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赫(資料圖)
馬爾地夫選舉委員會當地時間9月24日公布大選結果,反對派候選人薩利赫獲得58.3%的選票,贏得大選,將成為下任總統。
有輿論指出,薩利赫被西方和印度媒體普遍稱為「親印」領導人,而前總統亞明則被指為「親華」總統。因此這樣的大選結果公布後,不少外媒又開始「活躍」了起來。外界紛紛猜測中馬關係或將迎來拐點。
美國媒體稱,中馬兩國關係因此次選舉結果而變得前途未卜。報導聲稱,馬爾地夫反對派在選前強調一旦當選將重新審議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馬爾地夫的眾多投資項目,包括擴建機場、修築橋梁等,擔憂馬爾地夫掉入「債務陷阱」。英國《衛報》24日報導稱,這次選舉結果將產生地緣政治影響,薩利赫曾承諾恢復和印度的關係,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面對外界的種種猜測,中方卻淡定自若。9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祝賀薩利赫當選。中方尊重馬爾地夫人民的選擇,希望馬爾地夫保持穩定與發展。耿爽也強調,希望馬方能夠保持相關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中國企業在當地的運營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西華師範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龍興春對參考消息網記者說,在亞明總統在任期間,中國和馬爾地夫合作緊密,包括籤署中馬自貿協定、修建中馬友誼大橋等。但這些合作計劃的制定是基於馬爾地夫當今發展需求和互利互惠原則,而非因為政府存在「親華」的傾向。
龍興春指出,薩利赫走馬上任後,馬爾地夫的對外政策肯定會做出一定的調整。加強和印度的合作現在看來是新政府的一個選項,但是這並不會影響馬爾地夫和中國的關係。中馬合作有長期的傳統和現實的成果,誰上臺也改變不了兩國互惠互利、發展共贏的大趨勢。同時,必須注意到,中國和馬爾地夫的合作主要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兩大領域展開。在這兩大領域,中印兩國並不存在過多的競爭關係。
馬爾地夫政局生變,有外媒藉機炒作稱,過去一些國家發生政黨輪替後,有個別同中國合作的項目受到嚴重的影響。
對此,龍興春認為,政府的更迭是很正常的現象。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可能會因此面臨變數。對此,中國方面應在合作前對對象國做出一個詳細、全面且長周期的評估。這要求中方不僅要從政治變化角度考慮,還要全面顧及到法律法規等方面。一旦出現問題,可以通過相關國際法保護自身利益。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推行多年,中方一直在合作中按照公開透明的國際規則辦事,抵抗風險的能力在不斷增強。相信中馬兩國未來的合作,也會繼續推進並且不斷加深。(湯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