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關注我們,洞察家族財富管理
Photo by MD Duran on Unsplash
1.
根據最新發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有8所是美國大學。美國高校在世界精英教育版圖中的統治力可見一斑。
但在美國高校瘋狂吸收全世界最頂尖人才的同時,它們在美國國內卻不斷遭受非議。如今,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衝刺階段,以常青藤盟校為代表的美國名校發現,自己的總統正在帶頭向自己發起潮水般的攻勢。
在這場空前的較量中,美國各大名校已被美國保守派描繪為「左派洗腦基地」、「自由主義集中營」、「世俗化堡壘」,是對經典美國價值的背叛。
「現在看哈佛校徽,再也看不到那些經典的拉丁文了,這就是所謂的啟蒙運動後,人類慢慢走上的道路吧。」一位常春藤畢業、因此不願透露姓名的議員對媒體表示,哈佛世俗化的變遷,反映的是常春藤的整體變化,這裡批量生產著全球主義的自由派精英,保守主義者已經意識到,不能再繼續放任這片「域外之地」了。
《華盛頓郵報》援引一位資深共和黨分析人士稱,美國那些臭脾氣的大學教授,正把最優秀的年輕人拼命「向左扯」,這在大選年是非常致命的。最新的多項民調顯示,大約只有超過15%的美國大學生表示,自己今年會把票投給川普。
川普政府最近為此徹底爆發了。
2.
說到批評美國精英大學,川普政府最近可謂火力全開。
近幾個月裡,它指責耶魯大學歧視白人和亞裔美國人申請者,並反對哈佛大學的平權行動政策;它威脅要將課業全在網上完成的留學生驅離美國,這一政策對哈佛和其他頂尖研究型大學的影響非常大;就在最近,它又開始對普林斯頓大學進行民權調查,因為該校校長在一封信中表達了對系統性種族主義的擔憂,並誓言要與之戰鬥到底。
《紐約時報》評論稱,任何一個仔細聽過川普講話的人,可能並不會對上述這些行為感到驚訝。多年來,他把許多美國大學描繪成激進左派「洗腦」和「宣傳」的策源地,質疑它們不愛國,並對那些揶揄民族主義的教授感到不滿。
但對許多大學來說,來自政府的潮水般的攻擊,代表了更為險惡的前景:在大選年,政府刻意操作反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已經激起了長期以來一直敵視美國精英大學的保守派選民的狂熱情緒。
多項民調數據已經證實,儘管拜登民調持續領先川普,但川普的支持者非常狂熱,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希望擊破那些「自由派堡壘」。
「距離大選還有7周,抨擊精英教育,就是川普政府迎合基層選民的政治嘗試。」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院長Erwin Chemerinsky指出,「如果你看下人口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受過大學教育的選民絕大多數支持民主黨,而川普的選票,絕大多數來自低學歷白人。」
Photo by Samantha Sophia on Unsplash
3.
對於現代反精英主義的來源,有學者認為至少可以追溯到尼克森時代。公開記錄顯示,尼克森獲得了哈佛的獎學金,但留在了離家較近的加州惠蒂爾學院就讀,並指責精英大學的教授在學生中助長了反美情緒。
「尼克森用全面的行動來懲罰高等教育機構,特別是那些被他認為對反戰運動持寬容態度的精英機構。」紐約大學公共政策本科專業主任Timothy Naftal說,「他指示管理與預算辦公室想方設法削減對這些學校的聯邦資助,專注於對麻省理工學院動手,也對加州大學不滿。他不喜歡常春藤盟校。」
但問題在於,尼克森自己任命的專家,以及政府裡的建制派共和黨人勸阻了他,「尼克森相信建制的作用,而川普不信這套。」Naftal說。
如今,川普對中國的非難,已經蔓延到學術界,令許多大學校長感到擔憂。他們既從理想層面不認可學術政治化,也從現實層面擔憂中國學生大批離去將會傷害高校經濟來源。
川普對美國教育系統中左翼意識形態的攻擊,如今甚至波及中學課堂。他日前譴責了所謂美國課堂上的「左派洗腦」,以及那些教導學生「美國是一個邪惡的種族主義國家」的學校。
以國務卿蓬佩奧為代表的一些政治人物,甚至「憤憤不平」地說,當美國在與對手鬥爭的同時,國內那些難纏的自由主義者卻在背後拼命扯後腿,這才讓美國的對手有機可趁。
Photo by David Todd McCarty on Unsplash
4.
在對以常青藤盟校為代表的美國名校發動潮水般攻勢後,川普政府的民調似乎略有起色。在沒有大學學歷的美國白人中,竟然已有一半的人認為他的疫情應對方式正確,並對他充滿信任,高於此前調查的平均水平。
但在大學校園內,川普的支持率堪稱「慘不忍睹」。
根據騎士基金會的一份報告,大多數美國大學生計劃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表達他們的聲音。這份報告通過對4000名全日制大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71%的人「絕對肯定」自己今年會投票。
調查顯示,當被問及「如果今天投票,你會投誰」時,70%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拜登,只有18%的學生表示會選川普。高達8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川普持負面評價。
調查同時顯示,33%的大學生受訪者認為,應對疫情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種族關係和氣候變化分列二三位。而這三個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恰恰都是川普的軟肋,令他今年更難獲得大學生選票,更不要說那些臭脾氣教授了。
《華盛頓郵報》稱,年輕一代選民更加多元化,他們中白人所佔比例比老一輩少了許多,對共和黨鷹派不斷發起的文化戰爭感到厭惡。他們更傾向於認為非洲裔美國人面臨歧視,希望對警務、刑事、司法等政策進行重大改革。此外,年輕選民將醫療保健視為一種權利,支持同性婚姻,並且認為大企業和富人應該承擔更多納稅義務。這些傾向,都令他們與民主黨人的理念更加接近。
但一些共和黨人卻並不擔心自己與年輕人脫節的問題,他們中的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指出,歷史已經證明,隨著選民年齡增長,他們會越來越傾向保守,甚至會在心底評價那些上街抗議貧富差距和氣候變化的年輕人稱:幼稚。
至於那些「冥頑不靈」的大學教授,許多保守派更是一笑了之:他們能有幾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