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川縣車田鎮石合村偷採點衛星圖。
?
10月27日,和平縣優勝鎮,偷採稀土者在調節山坡上的硫酸銨溶液閥。
10月25日,和平縣銀溪村,偷採稀土洗礦池邊堆放大量硫酸銨,正在作業的偷採者看見有陌生人上山趕緊逃之夭夭。
?
?
10月27日,和平縣優勝鎮,偷採稀土者在山上洗礦。
打開谷歌衛星地圖,將顯示比例調至「1:200米」,在粵贛交界的韶關、清遠、河源、梅州、汕尾等稀土礦產區,就不難發現,在青綠的山林中散布著星星點點的白色「傷疤」……
這是稀土礦盜採對環境破壞的一個縮影。
被稱為「工業味精」的稀土,廣泛應用於尖端軍事、電池材料、催化劑、LED螢光粉等領域,目前幾乎是無可替代的「工業黃金」。而重稀土幾乎是中國南方獨有的資源,只分布在江西、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廣東僅次於江西,是中國第二重稀土大省。
稀土礦作為戰略性資源,被我國列入限量開採行列。但近年來,隨著國際稀土價格暴漲,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韶關、清遠、河源、梅州、汕尾等地,非法盜採稀土礦愈演愈烈,雖經多次整治,卻依然屢禁不止。
今年8月,河源市決定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對於舉報非法採礦的給予最高4萬元的獎勵。但南都記者暗訪調查發現,整治風暴之下,河源市和平縣和龍川縣一些鄉鎮仍有人頂風作案,盜採稀土礦。
「他們為了個人利益,用暴力強制性非法開採,沒有顧慮村民們的生死存亡……」河源市和平縣長塘鎮一位村民憂心忡忡地說。
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水源汙染,農田無法耕種……盜採礦點周圍的村民說,非法盜採稀土礦,所帶來的不僅是環境破壞,還有黑惡勢力插手其中,導致社會治安惡化。今年7月和10月,某鎮就發生兩起槍擊案。
暗訪現場
盜採兩年多村民農田絕收
地點:和平縣大壩鎮龍獅村銀溪村
進出龍獅村的鄉村小道上,上百輛泥頭車來往穿梭,絡繹不絕。在龍獅村,有一個佔地上千畝的大型瓷土礦開採點。在谷歌衛星地圖上,可以清晰看到,數十個開採後形成的白花花的山頭,裸露在青翠的山巒中,格外刺眼。
這些裝滿瓷土礦的泥頭車,早已將水泥路面碾得粉碎。
南都記者來到銀溪村時,村後的山坡上機器轟鳴,幾名工人正在打炮眼,幾乎半個山坡都已經被炸開。半山腰上有兩個稀土礦洗礦池,盛滿青綠色的礦液,旁邊堆放著大量開採稀土礦所需的化學藥品「硫酸銨」。附近山坳裡的一塊平地上整齊排列著數十個堆礦池,旁邊有幾個小窩棚。
這是一個採用堆浸法開採稀土礦的非法採礦點―――將發現有稀土礦的山體表層泥土剝離,把含稀土礦較多的土層搬運堆放在一起,注入硫酸銨溶液,再把滲出液收集起來,加入草酸,沉澱就可獲得稀土。
一名青年男子看見記者到來,迅速躲進小窩棚裡,隨後傳出對講機大聲的呼叫。緊接著,山坡上幾名正在裝填炮眼的工人慌慌張張騎上摩託車,迅速向山下逃去。
山腳下是村民的房屋和稻田。開採後的大量砂石堆放在陡峭的山坡上,隨時都有滑落的危險,最近處距離村民房屋只有十幾米遠。
山下村民告訴南都記者,這個採礦點已經開挖了兩年多。今年發洪水時從山上衝刷下來的砂石曾湧進村莊,流入村民家裡,堆積了半米多高。他們擔心,萬一遇上連續暴雨,山坡上堆放的砂石經過浸泡極易形成山體滑坡或泥石流。
「那時候,我們恐怕連跑都跑不了。」一位村民說,距離這裡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稀土採礦點,也是同一個老闆在開採。
還有村民反映,那些採礦後的廢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流進山腳下的農田裡。因為含有硫酸和草酸,導致稻穀等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炸毀礦點旁又修新礦點
地點:和平縣長塘鎮陽坑村
谷歌衛星地圖上可以清晰看到,在長塘鎮陽坑村通往苗竹坪路
旁山林中有十幾個青綠色的圓形物體。據知情人報料,那裡曾有一個巨型的非法稀土礦開採點,那些圓形物體就是開採稀土的洗礦池。
