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2020-12-19 澎湃新聞

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人口持續老化,內務部門昨天(9日)示警,臺灣老化指數指標在今年2月首度破百,達到100.18,代表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臺灣22縣市中,有15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意味著臺灣有6成8的縣市,街上的老人比小孩還多。

2026恐躋升超高齡社會

所謂老化指數,係指老年人口對幼年人口的比例,當老年人口大於幼年人口時,指數便會大於100。今年2月指數達到100.18,較去年同期2月底的93.50增加6.68,反映臺灣老化情形嚴重。

臺內務部門指出,臺灣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在1993年超過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後老化速度持續增加,直至去年5月底,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數的12.78%,今年2月更攀升至13.33%。

如果依據「國發會」2016年提出的人口推估,老年人口比例將在明(2018)年超過14%,正式步入「高齡社會」;而2026年恐將再超過20%,屆時臺灣也會與日本相同,躋升「超高齡社會」之列。

嘉義縣最老 新竹市最年輕

臺內務部門官員表示,臺灣社會的高齡化與低生育率如加速發展下去,人口老化恐一去不復返,很難逆轉,首當其衝的是青壯年人口養育負擔重,時間拉長一看,將面臨產業勞動力缺工、社福資源偏向老人福利,屆時臺當局財政恐更形吃緊。

根據臺內務部門統計,2011年只有3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但至今年2月,除了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新竹縣、嘉義市、連江縣外,其餘15個縣市的老化指數都破百。

臺北市老化指數 「六都」之冠

全臺名列「最老」縣市前3名為嘉義縣(177)、雲林縣(141.87)、南投縣(139.48),而「最幼」縣市的前3名則是新竹市(63.87)、桃園市(67.62)及新竹縣(70.59)。而「六都」之中,臺北市的老化指數則最高。

臺內務部門官員分析,人口老化最嚴重地區,集中在嘉義、南投、屏東等傳統農業縣,主要是因工業化發展,青壯年人口逐漸往北部移動,尋找工作機會,進一步「落地生根」。

該名官員也說,近年「六都」升格後,臺當局對「六都」的資源挹注較一般縣市多,有能力規劃產業發展,待產業進駐後,進而造成人口的「磁吸」效應,如果其他縣市未有妥適產業規劃,缺乏就業機會,青年人口外移會更嚴重,老化當然加劇。 

