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我們的寶島臺灣,想必大家都不會感覺陌生,作為我國GPD排名第九的經濟大省,臺灣的商業還是比較發達的。而且臺灣省的外貿方面比較開放,匯聚了全球各地的商品,有些特別的商品在大陸上也是很難見到的。
所以大陸經常有遊客到臺灣省旅遊時,也會選擇在當地「血拼」一番,大買自己心儀的商品。但不少的大陸遊客到臺灣省後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臺灣人基本上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沒有其他便捷的支付軟體。
那臺灣人為什麼寧願帶錢,也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呢?要知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大陸的普及程度非常高,連路邊賣藝乞討的人都會用二維碼收款。在大陸出門完全可以實現不帶錢包走遍大江南北,這在很多的發達國家也是做不到的。
那麼,為什麼臺灣人寧願帶錢包出門,也不願意引進技術,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呢?其實這背後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臺灣人的理財習慣不同,很多人的錢都存在私營的銀行裡,很難做到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樣的統一調度。
第二個因素是,臺灣的IT技術並不發達,一般銀行之間的轉帳也需要四小時。以這樣的轉帳效率,行動支付的時候店老闆要等待幾個小時才能收到付款,也太不方便了。加上臺灣的通訊系統也較為落後,行動網路信號比較差,沒辦法普及到整個省。
第三個原因是,臺灣其實已經有了行動支付的雛形,只不過限用於便利店中,是以一種類似公交卡的形式來使用。雖然便捷性不如行動支付,但在日常購物乘車的時候也差強人意,有了發達的舊形式,要想再全面更換為新的行動支付形式,就有些捨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