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翔古猗園,很多人以為「猗」字寫錯了,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2020-12-12 桃憩園女主人

上海嘉定的南翔古鎮,知名的不僅有南翔小籠包,還有一座古代園林,它和上海豫園、松江醉白池、嘉定秋霞圃和青浦曲水園一起,被稱為上海五大名園,它就是古猗園。

古猗園這個名字很奇怪,這個「猗」字很多人不認識,也有很多人以為是「古漪園」或者「古奇園」,那麼,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古猗園這個「猗」字的來歷,以及它得以保存到現在的坎坷經歷。

古猗園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名「猗園」,為當時一個叫閔士籍的河南通判所建。由當時嘉定的竹刻名家朱三松設計布置,以「十畝之園,五畝之宅」的規模,興建了眾多的亭臺樓閣,其中立柱、椽子和長廊上都刻有千姿百態的竹景圖案,可以說「竹」應該是這個園子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這個園子的靈魂所在。所以在為這所園林取名的時候,園林的主人便參考了《詩經》裡的《淇奧》一篇。

《淇奧》是《詩經》裡一首讚美男子形象的詩歌,是先秦時代衛地(今河南、河北、山東的部分地區)的漢族民歌。這首詩共有三章,每章九句,每章都以「綠竹」起興,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讚頌君子的高風亮節,開創了以「竹」喻人的先河。而這首詩的第一句,便是「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所以閔通判便給自己的園子取名為「猗園」。

閔士籍去世後,猗園約在萬曆末轉讓給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明末清初,猗園又先後為陸、李兩姓所有。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冬,洞庭山人葉錦購得猗園。次年春大興土木重修和改建,乾隆十三年秋落成,因和修建之初的明朝隔了一個朝代,所以改名為古猗園。據清代沈元祿《古猗園記》記載,園坐廣福禪院西,門對曹家浜,南臨良田萬頃。園中有孤山曲廊,香閣翠樓,石舫水榭,怪石假山,全是明代建築風致。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嘉定地方人士捐款購買了古猗園作為城隍廟的廟園,香客均可入園遊覽。嘉慶十一年(1806年)又再次募捐整修。

以上的史料都來源於網絡,在此表示感謝!南翔古猗園的歷史一直到這裡都還是比較順利的,雖然幾經轉手,園林的主人換了又換,但是這座園子還是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照顧,可是它後來的命運,就非常坎坷了!

鹹豐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年)間,太平軍同清軍及"洋槍隊"多次在南翔激戰,園內部分建築被毀。同治至光緒年間,南翔各行業公所陸續修復一些可用的建築,並增建了一些作為行業集議的場所,後來還在園內開設酒樓、茶肆、點心店、照相館,此時的廟園已名存實亡。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於3月3日佔領南翔,古猗園被侵略軍佔用兩個多月。日軍撤退後,園內房屋倒塌,假山崩頹,樹木被砍,花草枯敗。

1933年5月當地愛國人士朱壽朋、陳少芸等60人署名成立古猗園整修委員會,募集銀元6000元進行局部修復,並新建補闕亭,獨缺東北一角,以志國恥,取名"缺角亭"。此時全園的面積為1.8萬平方米。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事變,南翔再遭戰火,園內除缺角亭、小雲兜及五老峰等假山怪石外,大部分建築被毀,逸野堂成了日軍的馬廄,花木古物蕩然無存。

在戰亂中不得安生的,除了老百姓之外,還有這些在漫長歲月的洗禮中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名勝古蹟們,生靈慘遭塗炭,古蹟面目皆非,怎一個痛字了得!

抗日戰爭勝利後,鎮政府將其作為公園開放。當地人士又集議修復古猗園,先後籌款重修了缺角亭、不繫舟(書畫舫),新建了微音閣、南廳、白鶴亭,並種植了一批樹木花草。

1957年,南翔鎮集資5807元修繕古猗園,3月開工,當年10月1日竣工開放。

1958年,上海市園林管理處撥款13萬元,對公園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園界向西、南兩面擴展,全園面積增至5.84萬平方米。

公園於1959年10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同年,南翔鎮政府將當地原雲翔寺的一對唐代石經幢和一座宋代石塔遷入園中。此後,又將陳少芸捐贈的戰國劍、諸葛鼓等一批文物交給古猗園長期在南廳展覽。王鳴一捐贈了一株已逾百年的重瓣大紅牡丹給公園,移植於五曲長廊北邊。

1962年重建梅花廳。到1963年,公園面積為7.8萬平方米。

由此可見,古猗園在南翔當地百姓們中間的地位和影響力,雖遭戰火嚴重損毀,文物古蹟幾乎蕩然無存,但是人們仍然希望它能夠頑強地「活」下去,正是在老百姓和政府的雙重關愛之下,古猗園度過了它最困難的時期。

