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一個「精神病」藝術家填寫缺失的愛

2020-12-13 騰訊網

[摘要]草間彌生對自己的定義卻是:我只是一個「精神病」藝術家。雖一生都在跟幻覺抗爭,也借用幻覺成就了自己非凡的名聲,作為個體,草間彌生晚年的顏色,填寫的卻是童年空白了的記憶與缺失的愛。

裝置《天堂之梯》

最新畫作「我的永恆靈魂」系列

草間彌生作品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從韓國大邱移師中國上海。上一站33萬人次的造訪量,落到上海當代藝術館館長龔明光的眼裡,三個半月的展期,希望能放大10倍。因為這裡的人口密度更大,視野也更趨國際化。開幕當天,現場逾3000位觀眾,欣賞了101(組)件草間彌生的繪畫、雕塑、裝置和影像作品。其中,「無限鏡屋」更是直接將公眾帶進藝術家標誌性的「致幻」世界。而展品的體量之大,近乎周全地涵蓋了這位日本藝術家60餘年來的創作主題。可以說,這是MoCA於2013年度舉辦最具分量的一次展覽。

1998年,策展人金善姬在日本東京的大田藝廊(Ota FineAr ts)初識草間彌生。憶起當年,藝術市場蠢蠢欲動,草間彌生的光環遠不如今日耀眼。但第一印象,頗為特別。「一般人在展覽開幕上總會跟你寒暄幾句,但她不是。有點害羞,遠離人群,一個人坐在一邊,像在沉思。」

上世紀70年代初,草間彌生離開美國,帶著一身的恍惚與疲憊回到日本。幾年後,精神狀態不佳的草間彌生入住位於新宿的療養院。至今,每天往返於療養院與工作室的生活,已持續了30餘年。先後四次造訪的金善姬這樣描述草間彌生的工作室:那是一座四層的小樓,配有電梯,布置精巧。一樓擺放了她的藝術作品,畫作都以圖書的方式陳列,就像一個顏色斑斕的圖書館。雖已年過八旬,但她依舊勤奮,每天堅持創作。有些小畫,一天就能完成。另外,還有八九位員工輔助工作室的日常運營。

從第一次的會面,到今天亞洲巡展的策劃,金善姬與草間彌生的交際也只泛泛。一直獨身的藝術家,沒有朋友,也早早的遠離家人,甘願沉寂在虛實交錯的點線與鏡面之中。MoCA的現場,你或許可以在光怪陸離的熱鬧裡,嘗到一點怪婆婆的無限延展的永恆的孤獨。

城市的定製

10歲開始畫「Dot Obsession」(圓點),20歲創作「net」(無限的網),當這些被調侃為患有「密集恐懼症」的藝術作品,大量出現在裝飾品、印刷品及奢侈品上時,點點與南瓜即成為草間彌生在國人心中的標識性印象。而《天堂之梯》《無限鏡屋》《我在這裡,卻了無一物》這些裝置及空間作品,難得一見。於是,這也成為MoCA展廳中,被造訪最多的角落。

一樓的兩件「鏡屋」,分別藏匿在波點偏執的紅色大南瓜及拉開暮簾後的黑匣子裡。後者的「靈魂波光」,直接引入不斷膨脹的宇宙。方形的小屋,地面是水,四面環鏡,大小不等的圓點,不時散發變色的螢光。無限、延伸、輪迴、消失,眼睛帶動身體,告訴你,這就是草間彌生執迷不悟的幻象的真跡。

二樓的潔淨之屋,通體白色。今天再去,想必已被觀眾「打造」得奇形怪狀。與之呼應的是三樓《我在這裡,卻了無一物》。兩件空間作品,均為上海度身定製。這是草間彌生回到日本後的創作。現地作品的概念是融入當地生活,按當地文化布置,物件也都在當地選購。每一次的展出,規模與物件都不同。房間內的電磁爐、電飯煲、自行車,都非常的上海味道。MoCA的工作人員也都紛紛解囊,將自家的物品捐獻出來。今天你和同伴們在白色小屋用圓點貼紙肆意粘貼的道具,其實早已染上十幾年的生活氣。雖概念相仿,《我在這裡,卻了無一物》的意境完全不同。閃著紫色幽暗的光,房間裡的每一處家居和角落皆被螢光的波點覆蓋。「I’m here, but nothing」,身處其境,已成全了作品「自我消融」的意圖。