10月26日下午,南都記者在一個村莊背後的小山頭裡找到這個礦點。它修在半山腰上,由十幾個直徑達四五米、深約三四米的圓形大坑組成,目前已經荒廢―――早前當地政府接到附近居民舉報後,進行了查處並將這些洗礦池炸毀,旁邊一些窩棚也已經被拆除。
洗礦池最後的排水管伸向山腳下的小溪。那些洗礦後的廢水當年就被直接排放到這小溪中,流向下遊的村莊和農田。
礦坑旁,幾條輸送礦液的塑料水管直通山頂。沿著已經坍塌滑坡的山坡,記者爬上山頂。只見山體上被密密麻麻地打上了茶杯大小的小洞,裡面插著一根塑料管,上面有一個水龍頭,通過橫七豎八的塑料水管,最後連接到山頂的兩個大坑裡―――――這是另一種被稱為原生採礦法的稀土開採方法。是指在山體上打洞,將加了硫酸銨的水直接灌注到山體裡,就可以將泥土中的稀土礦溶入水裡,然後再在山底打洞收集引入洗礦池,再放入草酸就可沉澱生成稀土,曬乾後即可出售。這兩個大坑,就是用來往水裡加入硫酸銨的。
站在山頂,南都記者發現,對面幾個山頭的叢林中還隱藏著三個巨大的採礦池。
這時,一名20多歲的青年男子騎著摩託車趕了過來,圍著採訪車轉了一圈,迅速掉頭離去。當南都記者來到對面山腳時,發現在這裡挑砂石修路的幾名婦女已經不見蹤影。
沿著這條尚在修整中的山路爬到山頂,一個正在修建中的採礦點出現在南都記者面前。山頂樹叢中,攪拌硫酸銨藥水的池子已經建好;山坡上,正在密密麻麻地安裝鋪設輸送採礦藥水的水管;山腳下,一個大型的洗礦池也已完工。
拍照完畢,記者準備返回時,那名青年男子攔住了記者去路進行盤問。
廢棄礦山盜採依然
地點:和平縣優勝鎮新聯村
在谷歌衛星地圖上,很容易找到優勝鎮新聯村―――在那裡,大片非法盜採稀土礦後留下的荒蕪山頭,光禿禿一片。10月27日上午,南都記者駕車來到這裡。站在一個廢棄的礦點上,南都記者聽見對面山頭傳來柴油機的轟鳴聲。循聲望去,一個洗礦池出現在對面山腳下,密密麻麻的水管直通向對面山頭。幾名工人正在上面忙碌,有人正在操弄礦液,有人在調節山坡上的硫酸銨溶液閥。
南都記者趕到對面山頭,剛剛還在作業的工人已經不知所終。現場遺留下兩輛摩託車、兩頂草帽和一把鐵鏟。柴油發電機還在轟轟作響,被抽取上來的礦液譁譁流進洗礦池裡,幾袋用以從礦液中浸出稀土的草酸堆放在旁邊。洗礦後的廢液被直接排放在山頭上。
記者遭到攔截警察解救脫身
地點:龍川縣車田鎮石合村當風嶺
石合村當風嶺在衛星地圖上,已經成白茫茫的一片。南都記者看到,這個採礦點佔用了好幾個山頭,已經開闢出了近百個堆礦池。大量工人正在堆礦池旁挑土堆礦。
很快有人發現了在山頭上拍照的記者,那些工人迅速四散向山下逃去。記者進入採礦點,發現裡面停著一輛黑色轎車。拍照完畢,記者離開時,一輛摩託車突然橫在下山的道路中間,隨後十餘人圍到車前,堵住去路。要求查看記者身份並刪除全部照片。
僵持了半個多小時,記者報警並向河源市政府求助後,車田鎮政府及派出所人員趕到,才將記者安全帶離現場。
盜採惡果難愈的傷疤
山腰樹木幾乎被崩塌的山體掩埋,關閉十多年的礦區仍寸草難生,復綠不得不從其他地方運來土壤。
河源市當地有關官員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當地就曾有企業開採過稀土礦,但由於當時市場價格低廉,先後倒閉。近年來隨著國際稀土價格暴漲,在暴利驅使下,盜採案件又開始不斷湧現。
盜採者往往採用最原始、最簡單的堆浸法和池浸法開採稀土―――剝離山體表面,將含稀土礦較多的泥土挖起堆放在一起或放入堆礦池中,用硫酸銨水浸泡,就可將泥土中的稀土元素置換到浸泡液中,再在浸泡液中加入草酸,沉澱後曬乾後就可以得到稀土。
這種開採方法,幾乎就是一場搬山運動。直接破壞山體植被,帶來嚴重水土流失。據報導,池浸工藝每開採1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這種開採方法資源浪費嚴重,稀土回收率一般不足一半,低者甚至僅有25―30%。
稀土專家王國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池浸(或堆浸)工藝開採稀土獲得的全部銷售收入,根本不足以彌補恢復植被和生態環境的費用。2005年,江西贛州就已經明令禁止採用堆浸法和池浸法開採稀土礦,但在廣東境內,一些盜採者為了降低成本仍然採用這種方法。
這種採礦方法的惡果顯而易見。站在優勝鎮新聯村採礦點的山頂,可以看到,礦區中間的一些山溝裡流淌著黃泥水,雨水衝漏下去的泥土正慢慢將山溝填平,崩塌的山體幾乎要將山腰一些殘存的樹木掩埋。
