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AI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

2020-12-25 博客園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句略帶諷刺的網絡流行語。

  它出自某部科幻作品,暗指劇情中那些解釋不通的、奇奇怪怪的現象,都可以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

  19 世紀末,量子力學的提出為解釋微觀物質世界打開了一扇大門,它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物質結構及相互作用的理解。已有實驗證明,量子力學解釋了許多被預言、無法直接想像的現象。

  由此,人們也形成了一種既定印象,所有難以理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求解量子力學方程來解決。

  但事實上能夠精確求解方程的體系少之又少。

  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即便已經提出 70 多年,它的氫原子求解還是很困難,超過 2 個電子的氫原子便很難保證精確度。

  不過,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一難題。

  最近,來自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的科學團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發表的一篇名為《利用深度神經網絡解電子薛丁格方程》的論文,登上了《Nature Chemistry》子刊。

論文明確指出:利用人工智慧求解薛丁格方程基態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準確度和計算效率。該人工智慧即為深度神經網絡(Deep-neural-network),他們將其命名為 PauliNet。

  在介紹它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薛丁格方程。

  什麼是薛丁格方程?

  薛丁格方程(Schrödinger Equation),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方程。

  又稱薛丁格波動方程(Schrödinger Wave Equation),它的命名來自一位名為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的奧地利物理學家。

  Erwin 曾是 193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

  他在 1926 年發表的量子波形開創性論文中,首次提出了薛丁格方程。它是一個非相對論的波動方程,反映了描述微觀粒子的狀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具體來說,它將物質波的概念和波動方程相結合建立二階偏微分方程,以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每個微觀系統都有一個相應的薛丁格方程式,通過『解方程』可得到波函數的具體形式以及對應的能量,從而了解微觀系統的性質。

  Ψ表示波函數

  薛丁格方程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類似於牛頓運動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它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比如,應用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學問題已形成一門『量子化學』基礎學科,其研究範圍包括分子的結構、分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等。

  也就是說,在量子化學中,通過求解薛丁格方程可以用來預測出分子的化學和物理性質。

  波函數( Wave Function)是求解薛丁格方程的關鍵。它在每個空間位置和時間都定義一個物理系統,並描述了該系統隨時間的變化,如波粒二象性。同時它還能夠說明這些波是如何受到外力或影發生改變的。

  以下通過對氫原子的求解可以得到正確的波函數。


不過,波函數是一個高維實體,這使得其在捕獲特定編碼電子相互影響的頻譜變得異常困難。

  目前在量子化學領域,很多方法都證實無法解決這一難題。比如,利用數學方法獲得特定分子的能量,會限制預測的精度;使用大量簡單的數學構造塊表示波函數,無法使用少數原子進行計算等。

  在此背景下,柏林自由大學科學團隊提出了一種有效的應對方案。該團隊成員簡·赫爾曼(Jan Hermann)稱,

到目前為止,離群值(Outlier)是最經濟有效的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一種研究多電子體系電子結構的方法)。相比之下,我們的方法可能更成功,因為它在可接受的計算成本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PauliNet:物理屬性引入 AI 神經網絡

  Hermann 所說的方法被稱為—量子蒙特卡羅法。

  論文中顯示,量子蒙特卡羅(Quantum Monte Carlo)法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對於大分子來說,它可以很好地實現縮放和並行化,而且其波函數的精確性只受到 Ansatz 靈活性的限制。

  具體來說,該團隊設計了一個深層神經網絡來表示電子的波函數,這是一種全新的方法。PauliNet 具有作為基準內置的多參考 Hartree-Fock 解決方案,結合有效波函數的物理特性,並使用變分量子蒙特卡洛進行了訓練。

  弗蘭克·諾(FrankNoé)教授解釋說:「不同於簡單標準的數學公式求解波函數,我們設計的人工神經網絡能夠學習電子如何圍繞原子核定位的複雜模式。」

「電子波函數的一個獨特特徵是它們的反對稱性。當兩個電子交換時,波函數必須改變其符號。我們必須將這種特性構建到神經網絡體系結構中才能工作」。

  這類似於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s Exclusion Principle),因此研究人員將該神經網絡體系命名為「PauliNet」。

  除了泡利不相容原理之外,電子波函數還具有其他基本物理特性。PauliNet 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利用 AI 訓練了數據,還在於它將這些物理屬性全部集成到了深度神經網絡中。

  對此,FrankNoé還特意強調說:

「將基本物理學納入 AI 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夠做出有意義的預測,這是科學家可以為 AI 做出有實質性貢獻的地方,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實驗結果:高精度、高效率

  PauliNet 對電子薛丁格方程深入學習的核心方法是波函數 Ansatz,它結合了電子波函數斯萊特行列式(Slater Determinants),多行列式展開(Multi-Determinant Expansion),Jastro 因子(Jastrow Factor),回流變換(backflow transformation,),尖點條件(Cusp Conditions)以及能夠編碼異質分子系統中電子運動複雜特徵的深層神經網絡。如下圖:

