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導第二屆運博會
本屆運博會,是一個文旅融合發展、文旅精品推廣和美好生活共享的平臺。
「運河文旅精品展」、「運河文化創意展」、「運河美食文化展」三場主題展覽,集中推介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項目,集中宣傳旅遊、非遺、文博等文創產品,集中展示大運河名宴名菜和美食小吃文化,全面深度展現了豐厚的運河遺產和文旅資源。
本次運河系列主題展覽吸引了運河沿線37個城市參展,實現了運河沿線城市參展的廣覆蓋,而且參展企業眾多、參展項目豐富、參展業態多元。
此外,以無錫泥人阿福、阿喜為原型,設計製作了第二屆運博會吉祥物「福運來」「喜運來」,在主展館場地進行了互動展示,烘託了盛會的喜慶氛圍。
在「大運河文化旅遊產業合作論壇」「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兩場主題論壇上,專家學者、業內大咖圍繞文旅項目推介和投融資合作,聚焦文旅消費升級和文旅產業振興,共謀運河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攜手把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本屆運博會還成立了「大運河城市智慧文旅消費聯盟」,發布《2020年度大運河文化和旅遊發展榜(江蘇段)》《2019江蘇大運河文旅消費白皮書及2020 趨勢報告》和2020年度「消費者最青睞的江蘇文旅融合標杆項目」「消費者最青睞的江蘇運河名鎮」,取得豐碩成果。
點擊進入論壇小視頻
圍繞增加運博會國際元素,擴大與海內外各界的交流合作,打造運河城市文旅共同體。精心組織國際友人「水韻江蘇·運河行」活動,28個國家38個駐華使館、駐滬總領館的百餘位參會外賓遊運河、看美景、觀演出、嘗美食,親身感受了「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的獨特韻味。
美國、匈牙利、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國的運河城市紛紛發來對無錫舉辦運博會的祝福,荷蘭海牙藝術中心全程直播運博會盛況。
組織百佳入境遊旅行商「無錫運河行」文化旅遊推介會,全國88家入境遊主要組團社的101位負責人達成了「加強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延續壯美運河千年神韻」的共識,並發表了《無錫宣言》。
組織「行大運」騎行活動,全省300名騎手用低碳環保形式宣傳、推廣了運河文化。
組織「抖說運河家鄉美」抖音短視頻大賽,定製「抖在運博會」現場打卡地圖,進一步擴大了運博會的知名度。
本屆運博會主動適應「雲經濟」發展趨勢和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聚力數字轉型,發展智慧文旅,提供全方位、多終端、跨時空的數位化服務,傾力打造一屆高效低碳、時尚多元、互動共享的運博盛會。
採用線下線上融合的辦會形式,邀請央視新聞、新華社、荔枝、澎湃、新浪、網易、扎克等新媒體平臺,對所有重點活動進行了網絡直播,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就能走進運博會、參與運博會、享受運博會,極大拓展了各項活動的受眾面和參與度,實現了文旅傳播的時空普及和內容升級,延續了「永不落幕的運博會」。
充分發揮我市「數字經濟」發展優勢,在運博會各項活動中推出更多基於人工智慧的公共文化服務、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旅遊體驗服務、基於5G通信技術的文化娛樂服務,著力打造數位技術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無錫樣板」。比如,在三大主題展覽中,運用3D、5G、8K、AR、VR、全息等最新技術,構建數字信息集成化展示空間,讓觀眾滑動指尖就能欣賞運河美景、探尋運河美食、感受運河文化,用數字科技重塑了千年運河的生命形態。
設置運博會抖音互動區和網紅直播間,通過直播帶覽、帶遊、帶貨形式,全面展示運河資源和文旅線路,以創新性、體驗性、互動性的推介方式吸引了大批粉絲,進一步放大了本屆運博會的「流量經濟」。
精心製作「運河絕版地·無錫館」H5頁面,從國家級非遺、無錫名人故事、數字博物院、文化場館月、跨界新文創、無錫美食等六個方面展現了無錫歷史的深厚底蘊、無錫文化的獨特韻味和無錫生態的亮麗風景,動態展示、掃碼互動等新元素受到觀眾點讚。
開幕式是本屆運博會出新出彩的最大亮點,我們精心創排文藝節目,傾力打造夜遊古運河實景演出,高水平呈現古運河沿線11個展示點,讓嘉賓和遊客切身體驗了運河生活、感受了運河文化。
《運河四季》實景演出通過歌、舞、詩、樂、曲藝、戲曲等藝術形式,以四季節令與色彩的自然變化,形象展示了大運河全流域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風物之美,謳歌了一代代運河兒女為中華文明所譜寫的錦繡華章。