可是命途多舛啊!"文化大革命"中,石經幢和石塔上的佛像被破壞,古建築的翹角被砸,明萬曆年間"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李宜之的叔父)手跡的石碑被毀,豐子愷等名家書畫和其他文物被毀或被沒收,並從1967年1月起將園名改為南翔公園。

1973年以後,陸續進行修復,並重建了鳶飛魚躍軒、小松崗假山、白鶴亭、南亭、缺角亭和浮筠閣。

1977年恢復古猗園的園名,投資28萬元整修。主要是改建公園圍牆,重建繪月廊、柳帶軒和配置花卉。

1979年又投資78萬元進行修建和擴建,公園面積為92畝(6.13萬平方米)。重點是在松鶴園內疊假山,造瀑布,挖河池,種松竹,將石塔移入荷花池中,新建鶴壽軒和改建柳蔭橋。

1981年整修南大門,並把北大門的一對石獅移置於此,在門內新建仿磚雕照壁一座。同年向東徵用土地33畝(2.2萬平方米)。

1982年重建逸野堂。1983年,根據清沈元祿在乾隆十一年所作的《古猗園記》,重新改建北大門,築幽賞亭,種植桂花、叢竹。

1985~1987年,市政府撥款60萬元,在園東部擴建2.2萬平方米的青清園,使全園面積增至9.19萬平方米。擴建工程由市園林設計院謝家芬負責規劃及綠化設計,張永來負責建築設計。青清園以竹造景,並在園中建造了荷風竹露亭、君子堂、翠靄樓、青清園等景點。

1985年熊山改建為龜山。

「文化大革命」的風波之後,古猗園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園裡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又多了起來,來園裡參觀休閒的遊客也漸漸多了起來,直到2006年,古猗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這一路走來,真的是不容易啊!

古猗園主要由四面環水的兩塊島地組成,以五座平橋與兩岸連通,以一座曲橋使兩島相接。劃分為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各位看官,如果您想要對古猗園了解更多,請親自去看看吧!上海五大名園之一的古猗園,值得您去看看!

