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5-12-29 09:00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年輕媽媽李揚是家委會的成員,在自己組建的家委會微信群裡數她最活躍,在群裡發紅包原本是再普通不過的事,可是最近,李揚有些納悶:每次發了紅包,有的老師明明在線也不會去搶,難道是在躲避收禮之嫌?
隨著聖誕、元旦節的到來,微信朋友圈又要再度沸騰起來,搶紅包已經成為了當下朋友間互送祝福的重要方式,家長群也不例外。可是教育部門明確規定,老師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受家長禮品、禮金等。
那麼老師「搶」紅包算收禮嗎?
家長A
教師節發紅包每個老師9.1元
小周的女兒泡泡兩歲了,因為工作繁忙,今年3月,她就把女兒送到了內江城區一家幼兒園。從入園那天起,小周就加入了老師建立的微信群。平時群裡很少發紅包,主要是老師與家長溝通一些學生表現情況。
今年9月10日教師節那天,小周想向3位老師表達祝福,但是又不知道以怎樣的形式,靈機一動,她想到了微信送紅包。
每個老師小周都發了9.1元,可是發了幾分鐘後,卻沒有一個老師領取。為此她還特意補充說:「老師收哈紅包嘛,今天是教師節,祝你們節日快樂。」就這樣,3位老師才領取了紅包。
小周告訴記者,其實她並不喜歡家長和老師之間有金錢聯繫,但是幾塊錢的微信紅包並沒有多少錢,也就不算送禮。
家長B
與老師成朋友搶紅包當作娛樂
和李揚一樣,鄒楠也是兒子班上家委會的成員。鄒楠的兒子6歲,今年9月才到內江一家私立學校念一年級。
鄒楠說,在班上,班主任老師建立了一個QQ群,將全班家長都拉了進來。這個群主要用於老師布置作業、通知事情、與家長溝通,但從來沒有出現家長或老師發紅包、搶紅包的情況。
但是在家委會成員和老師單獨建立的微信群裡,搶紅包就很正常了。「第一次發紅包是老師發到群裡的,我還搶了5.2元。」鄒楠說,幾個家長和老師因為經常聯繫,早就成了朋友,偶爾周末還約著一起喝茶聊天。
鄒楠認為,與老師發紅包、搶紅包是有點彆扭,但是如果當做朋友間相處的一種娛樂方式也無可厚非。
/教師觀點/
私聊中最好拒收紅包
1.2元、9.9元、12元……作為一種社會聯結手段,「微信搶紅包」早就不算新鮮玩意。雖然錢不多,但是不少人卻樂此不疲,甚至當做一種消遣。那麼老師搶家長的紅包合適嗎?
40多歲的趙老師在內江一所高完中擔任政教處主任,雖然下載了微信,但是由於手機沒有與銀行卡綁定,所以他從來沒有參與發紅包、搶紅包。
趙老師說,雖然有明確規定,禁止老師以任何形式收禮金、禮品、購物券等,但是在微信群裡,老師與家長像朋友間相處交往,搶個家長發的紅包無傷大雅,不應該扣上「收禮」的帽子。
「但如果家長是在私聊時為老師發紅包就另當別論。」趙老師強調說,這時,老師應該拒收,不管金額大小,不打開,然後等紅包自動退回去。
責任編輯:yangyang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