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郭海方
新時代漯河之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競爭力全面提升的基礎和關鍵,也是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濃彩的「重頭戲」。漯河市必須進一步發揮優勢,著力推動食品特色主導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逐步成為主體產業,農業現代化成為全省排頭兵。
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的主題。近年來,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和「兩個上臺階、四個走前列」的戰略目標,漯河市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貫徹「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重大要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深化「三鏈同構」,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掀開嶄新篇章。
「三大改造」 為工業賦能
在位於漯河市源匯區沙澧產業集聚區的河南樂通源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車間裡,不見傳統技術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機器人「站」在相應的機組,彼此協作,高效「工作」。今年前8個月,該公司利潤增長近5倍,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佼佼者。
位於舞陽縣的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累計投資72億元進行智能化改造後,人工減少90%,生產成本節約30%,噸合成氨節電1000千瓦時。今年以來,該公司營業收入、利潤、納稅金額同比均增長20%以上。
南街村集團、際華3515有限公司、三劍客奶業有限公司、叮噹牛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建成一批高度數位化、智能化的生產車間,實施改造的企業與改造前相比,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0%左右,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機械臂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漯河市堅持把智能製造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依託產業優勢,聚焦重點領域,實施主導產業大範圍成套生產線智能化改造行動、化工等重點產業數位化升級改造行動、機器換人專項行動、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行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行動等五大行動,加快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智能化轉型步伐,有力地推動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智能製造只是漯河市近年來強力實施智能化改造、技術改造、綠色化改造「三大改造」,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該市出臺《漯河市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系列激勵政策,市財政每年預算不低於1億元資金支持「三大改造」項目,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申報省級專項資金,2019年共爭取省級「三大改造」支持資金3750萬元;今年以來已累計爭取省級「三大改造」支持資金3349萬元,並落實配套資金支持682.99萬元。
實施「三大改造」以來,漯河市有63個項目入選全省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庫,「雙匯雲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入選全省10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對象,河南金大地入選全省智能工廠,平平食品「麵製品生產智能化車間」等5個生產車間入選全省智能車間。在「三大改造」帶動下,漯河市工業生產穩步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高。今年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1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呈逐月回升態勢。1月至9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3.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聯合體+農業專業園區」 挑起現代農業金扁擔
12月13日上午,在位於漯河市的河南美宜家食品有限公司,看著裝滿小麥、麵粉的車輛進進出出,該公司採購部經理廉順超非常高興:「有了聯合體,我們不僅與更多下遊食品企業密切合作,還依託家庭農場和種植合作社,建設了面積3萬多畝的優質專用高筋小麥種植基地,解決了優質原料的穩定來源問題……」
為實現優糧優種、優糧優收、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在以往4家小麥聯合體基礎上,今年漯河市又成立了包括漯河市美宜家小麥產業化聯合體在內的3家小麥聯合體和1家玉米聯合體,8家糧食聯合體的成員包括82家種植合作社、11家糧食收儲企業、8家糧食加工企業、32家食品生產企業和16家農業綜合服務企業。這些處於產業鏈上下遊的聯合體成員以利益聯結為紐帶,推行訂單化運作,其中7家麵粉企業今年已收購訂單小麥20多萬噸,生產工業專用粉30萬噸,籤下優質專用小麥種植訂單45萬多畝,有效保障了供應鏈的穩定性,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發展。
組建糧食聯合體的同時,漯河市還大力創建產業優勢突出、利益聯結緊密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推行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品牌化種養,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帶動農業全鏈條升級增值。以辣椒產業為例,依託10.8萬畝省級辣椒現代農業產業園,臨潁縣在育種端組建了漯河市辣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河南省小辣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種植端通過智慧農業系統全程管控辣椒品質,在流通端建成了26座千噸以上冷庫、100多座500噸以上冷庫的辣椒冷庫群,並招引了海底撈、老乾媽等知名辣椒深加工企業,構建了全鏈條辣椒產業體系。
建設「聯合體+農業專業園區」,是漯河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之一。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漯河市堅持「三鏈同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建成優質專用小麥基地110萬畝;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3個,引領全市形成了糧食深加工、肉類精加工、果蔬加工、休閒食品和飲料製造五大主導產業體系。在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業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的同時,漯河市「三產融合」發展成效明顯,現代農業的「金扁擔」越挑越結實。
電商物流逆風飛揚 服務業後勁十足
雖是仲冬時節,但位於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宇培(漯河)電商冷鏈產業園裡仍車來車往,一派忙碌景象。這個今年1月籤約、5月全面開工建設的項目,9月底已建成投用,依託12萬平方米智能冷鏈倉庫、現代化冷鏈及恆溫倉儲分撥中心,通過目前最先進的冷鏈S2B供應鏈服務模式,為食品加工類企業提供全程冷鏈供應鏈服務。依託香港宇培、圓通速遞、雙匯物流、大象物流、萬邦國際等200多家物流企業,該區已經形成涵蓋普通貨運、冷鏈物流、農產品批發交易等功能的現代服務業集群。
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漯河,依託獨特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快速發展的快遞物流業還與食品製造、農產品供應、電商等創新融合,有力推動了網絡購物、行動支付、網紅直播、網絡經濟等新業態新產業蓬勃發展。1至9月,全市實現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64.3億元,同比增長33.2%。中國(漯河)電子商務產業園線上交易額突破50億元。網際網路經濟的逆勢增長又反過來帶動了全市快遞物流業的提速發展,前三季度,全市快遞業務量達到9476.3萬件,同比增長64.1%,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漯河市也被國家郵政局正式命名為「中國快遞示範城市」。
快遞物流、電商等新興產業的逆勢增長,是漯河市服務業穩定運行的生動註解。今年以來,漯河市牢牢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連續組織開展3期「千企惠民促消費」活動,著力擴消費激活力、增動力穩運行,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復工復商復市,全市服務業增加值自二季度轉負為正以來,主要指標持續向好。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比上半年提高1.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新登記服務業市場主體38371戶,佔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的90.9%;全市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3.3%,較上半年提高14.3個百分點,佔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8.6%;100個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2.2億元,佔計劃投資的86.1%,服務業發展後勁十足。(轉自《河南日報》2020年12月17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