(原題為《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 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臺灣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 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 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2017-03-10《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人口持續老化,內務部門昨天(9日)示警,臺灣老化指數指標在今年2月首度破百,達到100.18,代表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臺灣22縣市中,有15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意味著臺灣有6成8的縣市,街上的老人比小孩還多。
  • 過半縣市老人多過孩子臺灣社會思考「老病死」
    臺北民生東路上的老人、老屋、老樹。記者 陳曉星攝臺灣當局近日披露統計數字,臺灣老化指數今年2月首度破百,達到100.18。老化指數指老年人口對幼年人口的比例,當老年人口大於幼年人口時,指數便會大於100。
  • 王建民:臺灣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形勢日益嚴峻
    從臺灣各縣市人口老化指數看,這一趨勢更為典型。2011年,只有3個縣市人口老化指數破百,2015年破百指數縣市達14個,已超過一半以上;2017年2月增加到15個,顯示臺灣人口老化在急劇加快。不過,臺灣各縣市人口老化指數差別較大,其中2017年2月,人口「老化」前五個縣市分別為嘉義縣(177.0)、雲林縣(141.87)、南投縣(139.48)、屏東縣(137.38)與澎湖縣(136.71),基本上以農業或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縣市為主;人口較「年輕」的縣市則為新竹市(63.87)、新竹縣(70.59)、連江縣(82.28)、嘉義市(95.32)等,老化指數均不超過100。
  • 臺灣拉響「人口警報」 2019年將出現零增長
    臺灣拉響「人口警報」 2019年將出現零增長 2014-11-06 05:12:55  孫立極(臺北):「國發會」的分析指出,臺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於2015年達最高峰,為1737萬人,2016年開始遞減且漸呈高齡化;民眾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率、人口年齡中位數及老化指數均向上調升;總人口高峰點提前3—4年到來,人口問題惡化快速。為了提升生育率,推後問題發生時間,「國發會」建議鼓勵生育。
  • 島內報告:最快2019年 臺灣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出生人口數直直落,長壽年齡又攀新高,人口的「死亡交叉」就在眼前。臺當局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原本估計4年後臺灣出生人數將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增長),但臺內務主管部門的最新資料顯示,最快2019年,「死亡交叉」就會來臨,由此衍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將益發嚴重。
  • 臺灣地區人口分布
    19 世紀末期,臺灣人口分布的重心,已有從南部向中、北部地區轉移,人口由以前的相對分散轉移成相對集中於北部地區。臺灣人口地區分布不平衡。人口區域分布和城鄉分布差距不斷擴大,形成了平原多於山區、西部多於東部、北部多於南部、城市多於鄉村的基本特徵。各地人口密度差別甚大,佔臺灣面積三分之一與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平均僅有20多人。
  • 臺灣地區人口二千三百零四萬人 年增率創新低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三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有關部門二十三日公布臺灣地區人口總數,至二00八年底,全臺登記人口為二千三百零四萬人,年增率再創歷史新低。據「中央社」報導,臺「內政部」統計,二00八年底臺灣地區戶籍登記人口為二千三百零三萬七千零三十一人,人口總增加率為百分之三點四。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620餘人 臺灣人口是多是少?
    中新社北京七月六日電 題:臺灣人口是多還是少?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六月下旬,臺灣《經濟日報》刊發社論——《忽視人口老化未來將是災難》,再次提起臺灣社會、輿論長期關注的人口結構議題。「經建會」方面的說法是,臺灣目前未訂定「全面性法令」鼓勵民眾生育;第一、第二胎的生育補助目前不是「法定」項目,第三胎補助只有個別縣市政府採行,且金額不大。  臺灣「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在本月三日在該院院士大會上作主題演講時提出新觀點,從能源及永續(即可持續)觀點來看,臺灣兩千三百萬人還是太多,當局應訂出方針,有效減少人口。
  • 臺灣2019年人口增長創新低 老化指數不斷攀升
    原標題:臺灣2019年人口增長創新低 老化指數不斷攀升   新華社臺北3月23日電(記者吳濟海 查文曄)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底,臺灣地區戶籍登記人口為2360.3萬人,較2018年底增加1.4萬人,增幅為0.6‰,人口增長數及增幅皆為歷年新低。
  • 颱風鯰魚襲臺灣:多航班車次停擺 15縣市停班停課
    因應颱風梅姬來襲,上午6時30分,臺灣「水土保持局」發布6縣市共309條土石流(泥石流)黃色警戒,15縣市停班停課,陸海空交通均受影響。總計6縣市18鄉鎮113村裡。  臺灣「水土局」表示,對於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的區域,「地方政府」應進行疏散避難勸告。臺灣氣象部門觀測,9月27日清晨5時,颱風「鯰魚」暴風圈已接觸臺灣東部陸地。圖為臺北街頭路樹斷枝吹到路上 。
  • 亞洲人口老化速度冠全球 2030年臺灣老人將佔1/5
    華夏經緯網8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研究25日指出,亞洲人口老化速度居全球之冠,警告到2030年,老年人大幅增加將使亞洲在醫療照護上花掉20兆美元。日本屆時將成為極老化國,臺灣滿65歲老年人則將佔1/5。
  • 視頻|颱風鯰魚襲臺灣:多航班車次停擺,15縣市停班停課
    因應颱風梅姬來襲,上午6時30分,臺灣「水土保持局」發布6縣市共309條土石流(泥石流)黃色警戒,15縣市停班停課,陸海空交通均受影響。總計6縣市18鄉鎮113村裡。臺灣「水土局」表示,對於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的區域,「地方政府」應進行疏散避難勸告。
  • 臺灣人口持續北流:農業縣市人口往北部都市集中
    臺灣人口持續北流:農業縣市人口往北部都市集中 2008年07月29日 01: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其中,臺東縣在十年中流失人口約十分之一。  臺灣大學城鄉所所長夏鑄九說,北臺灣像大磁鐵吸引各地人口,而農業縣人口持續外流,凸顯城鄉發展兩極化更加惡化,「這是一大警訊」。
  • 臺灣拉響人口警報 2019年將出現零增長
    孫立極(臺北):「國發會」的分析指出,臺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於2015年達最高峰,為1737萬人,2016年開始遞減且漸呈高齡化;民眾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率、人口年齡中位數及老化指數均向上調升;總人口高峰點提前3—4年到來,人口問題惡化快速。為了提升生育率,推後問題發生時間,「國發會」建議鼓勵生育。
  • 民進黨嘉義等五縣市選情拉警報 執政不佳致連任現危機
    中國臺灣網8月4日訊 民進黨2014年在島內一舉拿下13席縣市長,聲勢大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時隔不過2年多,宜蘭、彰化、雲林、澎湖縣及嘉義市接連拉警報,不是被迫思考陣前換將,就是交棒陷危機,完全印證了「站對風口,豬都能飛」,但當海水退潮時,就知道誰沒穿褲子。馬當局聲勢下墜,造就綠軍在2014年首度拿下過半縣市長席次。當時,幾位民進黨內不看好的人選,都在「藍消綠長」的氛圍下搶灘成功,贏到連自己都覺得不可置信。
  • 臺灣提前拉響人口警報 2019年將出現零增長
    孫立極(臺北):「國發會」的分析指出,臺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於2015年達最高峰,為1737萬人,2016年開始遞減且漸呈高齡化;民眾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率、人口年齡中位數及老化指數均向上調升;總人口高峰點提前3—4年到來,人口問題惡化快速。為了提升生育率,推後問題發生時間,「國發會」建議鼓勵生育。
  • 人口「警報」拉響,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日本人口減少超50萬...
    近些年來人口出生率問題一直備受重視,特別是在東亞,人口「警報」已經拉響。本周,東亞各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人口數據,日本出生人口創新低,韓國、臺灣首次出現負增長。韓國人口首現負增長韓國行政安全部日前發布的人口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韓國的出生人口為27.5815萬人,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
  • 人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 臺灣:打響「嬰兒保衛戰」
    2014年9月4日,臺北市立洲美小學開學日,郭馥嫻是唯一的小一新生,創下臺北市罕見的「一對一」超級家教式的教學景象。  這是洲美小學最後的開學日。一年後,洲美小學停辦。  在澎湖、在嘉義、在花蓮……多所小學因僅有1人入學甚至招不到人而出現在媒體報導中,有校長央求媒體不要採訪,以免「嚇跑小孩」。
  • 臺灣人口面臨「死亡交叉」
    據臺灣內政部門8月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地區人口有8萬8098人死亡,但卻只有8萬5961人出生;這不僅是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數首度出現交叉,也是臺灣人口自然增加史上首次出現負成長;因而有論者謂之「人口死亡交叉」。
  • 臺北人口老化指數創新高 佔總數11%為全臺最高
    中新網1月11日電 臺灣的人口結構,除了少子化,高齡人口增加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根據臺北市主計處的統計,臺北市65歲以上的老人到06年11月底為止,已經有30.5萬人,佔全臺北市的11.61﹪,老化指數也已經達到69.68﹪,不僅是全臺最高,老化指數也再創歷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