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很多的新魚友一直想讓養魚老道給大家推薦一些飼養起來比較皮實的觀賞魚品種,事實上市面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觀賞魚都比較容易飼養,同一種觀賞魚,有的魚友能夠把它們飼養的很好,而有些魚友就能夠輕易地把它們養死。
所以說,如果我們單從觀賞魚的品種上來界定它們的飼養難易程度,這個問題就不是那麼絕對了,這個與我們飼養觀賞魚的條件準備、選魚和觀察力都會有一定的關係。
不過相對來講,有些觀賞魚是大多數初學者都認為比較容易飼養的,這些觀賞魚會有如下的一些特性:
一、大多數魚店裡最為常見的品種,基本上都很容易飼養
很多魚友對於魚店可能會有一定的誤解,認為魚店裡反反覆覆都是那些所謂的垃圾品種,為什麼魚店裡就不能進一些,我們平時不怎麼常見的、比較特殊的好貨色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不好賣啊,很多特殊品種大多數魚友也不見得都能夠養得活,或者輕易地接受那個價格,而大部分的觀賞魚通貨品種,對於新手來講,反倒是飼養比較容易。
我們比如說冷水魚中最為常見的草金魚和土炮錦鯉,它們就是所有魚店裡冷水觀賞魚的必備品種,為什麼很多魚店不愛去售賣金魚,就是因為金魚比起上述的兩個品種,還是比較難以飼養的,所以大多數魚店並不會去出售。
再者在熱帶魚的大家庭裡,很多魚店首選的小型觀賞魚品種,大多數都是孔雀、斑馬、月光魚、鬥魚之類的。
孔雀魚因為比較能生,而且直接生小魚,所以深得新魚友們的喜愛,因為新魚友們並沒有見過大魚生下魚,很多大肚子孔雀魚買回家之後幾天就可以生小魚了,這也是我們飼養觀賞魚的一種樂趣。
即使大魚拜拜了,我們的小魚或許還健在,能夠激起我們飼養觀賞魚的好奇和樂趣。
再比如鬥魚和斑馬魚,斑馬魚身形嬌巧,適應力很強,鬥魚不怕缺氧等特徵,也是深得新魚友們的喜愛,關鍵問題是價格也便宜。
二、適應力強是所有皮實型的觀賞魚的第一特徵
再就是很多的皮實型觀賞魚,它們對於水質並沒有什麼較為特殊的要求,比如上文提到的孔雀魚、斑馬魚、鬥魚等,無論是弱酸還是弱鹼性水質,它們幾乎都可以適應,如果再加上一條不怕缺氧、空間小也能夠飼養,在很多新魚友看來,那就是更為皮實了。
包括了迷你鸚鵡魚,也是適應能力超強的小型觀賞魚,對於水質和水溫的要求都不是那麼太嚴格,另外還有小雜鯛,也是同樣的超強適應能力。
三、適應水溫的範圍廣泛
在適應各種水質的問題上,如果對於飼養水溫還能夠更為廣泛一些,這樣的觀賞魚就更好了,水溫廣泛的觀賞魚類,草金魚和錦鯉也是首選。
上述的這些小型觀賞魚,對於水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除了鬥魚水溫20度以下可能患病,其他小型魚,水溫在16度左右都能夠正常的生活,所以說對於水溫的適應能力,也是考驗這些小型熱帶魚耐不耐養的因素之一。
四、比較容易繁殖,而且方法簡單
不但是容易飼養而且還可以迅速繁殖,這當然是更好了,比如說各種卵胎生小型觀賞魚、迷你鸚鵡魚、紅尾皇冠、紅寶石、藍曼龍魚之類的觀賞魚都是屬於這一類品種。
迷你鸚鵡魚之所以成為了很多新手的最愛,與它們超強的繁殖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五、對於魚食不挑剔,比較容易馴食
這也是我們選擇皮實型觀賞魚的一個要點,觀賞魚對於魚食越挑剔,越不容易飼養,如果是我們都採用魚飼料來餵養,它們也能夠接受,並且能夠保持基本正常的生長,這樣的觀賞魚都會受到新手的喜愛。
其實大多數的小型熱帶魚、錦鯉、草金魚、包括了慈鯛科的一些中型觀賞魚,地圖魚、鸚鵡魚、紅尾皇冠魚等都是屬於這一類型。
六、性格兇猛的肉食性觀賞魚比較容易飼養
這一類品種就更多了,但是我們需要格外注意一些混養技巧問題,不能讓它們自己在魚缸裡窩裡鬥,那樣就會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這一類觀賞魚包括了小雜鯛,雷龍魚、十間魚、花老虎、紅尾皇冠、德州豹、地圖魚、招財貓、汗鯊、大嘴鯨、水虎魚等很多很多的品種,雖然這些觀賞魚有的嘴巴很賤,有的鬥性很強,但是都是極易飼養的品種。
七、生長比較迅速
對於很多的飼養觀賞魚的愛好者來說,能夠看到自己的觀賞魚在魚缸裡生長迅速,那也是一種享受,如果我們的觀賞魚在魚缸裡半年、一年之後還是最初的樣子,對於我們來講就沒有那麼多的樂趣而言了。
而大多數的中型慈鯛科觀賞魚,它們的生長速度都會很快,包括了銀龍魚和羅漢魚,我們購買小魚苗回家之後,基本上一年以後就可以達到了成魚的體型,這樣子的觀賞魚養起來是很有成就感的,適合一些略有一定飼養基礎的觀賞魚愛好者飼養。
八、入缸沒有太多的心裡壓抑
這也是我們選擇較為皮實的觀賞魚的一個標準,因為如果觀賞魚入缸之後出現很大的心裡壓抑問題,再加上水質沒有調理好和應激反應,觀賞魚就會患病。
而大多數的小型觀賞魚,以及中大型肉食性觀賞魚的幼魚,基本上入缸初期也不會有過多的應激反應,我們飼養起來就會相當的容易了。
九、注意到以上問題,剩下來的工作就是選魚和養水
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觀賞魚品種,都是比較皮實耐養的,但是為什麼依然有一些魚友輕易地把它們給養死?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在購買觀賞魚之前的功課沒有做足,包括了魚缸和過濾設備的準備,不要去高密度飼養,對於所要飼養的觀賞魚習性和水質、水溫環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剩下來的問題就是一個選魚、一個養水的問題,在投餵量上嚴格把關,儘量不去混養,基本上也就是這幾條最為基本的原則罷了。
即使再皮實的觀賞魚品種,我們也不能給它們提供一個比較惡劣的環境,也不能把已經重病的觀賞魚買回家,也要避免交叉感染等問題,更不能夠去胡亂投喂。
任何觀賞魚的皮實程度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善待每一條比較皮實的觀賞魚,我們只能夠把它們飼養的更好,總想著去將就著飼養,再皮實的觀賞魚照樣也會患病。
換而言之,皮實的觀賞魚不是沒有,但我們要按照最為正常的方法和程序來飼養它們,才能夠把它們飼養的更好,只不過比起不太皮實的觀賞魚,我們飼養起來可能會更加的簡單和容易,不會為觀賞魚總是患病而發愁罷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