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袁喆 實習生劉思源 馮苗
家住光谷關山大道的
郭小姐最近有點鬱悶:去年結婚時一同事送來800元
紅包,不久前該同事結婚,她回送1000元。結果,丈夫竟為此責怪她「太大方」。
你在
回禮時,會加錢嗎?日前,武漢一家網站發起的調查顯示,多數人贊同紅包回禮時要加錢。而專家則認為,不必斤斤計較地追求金錢數目,使人情變成經濟負擔。
女子送回禮加錢惹丈夫不快
27歲的郭小姐去年12月結婚。當時,同事曾小姐送來800元紅包。「當時我們雖然不是同一部門,但都是老鄉,感情也很好。」郭小姐說。
今年4月,曾小姐結婚。郭小姐便送去了1000元紅包。原來,曾小姐調到了郭小姐所在的部門,兩人關係也愈加密切。「她不僅是同事,也算是我的閨蜜了。」郭小姐說,送1000元並不過分。
之後,郭小姐無意間將這件事情告訴了丈夫卓先生,竟引來卓先生嘲諷:「你還真大方,跨個年紅包都多送了200元,比通貨膨脹還嚴重。」郭小姐心裡很不舒服,反駁說:「很多同事都這樣,200元錢何必在意?」卓先生則繼續調侃道:「那我們真應該推遲一兩年結婚,能多賺好大一筆了。」郭小姐忍不住發火:「難道你交朋友或者結婚,都是為了賺錢?」
六成網友贊成回禮紅包「漲價」
近日,一則討論回禮要不要「漲價」的帖子出現在武漢本地一論壇上,短短一周已吸引近萬網友圍觀,200多名網友參與討論。記者統計,其中六成網友贊成紅包回禮時「漲價」。
大部分網友覺得,如果隔了一段時間還禮,在基本「對等」的基礎上,多送一些更好。賴女士的女兒結婚剛滿兩年。如果有關係比較好的朋友辦酒,賴女士都要女兒在朋友送禮的基礎上加100到200元。「送禮就是表示祝福和尊敬,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樣朋友才不會散。」賴女士說,「加上現在物價漲得這麼快,辦酒也越來越貴了,加一點是應該的。」
專家建議:回禮也可以多元化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高級婚姻家庭諮詢師魏明震。他表示,紅包在中國傳統風俗中代表親朋好友對辦酒家庭的祝福和幫助,但在現代社會,更多地被看做是關係「鐵不鐵」、面子「大不大」的象徵,因此,和紅包有關的諸多尷尬也應運而生。
魏明震認為,除了加厚紅包,增加回禮金額,人們也可以通過鮮花、簡訊等多元的形式表達祝願和尊重,並非僅僅追求金額的對等和增加,更不應該有攀比心理或者太過於斤斤計較,使人情成為不必要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