本屆運博會開幕式系列演出,在對傳統節目重新編創、賦予新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原創,原創節目數佔到全部節目數的三分之二;運用700架次無人機參與拍攝與表演,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均屬無錫首次。
認真做好古運河沿線的環境優化提升,圍繞12.8平方公裡的古運河度假區,以點為核心,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大範圍開展環境淨化、亮化、美化,重點建設夜間亮化景觀、四季花卉景觀,提供長期打卡的網紅景點。
在文藝演出上,為運博會量身定製運河主題舞劇《千年運河》,充分體現無錫元素,切實講好無錫故事,成功打造了具有無錫特色的精品力作;
點擊進入舞劇小視頻
交響合唱《大運河》以講述大運河故事為音樂線索,盡顯大運河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
點擊進入交響合唱小視頻
在環境布置上,既體現江南水弄堂運河之美,又提升運河絕版地的城市之美,動靜結合,移步即景,展現了城市精緻化水平。
結合地方文化元素,依託繞城而過的運河景觀、水岸舞臺,將戲曲舞蹈、詩詞歌賦等古典藝術融入江南運河靈動秀美的自然風光之中,通過全息影像等現代視覺技術進行生動呈現,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運河景、水鄉情、無錫味。此外,探索文創伴手禮開發,增加活動體驗性、互動性、國際性,給中外嘉賓特別是國際友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運河印象」。
當好東道主,以最高的工作標準和一絲不苟的態度,細緻周到落實好各項保障服務工作,營造喜慶熱烈的盛會氛圍,確保無錫主會場活動辦出高水準、辦出高質量。
成立運博會無錫主會場指揮部,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遊局、市公安局、梁溪區委區政府等37個成員部門協作配合,為本屆運博會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綜合保障。針對性制定細化工作方案,緊扣「食、住、行、迎、轉」五個環節,按照國際化、標準化、程序化的要求,認真做好聯絡協調和接待服務,共接待28個國家(地區)和國內10省(區、市)37個城市的2500餘名嘉賓,充分展現了無錫文明尚禮、熱情周到的城市形象。
同時,將運博會期間的安全生產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按照大型展會流程加強全過程精準防控,突出做好防疫安全、消防安全、設施安全、展覽安全、飲食安全等各方面工作,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點位,保障了本屆運博會安全、有序、順暢舉辦。
在全市範圍內實施「美麗運河行動」,深入推進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改善運河沿線市容環境,加強重點區域和重要節點的設施養護、景觀提升、包裝出新、淨化亮化美化等工作,開通環城古運河水上巴士,既全面展現江南水鄉古樸雅致之美,又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項目,給大家留下了最美「運河印象」。
專門成立運博會新聞中心,圍繞講好大運河故事,全力服務好新聞媒體報導工作,新華社、央廣、央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新華日報、江蘇廣電總臺、上海廣電、安徽廣電等省、市級媒體,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環球網、鳳凰網等網絡媒體,共50餘家媒體、近200名記者在錫採訪,從不同角度宣傳推廣運博會,全方位展示了「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無錫城市形象。
在全市主幹道、計程車、公交站臺、景區、星級酒店等公共場所,投放運博會海報、宣傳片、道旗、流動字幕等宣傳品,營造濃厚的運博會氛圍。加強主題宣傳推介和線上線下互動,通過微信、微博、無錫文化雲等新媒體平臺,讓市民群眾全面及時了解活動動態、訂票信息,把運博會辦成「百姓的盛會」。
感謝各位嘉賓,
出席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希望本屆運博會給您留下美好印象,
歡迎您再次光臨無錫!
部分攝影:龍歌,陳嵐峰,百工造物,無錫觀察,無錫廣電,現代快報、梁溪發布等
1、本公眾號的採編或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並請註明出處。
2、本公眾號所轉載的文/圖/音視頻等,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屬於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僅作分享。
3、本公眾號所轉載內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不願意在此刊登,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