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清政府手上強佔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維多利亞港"系英國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Victoria)而起。而維港亦坐落香港首府維多利亞城的北面。未起名維多利亞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kong或者Hong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的意思。初期維多利亞港西界沒有這麼遠,只系包括香港島北角,九龍紅磡到昂船洲的水域。
根據2004年的資料,維多利亞港面積為41.88平方公裡,平均水深達12米。最深的航道是鯉魚門,深約43米,最淺的航道則是油麻地,約為7米。範圍東至鯉魚門,西至青洲、青衣島南灣角及汀九(該帶水域又稱為「西錨灣」)。維多利亞港潮差約1米。海港內包括青衣島、青洲、小青洲及九龍石等島嶼,以及藍巴勒海峽、硫磺海峽及鯉魚門等水道。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當海平面比今天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後來隨著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為了今日的海港。
自古就是一個主要航道,古時就有當時的中原軍隊駐守。不過香港在1840年以前只是一個5000人的小漁村,有關古時的維多利亞港的文字紀錄很少。據史書所說,宋朝已有軍隊留守,保護當時的鹽商和鹽的海上販運。
清朝時期,英國人看中了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大港口的優良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奪得香港及其優良的港口,以發展其遠東海上貿易,也為了不讓當時的其他列強佔有這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優良深水港,翻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夜,英國王儲參加完香港回歸移交儀式後,在維多利亞港乘船而去。維多利亞港,是香港曾經的屈辱和繁華的縮影。初來香港,觀看維多利亞港夜色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常按二維碼識別加關注
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