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月15日由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的贈送給大陸的雌性臺灣長鬃山羊樂羊羊的資料照片。 臺灣贈送大陸的梅花鹿與長鬃山羊各一對將於本月16日運往山東威海劉公島。 新華社發
這是4月15日由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的贈送給大陸的雄性臺灣長鬃山羊喜羊羊的資料照片。 臺灣贈送大陸的梅花鹿與長鬃山羊各一對將於本月16日運往山東威海劉公島。 新華社發
這是4月15日由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的贈送給大陸的雄性臺灣梅花鹿繁星的資料照片。 臺灣贈送大陸的梅花鹿與長鬃山羊各一對將於本月16日運往山東威海劉公島。 新華社發
這是4月15日由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的贈送給大陸的雌性臺灣梅花鹿點點的資料照片。 臺灣贈送大陸的梅花鹿與長鬃山羊各一對將於本月16日運往山東威海劉公島。 新華社發
中新網4月16日電(孫 權) 綜合消息,臺灣同胞贈送大陸的珍貴動物長鬃山羊「喜洋洋」、「樂羊羊」和梅花鹿「繁星」、「點點」今天(16日)將抵達山東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屆時,威海市政府將會為它們舉行隆重的入住儀式。
2008年11月3日,兩岸「兩會」(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領導人完成歷史上首次臺北會談,並通過籤署協議使兩岸「三通」成為現實,兩岸關係由此邁出歷史性一步。會談期間,「兩會」共同宣布了兩岸互贈大熊貓、珙桐樹與長鬃山羊、梅花鹿。
「兩會」達成互贈珍貴動植物意向後,雙方即著手準備。
2008年12月23日,臺灣長榮航空公司的「熊貓專機」搭載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和17株有「綠色大熊貓」美譽的珙桐樹苗啟程赴臺。「團團」、「圓圓」當晚抵臺後即入住「新家」臺北市立動物園。珙桐樹苗則被送往宜蘭福山植物園。
大陸贈臺動植物順利完成後,臺方回贈大陸珍貴動物進展備受關注。2010年4月19日,經過嚴格挑選程序後,臺北市立動物園正式選定回贈大陸的長鬃山羊與梅花鹿各一對,並為這兩對「小寶貝」舉辦徵名活動。經過民眾票選,雄雌長鬃山羊、梅花鹿獲名「喜羊羊」、「樂羊羊」,「繁星」、「點點」。
在兩對動物寶貝即將啟程赴大陸定居之際,臺北市立動物園4月15日懷著「嫁女兒」的心情為它們舉行歡送儀式,由威海市常務副市長趙熙殿等10人組成的大陸「迎親團」出席了儀式。動物園為它們特地準備了12項「嫁妝」,既有它們喜歡吃的樹葉、飼料和食器、響板,又有象徵著「早生貴子」的傳統嫁妝花生、桂圓,還有臺灣特產茶葉、鳳梨酥。
目前,公長鬃山羊「喜羊羊」即將6歲,經過訓練後早已不怕生。剛滿3歲的母長鬃山羊「樂羊羊」身材嬌小,喜歡躲在安全的小角落裡玩耍。公鹿「喜羊羊」已有5歲半,相當健壯。不到3歲的母鹿「樂羊羊」則天性嬌羞,一有風吹草動就躲進草叢中。
臺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員趙明傑表示,這兩對動物寶貝移居劉公島後,如果配對順利,最快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就可能有小寶寶誕生。
在臺灣方面著手準備的同時,大陸方面也在為這兩對來自寶島的珍貴動物的挑選最適宜的「新家」。經過考察和論證,山東威海最終從湖南長沙、湖北荊門、福建福州等眾多城市中勝出。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工作,劉公島森林公園已經為梅花鹿和長鬃山羊準備了圈舍以及配套的動物醫療室、監控室、地暖等設施,並根據臺灣專家的意見進行完善。
為了確保這兩對「寶貝」在大陸更好地生活,劉公島森林公園與臺北動物園不斷派遣相關人員對動物新家的環境、食物配方、管理方式、繁殖、動物訓練及醫療等工作相互交流,目前已準備就緒。
據悉,在疾病防控方面,園方制訂了嚴密的衛生監測和防疫計劃,以確保動物健康。在飼養管理方面,招聘了專門的獸醫師、動物營養師。在保障食料供應方面,建立了食療基地,同時與福建等地達成冬季食料供應協議,並制定了食料保障應急預案,確保一年四季有充足的新鮮食料供應。
這兩對長鬃山羊和梅花鹿今日抵達威海劉公島森林公園後,預計5月中旬左右就可與遊客見面。
按照預定行程,16日上午,揚子江貨運波音737貨機將搭載這兩對動物寶貝從臺灣桃園機場起飛,下午1時左右到達威海機場,然後經過大約50分鐘的陸上行程和30分鐘的海上行程到達劉公島森林公園。屆時,威海市政府將舉行隆重的入住儀式,中央有關主管部門以及山東省威海市有關負責人、臺灣送行團的成員、臺商代表、威海市的市民代表等將參加這個儀式。儀式上,臺北市動物園和劉公島森林公園管理處的負責人將進行交接。
臺灣同胞贈送大陸兩對珍貴動物引發關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這是件好事」,這表明兩岸關係互動更趨正常化。他表示,臺灣同胞贈送大陸兩對珍貴動物,最大的意義「不是在動物園裡面」,而是這一過程給兩岸民眾帶來的情感影響,以及為兩岸關係發展帶來的啟示和突破。他強調說,這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推動作用。
背景連結:臺灣長鬃山羊和梅花鹿
2008年11月6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共同公布兩岸互贈大熊貓、珙桐樹與長鬃山羊、梅花鹿。臺灣贈送大陸的兩種珍貴動物長鬃山羊、梅花鹿16日將落戶山東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臺灣長鬃山羊,又稱臺灣野山羊、臺灣羚羊、臺灣氈鹿,是臺灣特有種的動物,也是臺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由低海拔二百米的小山,一直到高海拔的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等高山附近,都可以找到臺灣長鬃山羊的足跡。目前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區,它們的出現機會比較高。
長鬃山羊為臺灣產唯一牛科動物,清晨與黃昏是其活動高峰,有強烈的領域性,會將身上的分泌液塗在其經常出沒路線的樹上,表示此路是它的。喜單獨活動,因其蹄有突出外側和良好的平衡感,讓長鬃山羊可以輕鬆走在裸露巖石崩塌處和險峻陡峭的山區,這些險惡的地形正是躲避天敵的最佳環境。食物以植物嫩葉和嫩芽為主,也會定期舔食山壁結晶礦物以補充身體所需鹽分。
梅花鹿在臺灣野地已絕種,目前都是人工圈養繁殖,並非保育類野生動物,為臺灣特有亞種。梅花鹿群居在海拔三百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有史跡記載,曾在臺灣大量繁殖,但大量獵捕和快速土地開發,造成了1969年野外族群滅絕。1986年,圈養有成的臺北市立動物園將園內鹿只引至恆春墾丁,進行復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