20時,東北地區東部和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漢、江淮、江南、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大部、臺灣島等地將先後降溫6~8℃,其中,山東南部、江蘇大部、上海、浙江大部、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0℃。降溫過後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江南南部到華南北部,-10℃線將南壓至秦嶺到江淮東部一線。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將有4~6級偏北風,陣風7~9級。
在此次寒潮到來前,氣象部門就發布預告,一直到本月10號將有三波冷空氣接連來襲。
氣象專家張明英表示,寒潮天氣很明顯的特點就是突發性,如果緩慢降溫談不上寒潮。寒潮來襲往往伴有大風和劇烈的降溫,降溫幅度要達到一定標準。我國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中規定寒潮標準是,某一地區冷空氣過境後,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或48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或72小時內氣溫連續下降12℃以上,並且其最低氣溫在4℃以下。
張明英介紹,寒潮一般最容易發生在初冬季節,真正到了嚴冬,冷空氣不一定達到寒潮標準,因為本來這個時候溫度已經很低了,如果再降8℃,難度比較大。而在特別冷的時候,基本都稱之為強冷空氣活動。
關注2
此次寒潮有什麼特點?
溫度低、範圍廣、移動比較緩慢
張明英表示,這次冷空氣強度比較強,高空溫度特別低。在5000米左右的高空,溫度達到了零下55攝氏度;在1500米的上空,溫度也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所以整個冷空氣溫度低。另外其範圍廣,從5000米高空一直到地面,屬於一個非常厚的冷空氣團。
此外,這次冷空氣移動比較緩慢,持續時間長。一般冷空氣影響北京連續3天左右,然後逐漸向北收縮,向東移動,開始脫離。
據此前專家介紹,2020年末寒潮影響後,北京地區氣溫持續低迷,此次寒潮冷氣團更加寒冷,使得本就低迷的氣溫更是「雪上加霜」,伴隨大風天氣,風寒效應明顯,因此人們會感受到更加寒冷。
對於冷空氣形成的過程,張明英解釋,北半球的冷空氣都是從北而來。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在極地。由於極地太陽輻射特別弱,地表冷,所以冷空氣就在北極地帶堆積形成。
但是冷空氣不會永遠聚集在北極地區,隨著大氣波動和大氣環流,冷空氣會來回南北運動。當它聚集到一定程度,強度強的時候,就會形成寒潮。影響我國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主要是因為冷氣團向南移動過程中,在西伯利亞滯留一段時間,並逐漸加強發展,並繼續向南移動,最終影響到我國。而此次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最終發展的勢力較強,因此對我國影響較大。
關注3
這個冬天是冷冬嗎?
冬天氣溫變化屬正常,不可能持續暖冬
今年入冬以來,已經有三次寒潮影響我國,而多地氣溫接近或達到歷史極值。這個冬天是冷冬嗎?
張明英表示,近些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冬天顯得越來越暖和了,到了冬天感覺好像也不那麼寒冷。
但是,從長期的氣候資料來看,北京冬天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甚至70年代都是相當冷的,甚至比現在溫度還要低。在1966年的2月份,曾經出現過零下27.4℃的最低溫度。
氣象專家表示,氣候變化會根據一個常年的標準進行浮動。「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冬天溫度都要比常年的平均值偏高一些,因此被大家稱為暖冬。但是最近這一段時間,溫度相對偏低,大家都感覺到寒冷。實際冬天氣溫變化突然是個正常的現象,不可能持續暖冬,也不可能持續冷冬,這是一種大氣變化的規律。應當科學地看待一些極端天氣。」張明英說。
■ 保障