  論文中,研究人員將 PauliNet 與 SD-VMC(singledeterminant variational, 標準單行列式變分蒙特卡羅)、SD-DMC(singledeterminant diffusion, 標準單行列式擴散蒙特卡羅)和 DeepWF 進行了比較。

  實驗結果顯示,在氫分子(H_2)、氫化鋰(LiH)、鈹(Be)以及硼(B)和線性氫鏈 H_10 五種基態能量的對比下,PauliNe 相較於 SD-VMC、SD-DMC 以及 DeepWF 均表現出更高的精準度。

  同時論文中還表示,與專業的量子化學方法相比—處理環丁二烯過渡態能量,其準確性達到一致性的同時,也能夠保持較高的計算效率。

  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

  需要說明的是,該項研究屬於一項基礎性研究。

  也就是說,它在真正應用到工業場景之前,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它為長久以來困擾分子和材料科學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和解決思路。

  此外,求解薛丁格方程在量子化學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從計算機視覺到材料科學,它將會帶來人類無法想像的科學進步。雖然這項革命性創新方法離落地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它出現並活躍在科學世界已足以令人興奮。

  如 FrankNoé教授所說:「相信它可以極大地影響量子化學的未來」。

  引用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544-y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deep-learning-ai-has-officially-cracked-schrodingers-equation-says-study

  https://phys.org/news/2020-12-artificial-intelligence-schrdinger-equation.html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schrodingers-cat-paradox-who-killed-the-cat

