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走進這幾座著名地震博物館

2021-03-02 新氧生活

5月12日,是一個無法被忘卻的日子,災難已經過去許久,但那段時間的悲痛與堅持卻依舊曆歷在目。今天是5.12十二周年,小新帶大家走進幾座著名的地震博物館,重溫自然留給我們的生存啟示。

1. 汶川大地震博物館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迎賓路

由北京奧運會鳥巢中方設計師李興鋼先生設計,2009年5月11日開館。展館總面積6000平方米,由「震撼5.12-6.12日記」、地震美術作品館、地震科普知識館構成,共30多個展廳。

 

展館徵集了10萬多件地震相關物品,有各類殘骸遺物,也有圖片或文字作品等,再現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場景。

永遠停留在地震發生時刻的座鐘,從廢墟挖掘出的學生日記、書包、鞋,都江堰光亞中學老師「範跑跑」的眼鏡,「情義男」吳加芳背著亡妻所騎的摩託車……

 

博物館還以汶川地震震級為參照,在封閉的模擬地震廳中,讓觀眾從視覺、聽覺、觸覺上身臨其境地體驗地震發生現場

甚至還能聞到地震的「氣息」——通過噴出一種無害氣體,模擬出瀰漫在空氣中的地震廢墟氣味。

 

在博物館的出口處,有著一幅宏大的浮雕:數千幅黃銅遇難者面孔,不鏽鋼鏡面背景上刻著其姓名、出生年月日和遇難地點。作品的名字,叫做《尊容》。

 

2. 唐山地震博物館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嶽各莊路19號

建築面積達12000平方米的唐山地震博物館,造價高達6億人民幣,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座地震主題展館。

 

500幅照片、300件實物、30尊蠟像、4組大型復原式景觀……讓我們回到1976年的唐山,感受那被列為「20世紀全球十大災難」之一的慘烈地震。

 

每逢清明,這面長達300多米、鐫刻著24萬地震罹難者名單的「萬人牆」下,都會默默聚集很多唐山人,只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3.唐山抗震紀念館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新華東道102號

除了唐山地震博物館,還有一座唐山抗震紀念館。1986年建成開館,原名「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建築面積1488平方米;1996年,為紀念抗震救災20周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將原館擴建為5380平方米,同時更名為「唐山抗震紀念館」。

 


紀念館的建築設計獨特:中間的舊館方廳聳立,而周圍的新館圓形環抱,寓意「天圓地方」;屋面呈階梯狀、西高東低,意為「步步登高」;屋頂上有一個傾斜的人字架,暗喻「人定勝天」。

 

館藏文物中有一《唐山大地震祭》的國畫長卷,長7米、寬1.85米,由唐山畫家喬文科、劉文圃、趙錫復、孫叔文花4年時間創作完成。畫作以出色的構圖、流暢的線條和濃重的墨彩,描寫記錄了唐山大地震中永恆的瞬間與無限的感動。

蘭州地震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專業地震博物館,成立於1988年,建在一座長達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裡。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展館門頂上是一條古地震斷裂帶,山體層面和破碎帶清晰可見。

 

實物史料館,陳列有400餘件實物、史料,許多收藏在全國獨一無二。我國第一張烈度區劃原始圖,第一塊地震破壞程度分布圖石碑,因1920年寧夏海原地震而製造的全國唯一的地震貨幣,一萬年前的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及世界罕見的碳化斷層泥珍品等。

 

地震泥塑館,以泥塑的藝術形式再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地震儀(張衡地動儀)測出的第一個地震——公元138年蘭州地震,在地震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收藏國內外20多部有關地震錄像片的地震聲像廳,展出20餘臺地震儀、大型磁帶記錄儀等的地震儀器館,展示全國著名地震專家筆墨書畫精品的地震字畫館,記錄我國4位地震專家勇闖無人區進行地震科考光輝事跡的勇闖無人區館……

「一個奇幽的地下迷宮,一個地震知識的畫廊,一個科研史料的寶庫」,這就是蘭州地震博物館。

在建築造型上,利用窗的縷空,形成了抽象的「512"數字;主題為「不屈的生命」,寓意為被地震震碎的巨石,依然屹立不倒。該博物館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於2011年5月12日對外開放。

 


此博物館在形式上更具現代化美感,空間上以大斜線切割,深灰色背景下暴露鐵鏽、水泥、毛石,災難前的秀美VS地震時的慘烈,地震後的廢墟VS重建後的新生,都有著濃墨重彩的對比,充分表現出了力度與張力。


布展主題為「穿越災難,見證奇蹟」,展廳內容將災難發生、舉國援救、青川自救、重建援建等——鋪陳。集合緬懷、感恩、教育、展望、體驗等功能為一體,是銘記「5·12」災難、再現救災歷程和抗震精神的偉大成果。

6.北京地震與建築科學教育館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下沉廣場 

2014年5月12日開放,憑身份證免費參觀。博物館分為兩大區域,一是建築區,二是地震館。建築區介紹了中軸線在北京建築方面的重要性,還有奧運建築的建造過程及模型。

 

地震館裡則有4D動感影院、 270度環幕影院、建築抗震測測看、地震體驗屋等展區,遊覽者可以通過參與這些趣味互動小項目,體驗突如其來的災難險情、學習必要實用的逃生技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為什麼需要建設地震博物館?


