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楊林花在基層調研民眾就醫情況。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太原5月22日電 題:全國人大代表楊林花:讓鄉村醫生力量強起來
作者 範麗芳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因多數醫療機構的不正常運行,民眾看病就醫成了難題,鄉村醫生「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凸顯。「我們依託在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韓北鄉石圪垤村成立的鄉村醫生教育培訓基地,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幫村醫、村民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楊林花說,要讓鄉村醫生力量強起來,時刻守護基層民眾健康。
抓住關鍵問題幹:讓鄉村醫生成為村民「健康守門人」
楊林花長期關注基層就醫難題,曾多次組織醫務人員到鄉村義診,在得到村民認可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為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楊林花將石圪垤村定為實踐研究示範點,多次深入調研,對鄉村文化、風俗、飲食習慣、醫療衛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了解。
2018年5月13日,楊林花在石圪垤村義診結束後和村民深度交流,「也就是這次,首次提出創建鄉村醫生培訓基地構想,聚焦在因病致貧問題上,怎麼將『末端治療』變為『源頭治理』,怎麼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怎麼讓優質醫療資源在鄉村落地生根」。
2019年4月,楊林花的建議《關於加強鄉村醫生培養,努力提升基層醫務人員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被列為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重點督辦建議;同年5月12日,由民革山西醫科大學總支牽頭組織,「鄉村醫生教育培訓基地」在石圪垤村揭牌。?
這是山西首次創建鄉村醫生教育培訓基地,旨在通過培訓和義診、講解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讓省城優質醫療資源在農村落地生根,讓鄉村醫生成為村民「健康守門人」。
從實際出發乾:用村民聽得懂的話科普健康
農村地區的自然條件千差萬別,資源稟賦、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這就決定義診、培訓的工作重點、方法舉措不能「千篇一律」。
「以前基本是直接到基層義診,沒有前期溝通環節,在石圪垤村實踐時,改變了以往的做法。」楊林花介紹,首先通過村醫了解村民需要哪方面專家,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人員,提高義診精準度和有效性。
在石圪垤村調研時,楊林花發現村民許多病因是長期生活習慣不合理造成的,她決定開展健康講座,「我們的專家一般下很大辛苦準備課件,但在村裡講課時,效果不佳,一是語言溝通有障礙,二是準備的課程專業性太強,老百姓聽不懂。如果我們通過培訓村醫,讓村醫用當地語言和村民易接受的方式去講解,效果更好。」
針對農村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情況,楊林花從預防入手,聚焦大醫院資源優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編寫了村民能看懂的《鄉村醫生應知應會手冊》,普及健康知識,「希望從醫者能堅持初心,久久為功,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與時俱進地幹:「網際網路+」提升就醫服務獲得感
2020年,因疫情原因,各項工作延後,為儘早開展工作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能力,楊林花通過武鄉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建立鄉村醫生能力提升群。截至目前,進群人數達190人,除20名醫療專家和管理人員、20餘名鄉鎮衛生院醫生外,村醫達100多名。
上述方式為基層衛生人員搭建了交流學習平臺,專家提供學習資料,村醫將患者病情及時上傳,第一時間得到專家會診,「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也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楊林花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繼續探索鄉村醫生工作、考核和管理機制,突出科學性、合理性、操作性,培養一批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新時代鄉村醫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