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東有一座美麗的島嶼,島上生活著漢人,但卻不屬於漢人領土

2020-12-12 印象歷史

中國的領土非常的廣闊,中國也是一個島嶼非常多的國家,那些島嶼都有著它們各有的特色風情,奇秀的西沙群島讓無數的人為之讚嘆,美麗、富饒的臺灣島一直是人們遊遊休閒勝地的選擇。樹影婆娑的椰林、風光旖旎的海南島等等那些島嶼,都是我們中國的大島。

但是曾經的中國最大的島都不是它們。那麼,曾經的中國第一大島,是哪個島?中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它不再是我們的了呢?

這個大島就是如今俄羅斯的薩哈林島,它也是俄羅斯島嶼中最大的島。回首歷史,它在我們中國時稱其為庫頁島,與大陸相連,自然資源非常的富饒豐富,物產也是非常的豐裕,那時島上住著古亞細亞人和通古斯人,他們的生活主要打獵和捕魚。

為什麼說這大島嶼曾經是屬於我們中國的,而現在卻不是了,這個還要從我們中國歷史沿革上說起。

對於最早知道庫頁島的國家是我們中國,從歷史上的地理書《山海經》系列裡有著對於庫頁島的相關記載說明,記載著當時居住在島上的人為「毛氏」,也就是吉烈迷人。

在《後漢書》中的系列書裡,也有著對庫頁島的進一步記載,接下去的史書中也都有,還有提到島上的居民,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從這些記載有著兩千年的歷史了,可見中國對於知道庫頁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認識,並有了一定的了解。

從歷史記載關於庫頁島管轄,中國也是最早的。中國對於庫頁島的管轄,最遲從唐朝開始。除了庫頁島,還有黑龍江、烏蘇里江的下遊地區也在管轄範圍之內,在唐代的書籍裡還有著關於庫頁島描述,當時稱此島嶼為「流鬼國」,後來也有日本學者證明確認,此島嶼就是庫頁島。

唐朝政府在黑龍江那一地帶建立了貢賦徵集機構,而且當時的流鬼國也有向唐朝政府進貢,其使者佘志還被加封為騎都尉。雖然後來也有人認為,庫頁島在更遠的歷史裡有可能是其實之國家的,但從進貢的記載裡,也可見那時的庫頁島和和中原有著相關的聯繫。

元朝時期,庫頁島也經歷了一些變革,但是庫頁島最終也是在中國的管理範圍,是中國領土。

到了明朝,一樣是中國的統治地域。

在清朝,庫頁島更是被大清所重視,也對其採取了一些管理措施,白紙黑字的規定了庫頁島歸大清的歸屬權。

想想我們強大的帝國,本應該是數一數二的老大,可是由於代以來大清政權統治的封建腐朽,曾經大帝國的雄風不在,任人宰割,真是痛心無比。

也因如此,俄國人開始侵略吞吐食我國的領土,庫頁島就這樣被侵入了,而清朝政府卻渾然不知,直到打到門前了,而實力不夠,最終割土求和,當時籤訂《璦琿條約》,包括庫頁島在內達一百多平方公裡給沙皇俄國。

