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入冬以來,我國大面積爆發流感。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全國(不含港澳臺)2017年12月共報告流行性感冒發病數121800例,同比增加2.17倍。隨著全國多地暴發流感,各大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量均呈「爆棚」趨勢。本次流感流行以感染甲型流感為主(其中又以H3N2亞型為主),兒童和老人中招較多。在國家衛計委印發的《關於做好2018年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全國醫療機構緊急採購流感抗病毒藥物,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扎那米韋是吸入製劑,帕拉米韋是注射劑,而奧司他韋在禽流感後廣為大眾所熟知,又是口服劑型,患者依從性更好,因此,一夜之間,奧司他韋在全國多個地區醫院脫銷,由於部分地區斷貨,不少家長不得不四處找關係求藥。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別流行性感冒是日常經常碰到的疾病,流感種類主要有甲、乙、丙三種,甲型流感病毒變異性最強,佔比最高,歷史上大爆發的流感幾乎全是甲型流感,禽流感H5N1也屬於甲型流感。因為流感病毒的變異快,所以每次流感的致病病毒都可能是新出現的種類,也就是說,每次感冒都無法完全預測後果。在流感病毒入侵時,細菌也容易乘虛而入,造成併發症,包括肺炎、耳膜炎、腦膜炎、心肌炎等,並可能留下許多後遺症,所以流感並不能掉以輕心。
奧司他韋能治療所有感冒嗎?值得注意是,奧司他韋的主要功能只有兩種——1.用於成人和1歲及1歲以上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療。2.用於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
奧司他韋並非人們口中的 「神藥」,它對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感冒無效,也不能用於細菌感染,不要用奧司他韋治療普通感冒,白白吃藥不說,長期吃還有產生耐藥性的風險。奧司他韋對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說手足口、輪狀病毒等,也都沒有證據證明有效。
懷疑或確診流感的情況下,在48小時內應用,每天兩次,連用5天,不同月齡的用量不同,8個月以下的3mg/kg次,9-11月齡3.5mg/kg次,12月齡以上的2mg/kg次。
在流感流行時可用於有高危風險的兒童預防,每天一次用藥,連續10天。
預防用藥限於高危風險人群!!!奧司他韋可以使得成熟的流感病毒不能自由移動,無法侵襲其他健康的宿主細胞。流感的潛伏期平均為2-4天,應在出現發熱、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狀的48小時內儘早開始服用奧司他韋,尤其是年齡<5 歲的兒童、年齡≥65 歲的老年人、肥胖者(體重指數 BMI>30)以及妊娠期婦女這些重點人群,早期用藥可有效緩解流感患者的症狀,縮短病程和住院時間,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如果不在發病的早期(48小時)用藥,人體內的病毒數量已經很多的情況下,其治療效果就沒那麼明顯了。如果病情嚴重,住院患兒,或有發生併發症的高危因素,超過48小時之後也可以考慮使用奧司他韋。
奧司他韋的安全性總體安全性良好。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的發生率大概在15%左右。在兒童中嘔吐發生率最高,偶爾一次發生嘔吐,也是在服藥的前幾個劑量容易發生,一般1-2天後這種嘔吐的情況會緩解。藥品上市後也有一些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比如嚴重過敏,出現幻覺,抽搐等。2018年1月12日,據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名6歲女童,因患上流感口服奧司他韋治療,產生幻覺欲跳樓。
早在2017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就降級了奧司他韋的地位,由核心用藥降為輔助用藥,建議僅限用於確診或疑似流感病毒感染的重症住院患者。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服用奧司他韋,嚴格把握劑量,用藥時機及療程,不要自行服用。
抗病毒藥物是在流感疫苗之外的輔助預防辦法,但不能代替疫苗。大範圍的使用奧司他韋預防流感不僅增加毒副作用,而且會讓抗病毒的耐藥毒株來的更早,讓我們對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更加束手無策!
因此,只推薦高危人群用奧司他韋來預防流感,因為這些高危人群才更容易發生併發症,他們才真的需要用奧司他韋來預防!
流感是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一般是5到7天,早期可以抗病毒治療,多喝水,注意休息治療流感,除了奧司他韋外,還有一些中成藥如蓮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清開靈顆粒(口服液)、銀翹解毒片等,也具有抗病毒、清熱解毒作用。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預防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曬衣服被褥;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流行期間如出現流感樣症狀及時就醫,並減少接觸他人,儘量居家休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