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來,在臺北、北京、南京各航點,首發團遊客大包小包從臺北滿載而歸的圖像引人矚目。南京團日前自臺北松山機場返回時,《中國時報》記者描述,第一位在櫃檯報到的旅客行李超重九公斤,航空公司地勤、南京領隊與臺灣導遊看到都傻眼。
臨行之際,大陸遊客對臺灣的喜愛溢於言表。南京女孩胡豔看臺灣是「景美、人美,水果甜,人更甜」;她說,這次家裡只有四個人來,下次可要大規模來臺家族旅遊。上海《新聞晚報》記者孔同說,有人在雨中幫我叫車,有人在半夜陪我配眼鏡,同胞熱情令我感動。
臺灣旅遊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林進榮十一日介紹,首發團行程近尾聲之際,協會尚未接到一起來自大陸遊客的投訴。
大陸遊客還把對寶島喜愛之情化作了購物、消費的動力。十二日夜,上海首發團趕在揮手告別前,重回士林夜市嘗一嘗美味小吃;隔天清晨,他們趕到「知識無終點,讀書不打烊」的二十四小時開放的誠品敦南店,再次感受臺北書香,選購臺灣風情圖書帶回上海。
臺灣旅行業人士初步估算,扣除來回機票,首發團每人在臺食宿、購物至少花費新臺幣六萬元,總共六百六十四名遊客七至十天旅程讓臺灣收穫四千萬新臺幣。
兩岸當局透過協商共同推動的赴臺旅遊,要為兩岸同胞增加一個彼此了解與溝通的管道、為臺灣觀光產業帶來一股「活水」的美意,讓大陸南北首批遊客、臺灣旅行餐飲各業得到各自滿滿的收穫。首發團平安、愉快地完成臺灣之行,劃下了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圖景飽滿的第一筆。
五天後,赴臺旅遊將正式開放;高峰時期每天可有三千名大陸同胞飛抵寶島。
首發團遊客離別之際留下建言,他們期待臺灣為大陸遊客安排搭乘捷運、高鐵;盼望體驗原住民生活;期待規劃深度旅遊,因為走馬觀花太匆匆。
其中一項得到最多客人認同:「期望個別媒體別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大陸遊客」。江蘇團遊客在意見調查中寫道,我們只是來旅遊的,部分媒體報導與實情有差距,讓人感到遺憾。
也有旅行愛好者提出,目前赴臺遊限制仍多,如「必須由旅行社組織,團進團出」、「停留時間不得超過十天」等等,但旅行者喜歡深入一地、細細品味當地民俗和文化,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無論是對大陸客還是對臺灣觀光產業發展來說,開放大陸散客「自由行」將是最受期待的利好消息。
首開赴臺遊之際,大陸民眾對寶島有熾熱的好奇;有媒體甚至報導「大陸目前有五千萬人表達想到臺灣觀光的意願」,無論數據來源是否準確,一個龐大的市場真實地向臺灣敞開。
在大陸同胞摩肩接踵前往境外旅行的進程中,臺灣也是其中較晚開放的一環;據《明報》報導,AC尼爾森於大陸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大陸熱門休閒遊目的地前五名分別是香港、澳門、新加坡、泰國、法國。
赴臺旅遊是個大圖景,兩岸業界還有許多空白需要用心擘畫(記者 劉舒凌)。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