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裡,波蘭曾短暫地存在過18年,隨後便被蘇德夾擊而亡。二戰結束後,波蘭得以復國,但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前後兩個波蘭的位置發生了很大變化。一般而言,一個國家遭到滅國又重新復國之後,其疆域肯定會多多少少發生變化,但像波蘭這樣整體疆域向西平移兩百多公裡的情況卻很少見。那麼二戰結束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波蘭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國土格局?
從東西方向上看,二戰之前和之後的波蘭一直是夾於蘇聯和德國之間,那麼伴隨著波蘭領土整體向西平移的同時,就意味著蘇聯的領土在擴大,而德國的領土在縮小。聯想到德國在戰爭結束後的悲慘遭遇,答案肯定是蘇聯吃下了部分波蘭領土,而波蘭又從德國拿回相應的部分作為補償。事實確實如此,但過程卻並非三言兩語能夠描繪清楚的,如果探尋德、波、蘇三者恩怨的源頭,恐怕要追溯到霍亨索倫、羅曼諾夫和哈布斯堡三大皇族對波蘭的瓜分。
圖-德國柏林都快到邊境了
霍亨索倫是德意志帝國的皇室姓氏,羅曼諾夫指的是俄國沙皇家族,而哈布斯堡則是已經不復存在的奧匈帝國的主宰。起初波蘭在歐洲中部是一個令四方敵人為之膽寒的強國,尤其與立陶宛合併為波蘭—立陶宛聯邦之後,波蘭的實力更加不可小覷。鼎盛時期,波蘭軍隊的翼騎兵東徵西討,一度令東部的俄羅斯不敢正面抗衡,但隨著周邊實力的此消彼長,身處四戰之地的波蘭不可避免地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
通過彼得大帝的改革,東側的俄國逐漸異軍突起;在德國尚未統一之前,普魯士率先崛起在波蘭西側;西南方向則是哈布斯堡家族直接統治下的奧地利,也就是說波蘭被三大強權團團包圍。公元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德(普魯士)、俄、奧三方接連瓜分波蘭的土地,曾經在中歐屹立800年的波蘭王國不復存在。按說歷史演進到這一步,波蘭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度復國,因為作為既得利益者,只要德、俄、奧任何一方仍舊具備話語權,波蘭就不可能起死回生。
圖-波蘭華沙
不過歷史的詭異之處就在於它從來不按常理出牌,誰也沒想到波蘭滅亡的一百多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竟然同時將霍亨索倫、哈布斯堡和羅曼諾夫三頂王冠打落在地,就這樣波蘭於1921年復國了。此時的波蘭已經不能與鼎盛時期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同日而語,但主要領土仍舊是昔日的傳統疆域,只可惜這樣的局面只維持了18年,因為1939年的時候波蘭再次淪於東西兩大強敵之手。
圖-航拍華沙
在蘇德籤訂《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德國以閃電速度突入波蘭腹地,蘇聯則趁機從東部發起進攻,雙方共同瓜分了波蘭的領土。二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自然要退還所有侵佔的土地,其中就包括波蘭西部,但波蘭東部卻是被戰勝國蘇聯據有的,這部分土地鐵定是不會還給波蘭人的。蘇聯將佔有的波蘭東部土地併入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至于波蘭的損失則需要向西從德國身上彌補。
圖-華沙
於是在蘇聯的操縱之下,德國割讓出了西裡西亞和波美拉尼亞給波蘭,而在歐洲大陸的疆域區劃上就出現了波蘭整體向西平移兩百多公裡的特殊現象。
圖-波蘭人
現在的波蘭面積約 32.2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3839萬(2019年6月)。波蘭的陸地鄰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俄羅斯、立陶宛、白羅斯、烏克蘭、斯洛伐克、捷克、德國。
文:閆老師,圖:風長眼量。更多地圖文章,請訂閱微信公眾號,地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