這樣一個屈辱的條約,後來得到確認,真的是讓人噓噓不已。這個第一大島嶼就此離開了中華版圖,了解了的歷史,再到如今的事實,真的讓人感覺惆悵無比。

如今那島上還有生活著一些漢族人,但80%以上都是俄羅斯人種,這也說明庫頁島回不來了,回味著歷史,總是免不了有一種酸楚感襲來。

相關焦點

  • 滿清禁止漢人進入東北致使中國喪失東北大片領土
    從白山黑水間走出的滿清政權,自己都沒有想到能夠進入中原,統治中國。當時的東北可不是現在意義上的東三省,還包括外興安嶺、庫頁島等大片領土。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清統治階級為自己保留大後方是有先見之明的,元朝的統治被朱元璋推翻後,元順帝在蒙古草原做汗王;金朝被蒙古和南宋滅亡後,無家可回、無路可逃。
  • 外蒙古原屬中國的領土,面積一百八十萬,滯留的十幾萬漢人去哪?
    倘若說起外蒙古的話,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它的歷史並不是很熟悉,如果你問稍微一些年長之人,或是對於近代歷史有些許了解之人,應該都會比較清楚,原本屬於中國的領土,它的獨立事件還發生在一百年前。一個如此廣闊的區域,原本還屬於我們國家,倘若我們國家加上這片領地的話,領土可以遙遙領先加拿大。這時候人們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外蒙古原本屬於中國的領土,面積有一百八十萬,國家內部滯留的十幾萬漢人去哪?
  • 越南人本質上算是漢人嗎?
    寬泛點說,越南人指的是越南國家上所有人的泛指。從狹義上講,越南人是越南最大的民族。他們也被稱為「越南人」或「京人」,屬於蒙古族。說到與漢族或中國的關係,應該指的是「京人」。今天我們一起談談越南人是否是漢人這個問題。
  • 元朝時,漢人排第三,在漢人之下還有南人,那麼,南人是什麼人?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尼魯溫諸部之一的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為98年。另外,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了1402年。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統一了全中國,建立了元政權。
  • 中國最東端的黑瞎子島,中俄共有島嶼,如今已成為著名旅遊勝地
    全球島嶼總數達5萬個以上,總面積為約為997萬平方千米,全球的島嶼佔據著總面積為約為997萬平方千米,大小几乎和我國面積相當,島嶼的總面積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在我國的東北方向有一個島嶼,面積達到了335平方公裡,那麼大家知道是哪一座島嶼嗎?
  • 漢人與越人的千年戰爭
    在網上有種言論,自古以來漢人不喜歡侵略戰爭,歷史上真是如此嗎?由亞託克斯來講解漢人與越人的千年戰爭。 百越Baiyue,其領土包括今天的(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越南)這一長達七八千裡的半月圈內,整個南方都是古越人的領土,漢人發動侵略戰爭去佔領南方。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兵50萬大軍,兵分三路攻打百越,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與越人作戰1年中,戰事進展緩慢且秦軍死傷很大。
  • 原本是中國最大的島嶼,面積是臺灣島的2倍,可惜現在不屬於中國
    除了海岸線長之外,我們國家的島嶼也有很多,在我們國家的領土當中大約有6500多座島嶼。在我們國家如今最大的島嶼就是臺灣島,面積大約在36000平方公裡,是非常大的一個島嶼了。但是在歷史上,臺灣島並不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島嶼,而是它。這個島嶼是庫頁島,大家想必都應該了解過,在黑龍江的北部。這個島嶼的形狀非常狹長,有點類似於一條海魚。
  • 滯留在外蒙古的漢人去哪了?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提起外蒙古,很多人都沒什麼印象,但如果對中國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不到一百年之前,這裡是中國的領土。講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問題,外蒙古作為曾經中國的領土,在那裡生活的漢人去哪了?面臨他們的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結局?外蒙古獨立之前有個叫首府庫倫的地方,聚集了很多來這裡經商的漢人,加上那些木匠和工人,總數達到了十幾萬。
  • 古代漢人不是漢族?
    先秦時期因為夏朝的存在而有了夏人的稱呼。其後因為有了商朝的存在而有了商人的稱呼。周朝的存在則導致了周人稱呼的出現。嬴政統一六國之後則有了秦人的概念。漢人稱呼的出現則是漢王朝長期的存在。由夏人到漢人,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民族國家理論體系並不能解釋這一時期中原地區族群凝聚的歷史。夏人、商人、周人、秦人,儘管學界一般以「民族」稱之,但嚴格說都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民族」。
  • 曾經中國最大的島嶼,不是寶島臺灣,資源豐富如今卻無法收回!
    曾經中國最大的島嶼,不是寶島臺灣,資源豐富如今卻無法收回!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資源遼闊。有無數的名山大河/山川島嶼。我國的大小島嶼也有許多,寶島臺灣就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島嶼。然而在歷史上,它卻並不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 外蒙古脫離中國94年,境內數十萬漢人下場如何?不知新中國成立?