為了記錄自然災難的歷史和科普知識,

為了保存人性的光輝和感動的瞬間,

更為了讓人們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相關焦點

  • 建川博物館#5·12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祭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祭。驚聞汶川大地震爆發的噩耗,他隨即改變行程深入地震災區,布置收集地震文物和著手籌建博物館。僅僅一個月之後的6月12日,「震撼5.12—6.12日記」開展;200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正式開館。
  •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時間:2020-05-12 09:38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說說 2020年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
  • 2020汶川地震十二周年朋友圈說說怎麼發 紀念汶川大地震句子精選
    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   不忘災難,致敬堅守   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祝福汶川,祝福中國!
  • 汶川地震十二周年祭,地震相關法律知識科普
    2020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二周年祭。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地震是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裡,造成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地震在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同時,通常會引發一系列法律問題。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祭 | 汶川二小重建回憶錄
    十二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讓多少個家庭與未來被無情踐踏在殘垣碎石之下家園破碎 同胞流離舉國震痛中但見八方支援將希望捧起無數雙手將熱血澆灌一點一滴 一日一月終見從廢墟中重開出花朵十二年後的今天,我們凝神哀思擷取一段歷久彌新的記憶祭奠那段傷痛和傷痛後的堅強重生時光如白駒過隙,汶川大地震轉眼已一紀。
  • 汶川地震十二周年感言祝福汶川句子 今年是第幾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今天是5月12日,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深切緬懷在那場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汶川大地震12周年,山川撫平傷痕,汶川走向重生。
  • 汶川地震博物館開始選址
    據新華社成都6月3日電(記者馮昌勇)3日上午,由四川省文物局、地震局的專家組成的考察組來到汶川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的都江堰考察,開始為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選址。  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徐榮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建設地震博物館的總體原則是,根據實際情況在汶川大地震涉及的300公裡長龍門山斷裂帶修建地震紀念碑、博物館、紀念館等設施,重點在一頭一尾,即汶川和北川。
  • 汶川大地震博物館11日開館(圖)
    中新網成都5月11日電 (吳志維 楊傑)11日14時28分,建川博物館聚落之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正式免費向公眾開放。汶川大地震博物館由北京奧運會「鳥巢」的中方總設計師李興綱擔當建築設計,展廳面積3000餘平方米。陳列設計由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親自完成。該館由「震撼5.12-6.12日記」、地震美術作品館、地震科普知識館構成。共30多個展廳,收藏5萬餘件地震藏品。入口處「汶川大地震博物館」館名由地震廢墟中清理出來的鋼筋焊接而成。
  • 今天,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
    歷史的今天,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經歷了一場災難8.0級地震,讓無數家庭瞬間陰陽相隔,那時候全國都沉靜在悲痛之中,全國人民四面八方的,主動的向地震災區伸向援助之手獻出滿滿的愛心,從中小企業以及私人個體,家家戶戶,捐款,捐物資,救濟重災區。
  • 5月12日是日子,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
    郭志堅: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也是汶川地震的十二年。這兩個相遇的日子有著特殊的意義。疫情暴發後,護士逆行,其中汶川地震倖存者為曾經。在過去的12年裡,從援助到知名援助,汶川和武漢彼此擁有守護,所有的同胞都期待著互相幫助!
  • 從唐山到汶川北川,博物館如何紀念驚心動魄的那些地震
    23秒鐘內,一座年產值約佔全國百分之一,擁有百萬人口的華北著名的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變成一片廢墟,唐山市發生了歷史上最大的慘劇,整個華北大地在劇烈震顫。1986年,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建立。1996年紀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際,對其進行了改擴建,同時更名為「唐山抗震紀念館」。
  • 5月12日,是個特殊的日子,紀念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
    郭志堅: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也是#汶川地震十二年#今年,這兩個日子的相遇有了特殊的意義。疫情發生後,各地的護士逆行出徵,這當中就有曾經的汶川地震倖存者。跨越12年,從受援到馳援,汶川和武漢彼此守護,所有同胞守望相助!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
  • 汶川地震博物館開始選址 徵集各種地震文物資料
    中廣網成都6月4日消息 昨天上午,由四川省文物局、地震局的專家組成的考察組來到汶川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的都江堰考察,開始為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選址。    建設地震博物館的總體原則是,根據實際情況在汶川大地震涉及的300公裡長龍門山斷裂帶修建地震紀念碑、博物館、紀念館等設施,重點在一頭一尾,即汶川和北川。
  • 汶川地震10周年|山川永紀 探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編者按:今年是「5·12」汶川地震10周年,10年前的那場大地震讓10萬多平方公裡的大地遭受重創。10年後的今天,災區恢復重建怎麼樣?群眾日子過得怎麼樣?「奮進·巨變·展望」近日,齊魯網攜手全國40多家主流媒體趕赴當年的災區,聚焦地震災區的巨變,展望未來新發展。
  • 樊建川和他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館
    5月10日,樊建川從汶川大地震博物館前安置的雕塑前走過。    汶川大地震博物館,一座由樊建川出資3000多萬打造的博物館,在成都近郊的安仁古鎮上,以自己的方式講述著汶川大地震的記憶。為了支撐自己對歷史收藏的愛好,他棄官從商,並建起了自己的博物館——建川博物館聚落。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面積3000多平方米,陳列設計由樊建川自己完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至6月12日的一個月中,樊建川開始收集跟地震有關的實物資料,6月12日就開起了臨時的地震博物館展覽。
  • 汶川地震博物館11日下午正式開館
    中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 作為汶川地震這段歷史的記錄者——汶川地震博物館昨天(11日)下午正式開館,5萬多件地震實物向我們講述著汶川大地震的記憶,也再現了抗震救災過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  汶川地震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心懷感恩之情重新走近那段難忘的記憶。
  • 汶川地震博物館在成都對公眾開放[圖集]
    汶川地震博物館在成都對公眾開放[圖集] 5月11日下午,汶川大地震博物館在成都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據悉,這是汶川大地震後我國建成的第一個地震博物館。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