相關焦點

  • 2019國慶遊南翔古猗園有感
    2011年7月20日我和夫人坐11號地鐵來南翔鎮古猗園參觀荷花節,這一天,天氣很熱,在結束參觀南翔古猗園荷花節後,中午便在南翔古猗園南門右面的南翔古猗園餐廳,她買了一籠16隻著名小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包子,我買了一碗麵筋香菇面,我素來不喜歡吃上海出品的生煎、鍋貼和小籠包子,這裡面肉餡和湯汁——感覺太油膩了!
  • 遭遇三次兵火之前的南翔古猗園,只在這張清末老照片裡
    > 位於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區南翔古猗園,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
  • 春遊記事——上海嘉定古猗園、南翔老街
    原標題:2017春遊記事——上海嘉定古猗園、南翔老街(2017-4-22)原作者:cuih19079到了嘉定城,又怎能不去吃著名的南翔小籠包呢?說起來今天的行程裡南翔公館的午餐也是個重頭戲,不過從紫藤園出來還早得很,便先到了附近的古猗園消磨時間。古猗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取自詩經「綠竹猗猗」,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門票12元,真心不貴。原本以為是個小公園,不料進去以後發現還蠻大的。
  • 古猗園:南翔小籠發源地
    上海各地散落著多處古典園林,以青浦「曲水園」、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園」,黃浦「豫園」與松江「醉白池」這五處最為有名,有著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稱。早在宋代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蘇州園林的名滿天下,也讓這蘇州這座自古就被稱為人間天堂的城市相得益彰。上海園林雖沒有像蘇州園林那樣「咫尺之內再造乾坤」,但也是別有洞天,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 上海古猗園——上海景點
    古猗園距市中心21公裡,主要由四面環水的兩塊島地組成,以五座平橋與兩岸連通,以一座曲橋使兩島相接,劃分為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是上海古老的攬勝之一。2006年,古猗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古猗園
    從市區到南翔不遠,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不過途經滬嘉高速的一段,平時比較擁堵,但是春節期間應該車不多吧,今天的目的地是古猗園,一個上海出名的旅遊景點
  • 城市漫步——南翔古鎮
    2013年1月19日,上海嘉定,南翔古鎮一、南翔古鎮南翔古名「槎溪」,是上海市四大歷史名鎮之一,曾有&34;之美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2013年某個冬日周末晚起,頗有興致地驅車至嘉定南翔,在南翔猗園門口的小籠館享用了當地小吃——南翔小籠包和粉絲湯作為早午餐。其後,便開啟了猗園元宵燈展的信步遊。
  • 上海一座低調的古寺,由兩座寺廟合併而成,南翔古鎮因其命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海是繁華熱鬧的,是摩登現代的,在這座城市裡生活的人,腳步總是那麼的匆忙,以至於很少會停下腳步去做一些慢節奏的事。不過別看上海處處都是高樓大廈,但再熱鬧的地方也有清淨之地,就像是寺廟這一類的地方。說起上海有哪些香火比較旺盛的寺廟,很多人會脫口而出靜安寺、龍華寺、玉佛寺等,不貴這些寺廟因為香客眾多也不再那麼清淨。
  • 公園雲導賞⑭ | 國慶中秋夜遊、打卡活動等你來——上海古猗園
    公園雲導賞⑭ | 國慶中秋夜遊、打卡活動等你來——上海古猗園 2020-10-0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古猗園到南翔老街,體驗傳承千年的上海雅與俗
    上海市嘉定區的南翔鎮,是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沉澱了1500多年的滄桑歲月,見證了無數的榮耀與屈辱。除了如今最廣為人知的當地特色美食——「南翔小籠」以外,南翔鎮還有不少文化遺蹟,值得我們空出一個休閒的周末,前往一一追尋。其中,上海最大園林古猗園,就是坐落在這千年古鎮上的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 牡丹花開富貴來:2015上海古猗園牡丹花友會即將登場
    以「春色品香,情系猗園」為主題的2015上海古猗園牡丹花友會
  • 南翔古猗園の臘梅盛開啦!一起聞花香吃小籠
    周末做啥,上海30萬最IN小夥伴の部落雖然最近上海空氣有點虐心
  • 上海古猗園"十一"長假推文化"大餐"
    長假將至,上海古猗園精心烹製文化大餐,靜候市民「嘗鮮」。在這席極具海派特色的視聽盛宴上,一道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貼近百姓、老少皆宜的文化休閒「家常菜」,將陪伴遊客們度過一個充滿民俗文化氣息的歡樂假期。
  • 行走丨古猗園
    知道南翔古鎮,還是從上海城隍廟的小籠包開始。二十歲的時候,第一次來上海,慕名遊覽豫園。偶然間在小弄堂裡看到了南翔饅頭店,便有滋有味地吃了一回小籠包。從此愛上了小籠包鮮香可口的味道,也記住了南翔這個地名。後來一個月之後再到上海的時候,也是不經意地路過淮海路一家古籍書店,瞥到了一本有些黃舊的上海風物誌,便花了一塊錢買了下來。這是一本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十六開版本的小薄書,主要記錄的是上海地區的名勝古蹟和歷史風貌。隨意地翻翻,便看到了南翔,也就想起了回味香甜的小籠包。
  • 去南翔小鎮吃小籠湯包、遊古猗園。
    如果說上海人對大閘蟹,有一種貼心的親切感(吃大閘蟹到陽澄湖),那麼對小籠包就是垂涎三尺,望眼欲穿的感覺,最有名的小籠包就是要到南翔鎮來嘗一嘗(還有豫園城隍廟的小籠包、現在還在爭奪誰是正宗小籠包)。上海嘉定區南翔古鎮名為千年古鎮,可遊客到了南翔古鎮、除了觀賞一對1982年,在原址上仿建的&39;樓閣式磚塔(仿木結構),在近代利用一處舊房舍,重建的&39;外,就再也找不到可以追溯歷史的遺蹟了
  • 149年的上海南翔小籠惹官司,上海人這樣吐槽,絕了!
    和上海老城隍廟餐飲(集團)有限公司,圍繞「南翔小籠」的商標權打起了官司!」的起源,可能老底子上海人也不一定知道。出籠時任意取一隻放在小碟內,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鮮、肉嫩、餡豐的特點,成為古猗園內獨家出售的美味佳點,皆稱" 古猗園南翔小籠"。
  • 南翔的冬天
    其實這個時節已經不適合遊玩,況且我本來就是一個喜歡宅在小空間裡的人。像一條歡快的魚,我穿過一條又一條平緩的河流,九點半時,停靠在古猗的南門口。繁忙的滬宜公路就在面前,擦肩而過的遊人都是陌生的面孔。但我熟悉風。熟悉太陽,此刻它掛在深藍色的天幕上,用暖暖的光簇擁著我。當然我不是突然想來的。
  • 古猗園一天發生了2件大事!!
    閒步在「清風廊」,悠悠的薩克斯聲中,詩歌愛好者從「入泥三分、出水三分」的意境入手,輕輕吟誦夜色中的清蓮……市民在古猗園內散步,總能在不經意間有這樣的意外驚喜。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詩句都採擷自市民的原創作品,表達了他們心中對於廉潔清正的感悟。
  • ...4點,新華社「快看」直播間:帶你探店古猗園餐廳、品嘗南翔小籠
    今天下午4點,新華社「快看」直播間:帶你探店古猗園餐廳、品嘗南翔小籠 2020-07-04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古老小鎮到時尚商場,在上海南翔,一天「丈量」千年
    上世紀70、80年代上學的上海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去南翔古鎮春遊、秋遊,可是上海不少小學的傳統節目。如今,時代繼續變遷,南翔古鎮已藏於周邊新城區的環伺之中,但那股千餘年的韻味猶存。 今天,小編就帶你親身體驗一下南翔古鎮的歷史遺貌,在時間長卷裡留下一點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