    外蒙古脫離中國94年,境內數十萬漢人下場如何?不知新中國成立?雖然現在中國的地圖是一隻「大公雞」,但是其實早在元朝時期,中國的地圖是「一片葉子」,但是包括蒙古共和國在內的眾多土地都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因為近代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也因此失去了大量土地。
  • 伊塔事件和漢人街 被殺的漢人和幾萬人的逃亡
    在新疆伊寧市,有一條名聲響亮的"漢人街"。伊犁人總是愛這樣給客人介紹這裡--不到漢人街不算來過伊犁。漢人街原是一條長約兩公裡的巷子,道路曲裡拐彎,兩側店鋪林立,行商坐賈吆喝往來,可謂盛極一時這條街的濃鬱風情,使伊犁人對每一位遠方的客人說:到伊犁.不去逛"漢人街",那才叫遺憾!
  • 宋元時期福建漢人即開發澎湖,為何澎湖會比臺灣早開發500年?
    臺灣,中國第一大島,居民多閩粵移民後裔。雖然現在看來臺灣距離大陸非常近,但稍微了解一些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東亞各地區中,臺灣被發現和開發的非常晚。一直到17世紀,沿海的漢人才開始大規模移居臺灣,而一直到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島內才有第一個漢人政權,至於中央朝廷首次收臺灣為版圖,那還是在康熙帝平明鄭之後。
  • 這個島比臺灣還大兩倍,曾經是我國最大島嶼,如今卻無法收回了
    談到我們國家的大小島嶼,你首先想到臺灣嗎?畢竟,它現在是我國最大的島嶼。事實上,歷史上中國領土上最大的島嶼不是它,而是一個規模比臺灣還大兩倍的島嶼,叫做庫頁島。這個島比臺灣還大兩倍,曾經是我國最大島嶼,如今卻無法收回了說到庫頁島,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地形,不僅有寬闊的平原,還有丘陵山脈。大量密集分布的針葉林和闊葉林都顯示出島上豐富的森林資源。島上的許多河流和湖泊為島上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無盡的草原使這裡的畜牧業發達。
  • 原屬於中國的美麗島嶼,在海參崴附近,舉行過亞太經合組織峰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打北京,俄國強行逼迫滿清政府籤訂不平等《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被迫割讓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裡,包括海參崴和庫頁島。當時這塊土地被滿清政府視為滿人的龍興之地,居住著滿族、烏德海、費雅喀和赫哲族等,同時還有一部分從關東地區移民過來的漢人。
  • 中國割讓給俄國的領土,為何還標註清朝時期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
    一直以來,不曉得各位在地圖上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沒有,那就是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的幾個城市,在俄國名稱的後面總是要加個「()」,在裡面標註成中國清朝時期的名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說到這些領土,先來普及一下這些領土被割讓的歷史:1.1858年5月28日(鹹豐八年),在中俄《璦琿條約》中,清朝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割讓給沙俄帝國,相當於一個四川省和福建省那麼大。
  • 純血統的漢人現在在哪裡?
    漢人這個稱呼是漢朝時才有的稱呼,在此之前,基本上稱呼華夏人,我們從有歷史記載的夏商周三代開始說起,看看純血統的漢人的遷徙路線,以及純血統的漢人最可能出現在哪裡?,直到秦朝統一中國,在廣東廣西海南設置了桂林和象郡,南方才納入到中國的統治,而在南方的土著則有部分繼續南遷到了海南、越南、緬甸等地。
  • 一座以和平為名,卻不和平的島嶼
    ,若不留意,很容易忘記已離開臺灣本島,來到最接近臺灣的島嶼「和平島」。1626年為鉗制荷蘭在東亞的發展,以及建立與中國的貿易據點,西班牙王國艦隊登陸和平島,於島上建立「聖薩爾瓦多城」作為統治中心,並逐步進取北臺灣,成為西班牙領土最遠的一個殖民地。然而,隨著西班牙無法順利完全佔領臺灣、菲律賓據點馬尼拉又奧援不足,讓原以南臺灣為基地的荷蘭共和國有機可乘,於1642年揮軍北上直攻和平島。
  • 雲林縣——臺灣島上漢人最早開墾的地方
    雲林縣是臺灣島上漢人最早開墾的地方,曾有過光輝的歷史。據臺灣府志沿革記載,早在明天啟元年(1621年)福建彰州人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率領眾人由笨港登陸,安營紮寨,從事開墾。笨港即今日的雲林北港和嘉義新港一帶,當時為繁榮的貨物吞吐港,號為「一府二笨」。後來因北港溪經常泛濫改道,加上河道泥沙淤積,才由盛轉衰。
  • 日本有個「中國村」,裡面住的都是漢人,至今仍保留著中國姓氏!
    我國東海東部的外圍海域裡,有一個名為琉球群島的地方,它有大隅諸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等60多個有名稱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組成。在歷史上,琉球群島本身存在著一個琉球王國,明朝時期琉球王國是我國眾多的藩屬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