這是策展人之一的王慰慰很喜歡的作品。「其實,這作品的靈感源自草間彌生的幼年時期,因為受到精神幻覺的困擾,她曾說聽到過植物對她說話。所以,現在就以這種簡單的方式呈現她的幻象,也為觀眾營造一種特別的幻象。」

亞洲的多樣性

亞洲群展的特色是「多樣性」。

金善姬介紹:我們更關注草間彌生近期的作品。她的繪畫風格幾乎從開始到2004年,未有太大的改變。而近期,卻有明顯的不同。比如,顏色很鮮豔,不像以前只用紅、黃、黑或白。作畫的時候,一般藝術家會調和多種顏料,直到出現自己想要的色彩。但草間彌生是直接蘸上那些高飽和度的顏料,就像孩子畫畫那樣,所以她的顏料總用得很快。另外,她喜歡坐在輪椅上,將畫板平放在桌子上創作,然後順延四邊,轉上一個圈。她事先不會設定或勾勒草稿,所有的構圖和細節,都在她的頭腦裡。她下筆很快,掌控力極佳。有時胳膊酸了,就讓助理幫她按摩幾下,再埋頭苦幹。最後一步也頗為有趣。完工後,她會將畫作高掛起來,找到認為最好的正面角度,這才大功告成。

最新繪畫系列「我的永恆靈魂」,每一幅畫作的名字猶如詩歌:《春之覺醒》《太陽的光耀》《在歡愉的天空下》……叫人浮想聯翩。南瓜、波爾卡圓點、小女孩、眼睛、雨傘、類似古老壁畫的太陽神,熱鬧的主角充滿畫布。據說,這一系列已多達310餘件。

50幅《永恆的愛》系列,是草間彌生創作於2004年至2007年的作品。用馬克筆畫上不斷重複的眼睛、側臉、圓點、波紋、旗幟、蝴蝶、花朵、嘴唇,還有牽著狗或提著手袋的女人,這些千奇百怪的造型,好像浮遊生物一般遊進藝術家的腦中,再接通完美的布局,重新進入觀眾的視野。無限,也交替地輪轉著……

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在那個思潮迭起、魚龍混雜的反戰年代,草間彌生一頭扎進紐約的當代藝術圈。那是當代藝術家最好的年代。身穿和服的草間彌生,大舉「前衛」的旗幟,與安迪·沃荷、克拉斯·奧爾登堡、賈斯培·瓊斯一躍成為紐約最耀眼的明星。她藝術生涯裡的大部分成名之作,皆創作於「紐約時間」。許多評論人將草間彌生劃入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等等,而草間彌生對自己的定義卻是:我只是一個「精神病」藝術家。雖一生都在跟幻覺抗爭,也借用幻覺成就了自己非凡的名聲,作為個體,草間彌生晚年的顏色,填寫的卻是童年空白了的記憶與缺失的愛。