相關焦點

  • 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AI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Nature...
    最近,來自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的科學團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發表的一篇名為《利用深度神經網絡解電子薛丁格方程》的論文,登上了《Nature Chemistry》子刊。
  • AI學會解薛丁格方程了!精度和速度不遜色最流行的數學工具
    薛丁格方程以難解而聞名,堪稱量子物理學家們的一大噩夢。AI卻表示:問題不大。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物理系和計算機系的科學家們近日聯合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AI)方法,用於求解量子化學領域薛丁格方程的基態,突破傳統方法在精確度和計算效率上兩難全的困境。
  • 最新研究:人工智慧解了薛丁格方程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人工智慧方法,用於計算量子化學中薛丁格方程的基態。量子化學的目標是僅基於原子在空間中的排列來預測分子的化學和物理性質,而無需進行資源密集和費時的實驗室實驗。原則上,這可以通過求解薛丁格方程來實現,但實際上這是極其困難的。
  • 現有光纖網絡正被推向極限,未來怎麼辦?薛丁格波動方程來幫忙!
    這一新工具可以幫助設計下一代數據傳輸光纖網絡,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今天,大量數據通過諸如單模光纖(SSMF)的光纖傳輸。這種類型的光在光纖中的傳播,可以用量子物理的關鍵元素薛丁格波動方程很好地建模。但是,當信號強度增加以傳輸更遠距離的信號時,非線性效應成為一個問題。
  • 理解薛丁格方程——堪稱最偉大的公式之一
    然後上述所描述的「概率場」是波函數ψ,滿足一個偏微分方程稱為薛丁格方程:在這個方程中,r意味著位置(x, y, z),是普朗克折減常數,E是總能量,是拉普拉斯算符:如果你了解偏微分方程。這些解表示所謂的「穩態」。現在讓我們簡短地討論線性代數。
  • 量子力學誕生120年了,它究竟說的什麼,五分鐘帶你搞懂
    波恩的概率解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和玻爾的互補原理,三者共同構成了量子論「哥本哈根解釋」的核心,而量子力學的核心方程則是薛丁格方程。他們構成了微觀世界的框架,影響了我們對於整個宇宙的認識,也左右了未來物理學研究的導向。
  • 狄拉克方程:「反物質」的先知,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調停者
    那個時候,為了反擊海森堡,1926年,薛丁格從經典力學的哈密頓-雅可比方程(使用分析力學中求解動力學問題的一個方程)出發,利用變分法(一種求解邊界值問題的方法)和德布羅意方程,最後求出了一個非相對論的方程,用希臘字母ψ來=代表波的函數,最終形式是:這就是名震 20 世紀物理史的薛丁格波動方程。
  • 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實質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
  • 薛丁格的貓:科學界最出名的貓,憑一貓之力解釋量子力學!
    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不喜勿噴,謝謝!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薛丁格的貓。(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 研究人員利用量子計算機模擬下一代鋰硫電池
    此外,他們還首次在量子硬體上演示,如何用IBM Q Valencia(高級訪問5量子位量子計算機)中的4個量子位計算LiH的偶極矩。IBM阿爾馬登研究中心(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員Jeannette Garcia指出,量子計算機的性能並不比傳統計算機更優異。
  • 量子力學為何如此詭異?
    哥本哈根學派的補刀「嫁接」,造成確定性的薛丁格方程「樹杈上」,開出概率性質的波函數「奇葩」,致使量子力學陷入無法自洽的困境。量子迷霧量子力學是繼相對論之後,20世紀物理學取得的重大的成果,也是被眾多的實驗所證實,描述微觀領域現象最精確的理論。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文章抽選關於量子力學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目的在於激發讀者思考量子力學的本質在哪裡。關於薛丁格,戴森評論道[4],大自然開的最大玩笑是-1的平方根。薛丁格1926年發明波動力學時將之加在他的波動方程中。薛丁格從統一力學和光學的想法出發。先此百年,哈密頓用同樣的數學描述光線和經典粒子軌道,統一了經典力學和射線光學。薛丁格的想法是將之推廣到波動光學與波動力學的統一。波動光學已經有了,但波動力學還沒有。薛丁格必須發明波動力學以完成統一。
  • AI攻破高數核心,1秒內精確求解微分方程、不定積分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文/慄子 魚羊來源:量子位(ID:QbitAI)大家都知道,AI (神經網絡) 連加減法這樣的簡單算術都做不好:可現在,AI已經懂得微積分,把魔爪伸向你最愛的高數了。
  • 薛丁格的佛與深度學習中的因果
    《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稱,辦公室的90後已經找到人生的新方向,宣布成佛,「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這是真真正正的梵境,是物我兩忘、無生無死、無真無假的量子存在。這已經無限接近薛丁格心目中的生命體驗(life):「......
  • 量子力學講了什麼?薛丁格的貓是怎麼回事?不懂這些你就落後了
    乍一聽感覺很荒唐,但就是這樣一個荒唐的問題,在量子力學的科學家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說呢?薛丁格的貓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目前人類的量子力學研究處於什麼狀態呢?我們這期視頻告訴你。帶你了解量子力學說到量子力學,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熟悉的也是正在運用的叫做經典力學。
  • 薛丁格的貓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薛丁格提出的貓的理想實驗並不是要證明什麼,而是表達對波恩統計解釋的不滿。微觀世界中物質的運動並不能用牛頓力學去描述。德布羅意給出物質波的概念後,德拜對薛丁格說「既然是波,怎能沒有波動方程?」沒想到薛丁格幾個月後真的給出了一個波動方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薛丁格方程。這個方程能夠很好的描述微觀世界中粒子的運動,其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足以和牛頓第二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相媲美。薛丁格也因這個方程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薛丁格方程不是推導出來的,更像是拼湊出來的。儘管薛丁格方程非常優美地解決了微觀粒子的運動,這方程的背後還有基本的問題困擾著物理學界。
  • 量子力學那點事兒華山論劍之二:薛丁格的貓
    老師兄薛丁格的波動方程猶如六脈神劍,天下莫能當,不過這位老師兄和段正淳差不多,四處留情,但無傷大雅,也就算了,最讓人高興的是天才少年狄拉克,居然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結合起來,算是送給愛因斯坦的一份大禮包。
  • 【物理故事】德布羅意與薛丁格
    浪蕩子弟德布羅意就這樣「攻讀」下了他的PhD(博士)。而按照當時歐洲的學術傳統,朗之萬則將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印成若干份分寄到了歐洲各大學的物理系。大約所有人都以為事情會就此了結,多少年以後德布羅意那篇「很新很有趣」 博士論文也就被埋藏到了檔案堆裡了。德布羅意大約也就從此以一個PhD的身份繼續自己的浪蕩生活。但歷史總是喜歡用偶然來開一些玩笑,而這種玩笑中往往也就順帶著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 量子科學著名的「薛丁格的貓」實驗是個偽命題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著名的量子物理實驗,假設把一隻貓放在一個由放射性物體觸發毒氣機關的箱子裡,這隻貓有50%是死是活的機率。我認為貓的死活取決於放射性物體的化學性質,並不取決於人的觀察意識。人的主觀意識並非影響和決定量子疊加或量子糾纏的主要因素,因為不打開箱子觀察一樣可以確定箱子裡面的貓是死是活,只要把這個實驗箱子做成透明的玻璃箱子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它過分強調人的主觀意識的能動性,承認意識決定物質,是與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唯心主義哲學命題,並不能回答和解析量子科學尚未突破的迷題。
  • 看起來沒什麼用的量子力學,我們為什麼非學不可?-虎嗅網
    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傳到德國,愛因斯坦表示說「很有意思」,德拜嘟囔了一句「總該有個波動方程吧?」而薛丁格  ,他早就對經典力學-經典光學之間的類比有深刻研究,很快就領會了德布羅意論文的內容。薛丁格於1925年聖誕節上了一個滑雪場,在那裡待了一周,得到了著名的薛丁格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