17臺尖峰鍋爐啟用保障供熱
新京報訊 (記者黃哲程)北京1月6日迎來大幅降溫天氣。記者從北京熱力集團了解到,昨天上午,北京熱力已啟動17臺尖峰鍋爐,為市政熱網補充熱源。
熱力站出水溫度上調5℃
昨日上午10點半,豐臺區南三環成壽寺附近地區,氣溫已達-12℃。記者來到當地的金第潤苑熱力站內,供熱管線散發的熱量瞬間驅散了寒意。市政熱網輸送的一次高溫熱水將在熱力站進行熱量交換,調節溫度後最終進入居民家中。
該熱力站負責為附近小區1300餘戶居民供熱,北京熱力集團豐臺分公司方莊供熱服務中心成壽寺服務站站長於樹青介紹,為應對本輪大降溫,本周熱力站調高了送往居民家中的出水溫度。
安裝在供熱管道上的溫度計顯示,從市政熱網輸送來的高溫高壓熱水溫度高達113℃,經過熱力交換後,進入居民家中的出水溫度為53℃。「出水溫度較上周調高了5℃左右。」於樹青說,降溫期間是他們最忙的時候,目前站內20多名員工已全部上崗,夜間執勤人數由兩人增至六人,他們提前對供熱管道進行了排查,並處理突發狀況,保障近期居民家中供熱正常。
近年來智能設備也逐漸在供熱領域普及,在金第潤苑熱力站內,一個智能監控箱上的電子屏顯示著供熱管網的水壓、水溫等實時數據。北京熱力集團豐臺分公司方莊供熱服務中心主任董海峰介紹,這些數據會同步傳輸至方莊供熱服務中心調度室,調度人員可以遠程操控,調整供熱設備。
董海峰介紹,方莊供熱廠的5臺尖峰鍋爐已經開啟4臺,為市政熱網補充熱量。本周一開始,方莊供熱服務中心150名工作人員已全部上崗。
10支專職搶險隊伍全面進入應急狀態
記者從北京熱力集團了解到,截至昨日上午,北京熱力集團已啟動方莊、雙榆樹、西馬、北辰、花家地等供熱廠的17臺尖峰鍋爐,並將根據氣溫和熱網運行工況進行調整。北京熱力集團10支共計150餘人的專職搶險隊伍全面進入應急狀態,目前已經啟動應急值班值守機制,生產運行、應急搶險等人員24小時在崗備勤。
本次降溫來臨前,北京市城管委供熱辦向各區及各供熱單位發布了供熱預警通知,在極端低溫天氣期間,要求各供熱單位在確保供熱系統安全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提高供熱出力,保障供熱穩定,發生爆管跑水等突發情況時迅速處置,儘快恢復供暖。供熱企業應提供線上服務,通過網上營業廳、手機APP、服務管家等渠道,方便市民獲得供熱服務。
■ 提醒
儘量不要自行對暖氣片放水
董海峰建議,近期北京遭遇極寒天氣,供熱管網升溫升壓,居民家中暖氣設備如果出現「跑冒滴漏」等現象,或室溫長期低於18℃標準,應及時撥打「96069」供熱服務熱線報修。如果小區有「供熱管家」,也可直接聯繫管家上門維修。
董海峰提醒,暖氣設備發生故障,建議由專業人士上門維修,儘量不要自行對暖氣片放水。
此外,供熱管道中的熱水不能用作生活用水,暖氣用水經過化學藥劑處理,如果作為生活熱水,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
■ 相關新聞
民政局聯合多部門開展極寒天氣救助
新京報訊 (記者馬瑾倩)1月6日,市民政局再次下發極寒天氣開展集中救助的通知,安排部署全市16區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開展集中救助專項行動。
通知要求,安排部署全市救助系統加大街面巡視救助力度,做好極寒天氣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確保不發生凍死、凍傷和疫情感染傳播等極端事件。
據悉,自11月開展 「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以來,北京市共出動巡查重點點位3541次,街頭救助179人次,站內救助1114人次,發放食品434份,發放棉衣和棉被309件,通過跨省接送使92名特殊困難受助人員順利返家。
北京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李全喜表示,下一步民政局將在全市流浪乞討人員較為集中的95個點位,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增加巡視頻次;對不願進站接受救助的,宣傳救助政策,發放必要的棉被、棉衣、食品和必要防疫物品,並留下聯繫方式,安排專人定時巡視,嚴防凍死凍傷等極端情況發生。
同時,極寒天氣情況聯合公安、城管等部門,拓展巡視區域,延長巡視時間,按照「自願求助,無償救助」的原則,確保做到發現一人,救助一人。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