相關焦點

  • 草間彌生:最愛南瓜的藝術家
    草間彌生,最愛南瓜的藝術家?  文:Elva  來源:外灘畫報  童年的草間彌生對萬物充滿好奇,比如閉上眼睛的奇妙光暈、鮮花、還有南瓜。她還記得曾經相遇一顆連著藤蔓的南瓜,這顆南瓜還開口跟她說話。  從此,圓潤茁實的南瓜成了草間彌生的最愛,「它們摸起來柔軟,顏色和形態又十分有趣。」
  • 草間彌生 用波點造夢
    在英國《泰晤士報》評出的「二十世紀200名最偉大的藝術家」中,草間彌生位居前列;在紐約藝評界看來,草間彌生是比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擁有更大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女王。    12月15日,草間彌生帶著她在中國的首次個展《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來到上海當代藝術館。
  • 草間彌生為了最重要展覽 第一次離開居住12年的精神病醫院
    被稱為是「60年來世界上最有趣、最迷人的一位藝術家」,82歲的草間彌生將迎來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個展覽——英國Tate現代美術館的大型回顧展,這也是草間彌生在西方的第一個大型回顧展。為了2月9日開幕的這個展覽,草間彌生第一次離開居住了12年之久的精神病醫院,於本周二來到了倫敦。
  • 「精神病畫家」草間彌生:一生用藝術治癒童年,因畫圓點名譽全球
    很多人在評價草間彌生時,都會帶有自己對她的看法。但無論是褒,還是貶,都無法描繪出草間彌生這複雜而又離奇的一生,以及她獨特的藝術風格。「精神病畫家」和「圓點女王」,這似乎就是人們對於草間彌生最深刻的印象。顯而易見的是,這兩個標籤,已經貫徹了草間彌生的整個人生。
  • 「裸露」「非法」「被驅逐」——瘋狂的草間彌生
    相信大家都知道草間彌生,她是日本的一位前衛女藝術家,尤其是她的「圓點」作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為眾人所熟知。對她有一定了解的網友們,都知道草間彌生患有精神疾病,她的藝術成就幾乎是基於其「精神疾病」的,又被人稱作「精神病藝術家」。
  • 草間彌生、大衛·霍克尼等藝術家發聲:病毒不能取消春天!
    :四海聚一家」線上公益演唱會巨星隔空攜手共唱讓我們心潮澎湃而在當代藝術領域也有許多大咖用作品發聲草間彌生發表詩歌草間彌生:全世界一起與怪物戰鬥草間彌生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怪婆婆等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草間彌生複雜多變的一生。這位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近日分享了一首詩歌《草間彌生致全世界》。
  • 草間彌生:我的一生都通過藝術來表達愛
    打開搜尋引擎,輸入:「草間彌生 愛」,會發現除了「波點女王」、「怪婆婆」、「精神病藝術家」,另一個總和藝術家草間彌生這個名字共同出現的,就是「愛」這個詞了。I Love Me《Yayoi Kusama: I Love Me》是一部講述了草間彌生在一年半時間裡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故事的紀錄片,是對草間彌生生活的完整實錄。片中呈現了她創作於2004-2007年的單色系列《愛是永久(Love forever)》一共50張作品的創作過程,以及最終完成的珍貴瞬間。
  • 草間彌生 世間萬物,皆是圓點 | 佳作重讀
    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怪婆婆等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草間彌生複雜多變的一生。這位日本國寶級藝術家,2014年接受了我們的專訪。「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圓點和她的精神病一樣,成為草間彌生身上最深的印記。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日本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她複雜多變的一生。1960年代,亞洲女子草間彌生是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影響力堪與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匹敵。40年前,她回到東京,住進精神療養院,銷聲匿跡。1993年,她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重出江湖,確立了自己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
  • 草間彌生:強迫症藝術家
    草間彌生:強迫症藝術家 今日是前衛藝術女王草間彌生九十歲大壽。毋庸置疑,草間彌生是在世最重要的日本女性藝術家,她的藝術難以歸類,創作媒介包括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藝術、環境藝術、行為藝術,還會寫小說和設計時裝,美學風格遍及極簡主義、普普藝術、女性主義藝術等,她就情願形容自己的作品屬於「草間藝術」。草間藝術最為人熟悉的還是迷幻圓點,靈感源自她因神經性視聽障礙而產生的幻覺。
  • 草間彌生:在精神病中創作的波點藝術女王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1929年在藝術家這個群體裡,草間彌生並不能完全算作一個另類。在她之前,受困於、也受益於精神狀態和視覺幻覺的還有我們更加熟悉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梵谷。頂尖水平的藝術創作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痛苦,是作者對於自己靈魂和思想的剖析、展示,如同我們看到凝結糾纏的油彩就會想到梵谷一樣,看到富有震撼力的密集波點就會想到草間彌生。
