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經濟全球化、新發展格局和RCEP協定?

2020-12-24 中國網

——在海外發展協會2020年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

 

文丨周力  中聯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經濟全球化問題,其實是最近幾年我們大家最為關心也對我們形成困擾最大的問題。經濟全球化,從理論上說,是政治經濟學問題。從實踐上講,則是世界經濟秩序的運行機制問題。它關乎各國經濟發展的順利與否以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直接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

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8年合寫的《共產黨宣言》中,就根據他們對19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和資源配置變動情況的觀察,作出了經濟全球化已經在世界範圍內起步並將得到快速發展的論斷。按照他們的觀點,資本主義生產,即資本附加在產品和勞動力身上的生產與再生產,隨著規模和範圍的不斷擴大,客觀上要求從工場手工業發展為機器和大工業,再成為社會化的生產。而社會化的生產又需要有日益擴大的分工作為保障,作為前提。緊接著我們看到,分工特別是國際分工越來越廣泛的發展,加速了商品、資金、信息和勞動力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加快了知識、技術、文化傳播與擴散的速度,密切了各民族國家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賴,提高了人類所需的各種物質資源在全世界配置使用的效率,從而在加快生產發展的同時,也使社會財富不斷增加和人們生活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源配置的全球化過程,必然導致生產和資本的跨國化國際化,展現出各國不同的生產關係在全球範圍內相互碰撞和相互滲透的過程。兩個過程相伴相生、如影隨形。競爭越來越受到壟斷的限制。當發展深化到一定階段,特別是當世界市場逐漸成為統一市場的時候,生產力的社會化便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架構,要求對全球經濟加強治理,以解決世界經濟秩序的運行機制問題。這包括成立全球性經濟組織,制定統一的經濟規則,並且根據形勢變化不斷地完善治理體系等等。一時間產生各類「跨國界組織」或國際組織。現在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世界貿易組織(主要負責全球貿易、投資和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秩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主要負責全球經濟金融秩序)、萬國郵政聯盟(包括負責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國際合作秩序)以及二十國集團(從「西方治理」轉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的機制)、石油輸出國組織(主要負責主要產油國的石油生產與銷售秩序)等等,都屬於這類全球性的經濟組織。

我們經常說,要破解全球經濟治理的困局,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那就必須維護以世貿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在這方面,國際社會是有明確共識的。本月召開的幾次重要大型國際會議,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例如,11月10日發布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理事會莫斯科宣言》、11月17日通過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莫斯科宣言》兩個重要文件,都用了大量篇幅強調,要「繼續維護和鞏固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開放、透明、公正、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威脅世界經濟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再看11月20日通過的《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吉隆坡宣言》中重申,「支持各方同意的世貿組織規則,增強國際貿易往來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呼籲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還有11月23日通過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宣言》也說得很明確:「我們致力於實現自由、公平、包容、非歧視、透明、可預期和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並保持市場開放」;「致力於加強以強勁的、以份額為基礎的、資源充足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核心的全球金融安全網」。

上述四個文件都明確表達了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國際經濟、金融和貨幣體系改革,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更加自由便捷流動的基本立場,強調只有在開放融通中才能實現互利共贏。這些,可以說就是國際社會對川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的有力回擊,展現出了人間正義。

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最初是在今年五月下旬習主席會見全國政協經濟界委員時提出來的,以後又多次提出。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中國十四五規劃以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發展戰略,強調要把堅持擴大內需作為發展的戰略支點。這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新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必然選擇。

這裡面至少有以下幾層關係。一是要依託強大的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等各個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二是要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三是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四是要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五是要進一步對外開放,包括實施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創新貿易發展形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等等多個方面和領域。

正因為如此,習主席說,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那麼,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經濟全球化是什麼關係?這個問題可能是外國朋友最為關心的問題。我們一貫認為,經濟全球化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必經的一個歷史階段,其存在和發展與否,並不以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現在,在川普政府實施「美國優先」政策、不斷退約毀群並對多國使用「長臂管轄」制裁的情況下,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化發展進程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礙。面對這股逆流,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根據自身的特點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堅持創新在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著力釋放內需潛力,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同「一帶一路」建設、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結合起來進行,努力為世界經濟復甦作貢獻,並推動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關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11月15日,中國與亞太地區14國籤署了這個協定,並承諾儘快予以批准。協定從提出到籤署,歷時8年,足見事情的重大與重要,引發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與評析。可以肯定,協定的執行將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有關這個協定的具體內容以及未來實施可能遇到的問題,坦率地說,我們現在還在學習和感受之中。不過,協定在第一章強調的四點目標非常全面,對我們了解協定的作用和意義很有幫助。這就是:各締約方承諾,要在照顧締約方中最不發達國家所處發展階段和經濟需求的前提下,「共同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以及互惠共贏的經濟夥伴關係合作框架,以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增長,並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另外三點則分別講了要通過逐步取消締約方之間涉及所有貨物貿易方面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通過取消服務貿易方面的限制和歧視性措施,以及在區域內創造具有競爭力的投資環境,來得以實現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者的便利化和自由化。

這意味著,RCEP將成為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成為區域經貿規則的「整合器」,並實現高質量和包容性的統一。毫無疑問,它將有力提振各方對經濟增長的信心,將顯著提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也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

中方對這個協定給予高度評價。李克強總理說,「RCEP的籤署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這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中國在成功控制疫情後快速恢復經濟,前三季度實現了正增長。這充分證明中國經濟有強大的韌性和潛力。現在中國各地,各行各業,都在加緊復工復產。人們都在努力思考如何創新,如何更好地提高產品的質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何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如何把市場做得更大更好。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今天的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習近平主席近日宣布,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再一次表明了中國繼續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勇氣。中國將從世界汲取更多的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的發展更好地惠及世界。