山上一名正在作業的工人告訴南都記者,浸泡後的泥土因為含有大量硫酸和草酸等物質,草木很難生長。這個礦區是20多年前開採形成的,十多年前關閉,但現在仍然寸草難生。目前,當地計劃在這裡建設一個「海空生態體育運動俱樂部」。為了對飛機跑道兩側裸露的土地植草進行綠化,施工單位不得不用車從其他地方運來土壤。
這樣的情形,在和平縣長塘鎮、彭寨鎮、貝嶺鎮和龍川縣車田鎮等地,均廣泛存在。那些早年開採稀土礦所形成的大片採礦區,已經成為一個個難以治癒的巨大傷疤。有些地方已經採取措施進行植樹復綠,但南都記者現場看到,幾乎所有這些地方都還是荒漠一片,種下的樹苗和小草不少已經枯死。
新工藝隱憂
這種方法不用開山挖土,只需在山頂打一些小洞,更加隱蔽,硫酸銨進入地下水危及當地飲用水源。
今年8月,國土資源部下發通知,堅決取締南方離子型稀土池浸和堆浸工藝,全面推行原地浸礦工藝。
所謂原地浸礦工藝,是指在山體上打入一些小洞,插入水管,然後直接將含硫酸銨的水灌入山體之中,再在山腳下收集浸出的含有稀土元素的浸出液,再加入草酸,沉澱之後就可生產出稀土。這種工藝,被認為不開山挖土,不產生固態廢棄物、不造成水土流失、不佔用耕地和土地、不破壞植被、無土地荒漠化,從而得到國家推行。
事實上,這種原地浸礦工藝,近年來也開始被廣東境內的一些盜採者使用,他們稱之為原生採礦法。曾參與盜採稀土礦的吳興(化名)告訴南都記者,相對於池浸和堆浸,原生採礦法成本更高,工藝更難掌握―――掌握不好,浸出液可能從其他地方流走,無法回收。所以一般盜採者不願使用。但因為這種方法不用開山挖土、破壞山林,只需在山頂打一些小洞,更加隱蔽,不易被發現,為了躲避打擊,這兩年一些盜採者也紛紛開始採用這種工藝。
但他同時指出,原生採礦法表面看來,不用開山挖土,解決了水土流失問題,但實際上,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如果沒有處理好,生產過程中的硫酸銨就會進入地下水,汙染地下水源。而山區的居民,往往打井取水,使用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其潛在危害更加不容忽視。
「村民們在新年時連水都沒得用,老人更是無奈,連生活用水都需要到山上去提,而且那些水還沒有經過消毒……」今年春節期間,河源市和平縣長塘鎮黃沙村一位回鄉過年的村民在網上發帖,控訴非法採礦破壞了當地飲用水源。
硫酸銨長期使用還會導致土壤酸化板結,不利草木和農作物生長。南都記者在多個盜採礦點都發現,那些被灌注硫酸銨溶液的山坡上,植被稀少,漸成荒蕪之勢。不過也有政府官員解釋稱,那些含稀土礦的山上都會這樣。
幾乎所有非法採礦點,洗礦後的廢水都沒經過任何淨化處理,就被直接排放。這些攜帶濃度極高的草酸、硫酸銨的廢水,從山澗的小溪和溝渠直接流入山下的農田、魚塘和河源之中。
和平縣大壩鎮銀溪村一位村民告訴南都記者,草酸有毒,流過的地方,草木變枯,魚塘中魚蝦死亡,甚至雞鴨喝了被汙染的水也被毒死。用被汙染河水澆灌出來的水稻,雖然瘋長卻打不出稻穀。
非法採礦點附近的居民說,採礦的老闆大多來自外地。他們採礦掙了錢,環境被破壞後,卻要讓當地村民來承受。
「再也不能這樣搞下去了!我們不能只顧眼前,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要在這裡生活!」吳興說,很多人採礦發財後,都搬到了外地。目睹盜採稀土礦對村民生活所造成的種種危害,讓他強烈意識到,「再也不能這樣幹下去了!」
惡化的治安
黑惡勢力揚言:誰敢來礦點鬧事就要誰的命。今年7月和10月一個鎮因非法採礦糾紛發生兩起槍擊事件。
「我們是河源市和平縣貝墩鎮河溪村群眾,曾多次向省、市、縣舉報貝墩鎮河溪村違法開採稀土礦一事,但至今仍無人過問,現再次向有關部門舉報:貝墩鎮河溪村中村路口(河溪增坑塘)稀土礦點自2008年3月以來,未經國家批准,一直大規模違法公然開採。江西老闆勾結地方黑惡勢力,目無法紀、大肆開採,造成水田汙染、山體滑坡、水土流失,國家稀土礦產資源流失,嚴重破壞群眾利益和國家利益。廣大群眾滿腔義憤,河溪村委、群眾多次派出代表向省、市、縣有關部門反映多次,卻一直無濟於事。江西礦老闆仗著腐敗官員的淫威,礦點由黑惡勢力把守,揚言:誰敢來礦點鬧事就要誰的命,軟硬兼施威脅群眾。2011年1月23日晚上,河溪稀土礦出貨四車(農用車)共計10多噸,不法分子膽大妄為,在當地惡勢力(共有二三十人、五六輛小車)攔路放哨,護送出縣……」
