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消費不斷升級,咖啡消費量迅猛增長,預計到2020年,我國咖啡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雖然我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增長快速,但佔世界市場份額仍舊極小,國內人均年飲用量仍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如今,雀巢咖啡、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等有一定歷史的咖啡品牌在國內已家喻戶曉,瑞幸咖啡、連咖啡、湃客咖啡等新興品牌也被消費者廣泛接受。
有數據顯示,咖啡熟豆直接毛利率在50%-70%之間,咖啡粉直接銷售毛利率60%-70%,而經由咖啡粉製作而成的掛耳咖啡、膠囊咖啡和即飲咖啡毛利潤最高可以達到80%。
相比之下,速溶咖啡價格較低,即飲咖啡最為便捷,而現磨咖啡口感較好,有待繼續探索的差異化競爭空間還在吸引新加入者。
消費升級,便利店咖啡、冷萃咖啡成黑馬
如今,國內咖啡消費者對咖啡的口感、健康程度愈加重視,咖啡的品類和消費場景正在變得多元化。
雖然甜味的、加奶的咖啡仍是國內消費者的最愛,但國內消費者已經變得越來越愛吃「苦」。從線上外賣咖啡的口味看,美式和濃縮咖啡等主打無糖無奶的黑咖啡越來越受歡迎,冷萃黑咖啡銷量增長迅速,其線上外送年訂單量在2017到2018年增長121倍。
消費升級也帶動了咖啡消費場景的升級。數據顯示,咖啡飲用場景中,辦公場景佔比近七成,家庭場景和休閒娛樂場景的佔比均逾六成。同時,咖啡消費還正在向學習和商旅等其他場景滲透。
咖啡館、自助咖啡機、便利店咖啡等售賣場景的多樣化,促成了消費場景多元化。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咖啡館數量僅有1.6萬家,而2015年後穩定在10萬家左右。咖啡機銷量則從2009年的34.22萬臺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229.22萬臺。便利店咖啡更是成為咖啡零售界的一匹黑馬。2018年,全家便利店旗下的湃客咖啡銷量突破4000萬杯。
新零售崛起,外賣咖啡正當時
數據顯示,2018年線上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60%,線下咖啡門店入駐外賣平臺的數量同比增長32%。同時外賣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能接受30-40元的單杯外賣咖啡價格。
新零售對已有咖啡銷售業態的衝擊逼迫傳統咖啡巨頭開始做出改變。由於瑞幸、連咖啡等新零售企業的衝擊,2018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的同店增長多年來首次為負,其亞太地區營業利潤同比下降了7.6%。
為此,星巴克於2018年8月開始與阿里巴巴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線上線下打通會員體系。同時,星巴克還與餓了麼合作設立「專星送」,與盒馬鮮生線下合作設立「外送星廚」,通過外賣服務將門店的觸角延伸到消費者家中。
更多投資熱點,敬請關注珠江頻道周一至周五晚17點36分《今日財經》。
編輯 | 小柯
廣東電視珠江頻道
微信公眾號
GDTVZJPD2013
微博@珠江頻道
給珠珠加雞腿,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