  • 草間彌生,不止圓點的人生
    儘管如此,她仍然拒絕被定義為任何主義、流派或運動的藝術家,她形容自己是「精神病藝術家」。在那些夢境一樣的幻象作品之下,隱藏著草間彌生曲折離奇的人生。 Kusama at age seven, 1935-36生於富足的日本家庭,草間彌生的童年充滿陰鬱和創傷,並沒有多少笑容。
  • 草間彌生:走近南瓜感受她的幻覺
    無論藝術評論人士如何為她的作品加上各種詮釋和定義「主義」,草間彌生只把自己描述成一位「精神病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近年來頻頻在中國各種藝博會雙年展上出現,《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記者在日本對這位在西方波普藝術史上與安迪·沃霍爾一起見證藝術史的藝術家進行了簡短訪談。
  • 草間彌生被評最受歡迎藝術家
    [摘要]草間彌生的全球巡展去年吸納到200萬觀眾。《藝術新聞報》日前公布了由其統計的2014年度全球博物館參觀統計數據,草間彌生的全球巡展去年吸納到200萬觀眾,她也因此成為去年最受歡迎的藝術家。草間彌生。86歲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在全球的巡展去年總共吸引到200萬參觀者,這也使其成為2014年全球最受歡迎的藝術家。
  • 「美術大事記」草間彌生——我希望掀起一場革命
    請點擊輸草間彌生(Yayoi Kusama)89歲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一個富裕家庭,家族經營種子生意一百多年。1948年,19歲的草間彌生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學習繪畫。1957年,草間彌生移居美國,並開始前衛藝術創作。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這位和荒木經惟一起被批評為日本壞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8歲,用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來不斷證明自己,並和安迪·沃霍爾、小野洋子等先鋒藝術家見證了當代藝術史。
  • 草間彌生:一個不愛笑的怪小孩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不是藝術家草間彌生,而是一個永遠不愛笑的怪女孩。在她看來,草間彌生所謂的幻覺都是在胡說八道,而畫畫更不是富家女應該做的事情,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收藏藝術品的人」。母親毀掉草間彌生的畫布,罰她和工人們一起幹活,經常把她關起來。「每天打我,還踢我屁股」,強烈的恐怖感讓草間彌生的精神接近崩潰。
  • 草間彌生的內心宇宙:愛與和平終將永恆
    本報記者 許望 上海報導  南瓜、波點、無限鏡屋,當這些元素匯聚到一起,立刻指向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藝術家——草間彌生。  去年國內多個城市曾出現假借草間彌生之名舉辦的展覽,藝術家在遺憾之餘也採取了法律手段維護權益。現在,真正的草間彌生展終於來到中國。
  • 藝術家草間彌生以疫情為題的的短詩創作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都是受到疫情影響的藝術家一個。草間彌生給全世界的信有感於此情勢,草間彌生於日前在藝術網站Victoria Miro上發表一首首詩。內容大致道出她對這次疫情的感受,變成病毒可以是一個怪物,用詩句來向這個怪物傳遞訊息,希望它能好好傾聽並早點消失-字裡行間就像草間彌生本人一樣怪異可愛又充滿情感。
  • 謎樣的草間,令人眼花繚亂的彌生
    為什麼草間彌生這麼吸引人?是什麼使她今天在全球所到之處必然帶動人潮?是什麼使草間彌生那麼迷人?首先,草間彌生從來都認為:「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更有才華,我是最棒的。」她「大言不慚」地認為她是最偉大的藝術家,勝過畢卡索,當代人當然沒人可以與她相比,她是唯一僅有最棒的!
  • 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圖)
    1965 年在紐約 Castellane 畫廊「無限鏡屋」展覽現場 Ota Fine Arts, Tokyo 授權刊登  專訪草間彌生:精神療養院裡的日本藝術天后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
  • 草間彌生2019上海大展倒計時 藝術家親自創作,經典再現
    草間彌生是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日本前衛藝術先驅,亦被譽為在世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歷經70餘年創作,有「波點女王」之稱的她以極具感染力的前衛藝術實踐、極富傳奇色彩的藝術人格風靡世界。 「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由草間彌生為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量身定製」,是一場全新的殿堂級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