這是今年2月23日,河源市和平縣貝墩鎮河溪村村民在網上發布的公開舉報信。吳興表示,這種情況在那些非法採礦點極為普遍。這些非法採礦老闆大多與當地黑惡勢力有染,一些非法礦點的老闆本身就是當地黑惡勢力,他們召集當地地痞流氓幫助「站崗放哨」。
吳興說,那些非法採礦點大都安排專人在進出路口放風,見陌生人進入,就會通過對講機通知裡面的作業人員迅速撤離,對進山幹活的農民也會進行驅趕。他們發現哪座山上有稀土礦,如果山主不願出售他們就上門威脅。若村民舉報,他們就打擊報復。
河源當地一位官員對此憂心忡忡地表示,非法稀土礦點,不僅破壞環境,還造成一些地區治安惡化。今年7月和10月,當地一個鎮裡已兩次因非法採礦糾紛發生槍擊事件,一起是老闆爭奪礦點,開槍誤傷居民;一起是老闆爭礦,打死一人傷三人。
整治風暴
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怒斥「不法分子發財、村民利益受損、水土森林破壞、政府出錢領罰,全社會無不深惡痛絕」。
針對日益猖獗的稀土礦盜採浪潮,今年以來,河源當地居民紛紛通過「奧一網絡問政平臺」、河源「公僕信箱」和「公僕微博」等渠道,向廣東省和河源市有關部門及領導進行反映,引起了河源市委市政府重視。
今年8月,河源市啟動以縣為單位的打擊非法開採礦產資源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和平縣長塘鎮、優勝鎮以及東源縣、紫金縣、龍川縣等地一些被舉報的非法稀土礦盜採點,相繼被當地政府查封搗毀。河源市政府也組成督查組,到各縣督查打擊非法盜採稀土礦工作。
「前段時間對和平非法開採稀土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摸底和探討。目前的整治是動真格,敢碰硬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希望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請大家發現有開採的礦點,直接把情況發簡訊通知我,目前這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我的手機號碼13318233888。謝謝。」今年8月16日,和平縣委書記藍岸,在微博中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接受群眾舉報。
「不法分子發財、村民利益受損、水土森林破壞、政府出錢領罰,全社會無不深惡痛絕。」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在微博中概括盜採稀土礦的罪狀說,「依法取締非法開採礦山,和平縣帶了一個好頭,請各縣區長負起責任,此事考驗行政首長的執行力和管治能力。」
2011年9月8日,河源市政府專門召開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河源市舉報違法採礦獎勵規定》,明確規定:「為充分調動廣大群眾保護礦產資源的積極性,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舉報違法開採礦產資源的行為,舉報人舉報違法採礦每宗可獲得獎勵4000元至4萬元。」同時規定河源市、縣國土資源部門均設立「12336」舉報服務中心,由專人負責舉報違法線索的受理、處理、督辦工作。
「整治礦產資源違法開採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重獎舉報人並嚴格為之保密。查實一次舉報,最高可得4萬元獎勵,兩次獎勵金已夠農家建房之用。同時嚴格執行問責制度,對非法採礦老闆和相關責任人依法依紀依規處理。一定要雷厲風行。言必行,行必果。取信於民。」陳建華對此在公僕微博中寫道。
9月20日上午,在河源市打擊非法開採礦產資源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中,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再次表態:「要以鐵的決心打好打擊非法採礦專項行動這場硬仗,以鐵的手腕嚴厲打擊非法開採礦產資源行為。」
根據河源市有關部門此前通報,此次專項整治行動,河源市已關閉非法開採礦點104個,抓獲涉嫌非法採礦者6人,網上通緝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