 

相關焦點

  • 從RCEP看新型經濟全球化 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成果亮眼
    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加速了這一趨勢。世界經濟陷入低迷,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公平和效率、增長和分配、技術和就業等矛盾更加突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考題格外嚴峻。所幸,仍有陽光穿破烏雲。2020年11月15日,東協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自貿區誕生了。
  • ...院伍超明:在未來,世界經濟格局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相互交織的局面
    大家對逆全球化討論也比較多,Ray Dalio提出」以開放自由貿易為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自給自足、緊張的局面是未來環境特點」,您是否認同這樣的觀點?未來世界經濟格局會是怎樣的?全球產業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伍超明:這個問題非常好,也是非常的尖銳。大家爭議對此也比較多,在這裡談一下我個人的想法。
  • 張明:緊抓RCEP機遇 塑造新發展格局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明 陳胤默構建以中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舉措。這既是應對國際環境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舉措,也是轉換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內在要求。
  • 捍衛經濟全球化中國躬身篤行
    「我們希望各方能夠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積極推動多雙邊合作實際上,無論經濟全球化遭遇怎樣的逆流,中國都一直在高舉自由貿易大旗,以一項項實際行動向全世界釋放合作共贏的積極信號--在今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表示,中方對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持積極開放的態度。
  • RCEP推動我國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一體化大市場將釋放巨大潛力
    (新華社發)       □ RCEP的籤署,將為我國在新時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       □ RCEP籤署國都獲得了一部分新的市場,亞洲內部各國市場的隔離也被進一步打破。
  • rcep是什麼意思?rcep有什麼好處?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時間實際上開始於2012年,發起方為東協十國,協議最初是採取「10+6」的模式,除東協十國之外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印度六國,其中印度在2019年談判接近尾聲時宣布退出RCEP,因此本次達成的實際上是「10+5」模式的貿易協定。
  • rcep指的是什麼意思?rcep的影響力有多大?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上午11時45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2020年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的組織下正式籤署。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6個國家參加,該談判從2012年11月正式啟動,歷時8年,其中印度因「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暫時沒有加入協定。
  • 人民日報:關鍵時刻更要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
    「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這是看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式,也是繼續推動開放合作,使經濟全球化繼續為增進人類福祉服務的重要基礎
  • 中國新發展格局起好步 世界經濟復甦更有力
    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等要求,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為世界帶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預期與共贏機遇。作為外界觀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部署的重要窗口,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關注。
  • 「雙循環」格局下航運如何全球化?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是否意味著摒棄全球化?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並且,全產業鏈對於航運業顯得更為重要了。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今年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與達沃斯論壇的中國主張一脈相承,成為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最新方案。三、把握疫情後經濟全球化新動向,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不追求一枝獨秀,不搞你輸我贏,也不會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世紀之問:如何認識和應對經濟全球化格局的巨變
    中國所主張的「和而不同」應是世界格局演變的必然趨勢,「融而不同」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可行方向。經濟學要以新的範式和視角觀察經濟全球化的新格局。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將進一步增強相互之間的包容性,這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發展都是很有利的。正是這樣才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經濟全球化可以追求的目標。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提出「三項原則」和「五項主張」,推動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累計與26個國家和地區籤署19個自貿協定,特別是新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15個成員國總的人口、經濟、貿易均佔全球約30%,不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深化的標誌性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 經濟大家談|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國內市場
    為了適應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大變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再一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妥善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發展應注重培育國內資本和國內市場,並通過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手段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
  • 人民日報:關鍵時刻更要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這是看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式,也是繼續推動開放合作,使經濟全球化繼續為增進人類福祉服務的重要基礎
  • 國際銳評丨中國新發展格局起好步 世界經濟復甦更有力
    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等要求,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為世界帶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預期與共贏機遇。 作為外界觀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部署的重要窗口,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關注。
  • 智庫觀察|RCEP是重振全球經濟和反對保護主義的有力工具
    ,是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建設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亞太地區涵蓋範圍和領域廣泛的兩大自貿協定,RCEP將和CPTPP共同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和經濟全球化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和示範效應。|堅持對外開放,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各國利益高度融合,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
  • 國際銳評丨中國新發展格局起好步 世界經濟復甦更有力
    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等要求,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為世界帶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預期與共贏機遇。 作為外界觀察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部署的重要窗口,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關注。
  • 廈門金磚峰會將凝聚全球化發展共識
    餘南平:金磚國家經過十年發展後,怎樣看待金磚發展是一個重要問題。    一、從單體角度來講,五個國家經濟增長模式、要素、潛質、動力、機制都有所不同。2006年,金磚國家發展伊始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全球經濟處在高速增長狀態中,美國和歐洲也處在金融化和泡沫化過程中,那時的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成色和「底氣」並沒有凸顯。現在看來,金磚國家可以說是全球經濟的引擎,增長成色和發展潛力不可質疑。
  • 美國孤立主義新發展及其對全球化的影響
    在國際和國內形勢相對不利時,美國孤立主義便會高漲。以川普贏得總統大選為標誌的美國孤立主義浪潮,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反映了美國國內以及美國和世界關係的新變化。美國孤立主義的重新抬頭,會給全球化的未來發展以及全球化的動力、理念和利益分配等帶來一定變化。但基於美國國內體制、雙邊層面和國際層面的多重製約因素,美國孤立主義思潮及川普政府對全球化的消極態度,對全球化所能形成的負面影響有限,不宜過分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