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祈福民俗——海滄蜈蚣閣

2021-01-20 三百口君

海滄蜈蚣閣,是福建廈門市一項獨特的的傳統民俗活動。延續數百年歷史的蜈蚣閣與享譽閩臺兩地的保生大帝信俗有關,具有濃鬱的閩南特色。

文化遺產在福建

每年正月,不少供奉保生大帝的宮廟都會選擇吉日,從各地匯聚到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祭拜保生大帝,也就是所謂的「進香」或「割香」。

在進香的隊伍中,各種藝陣輪番上演,海滄蜈蚣閣,總是特別搶眼。

世界第一長蜈蚣閣——海滄蜈蚣閣

每年海滄蜈蚣閣 在進香的隊伍中都特別顯眼 (黃飛鳴攝)

海滄蜈蚣閣,是福建省廈門市一項獨特的的傳統民俗活動,舊時用於迎神賽會的的化妝遊行,今為進香及文藝踩街形式之一。

因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海滄蜈蚣閣每年都吸引眾多四方鄉民、海內外遊客前來觀賞。

參加保生慈濟文化節的蜈蚣閣

海滄各村蜈蚣閣前往

說起海滄蜈蚣閣,不能不說到東嶼村,因為它是海滄蜈蚣閣的發源地之一。

東嶼村,是個有數百年歷史的古村落,記者慕名走進這個古老的村落時,好客的東嶼人熱情地為記者介紹「自家的寶貝」——蜈蚣閣。

「蜈蚣閣很早就有,是我們東嶼的祖先創造下來的,這個很特別的,臺灣的也是我們這裡傳過去的。

蜈蚣閣啊,群眾很喜歡看,一聽說東嶼的蜈蚣閣來了,大家都爭著要去看。

我們這裡的小孩都爭著要坐蜈蚣閣,坐了蜈蚣閣是相當光彩的!每年報名坐蜈蚣閣的小孩啊都超過需要的!」

今年已九十多歲高齡的東嶼村民謝長源說到蜈蚣閣,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東嶼村蜈蚣閣

村裡老人告訴記者,據數代長者口口相傳,東嶼村「蜈蚣閣」由來已久, 已有數百年歷史。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村裡人都要抬蜈蚣閣以及中元宮保生大帝分靈前往青礁慈濟祖宮謁祖進香。

海滄蜈蚣閣進香前儀式

進香的那天,參與進香的村民要起早集合。

待吉時一到,蜈蚣閣打頭陣,舞龍,舞獅,樂隊、旗陣等藝陣緊隨其後,其他村民跟在隊伍後面。

在村裡供奉保生大帝的中元宮門前廣場,燒起一堆木炭,所有參加進香的隊伍,先繞火炭一圈,藉以抵禦邪氣入侵。

後,幾位乩童,有的揮利劍,邊開道嘴裡邊催咒,有的撒鹽米,意在驅除汙穢的東西,有的甩法繩,意為掃清歪風邪氣。

乩童繞火堆三圈後,手揮利劍,腳踢火炭,意味著掃清一切牛鬼蛇神,接著進香隊繞著村子走一圈,而後虔誠地步行前往青礁慈濟祖宮進香祈福。

請點擊輸入

東嶼蜈蚣閣繞村巡遊

東嶼村蜈蚣閣從村中中元宮門前廣場出發,準備前往青礁慈濟宮進香

據村民介紹,蜈蚣閣可能起源於古代的「山舟」,但流傳入閩南的具體時間待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蜈蚣閣與享譽閩臺兩地的保生大帝信俗有關係。

因為保生大帝有一個藥引是蜈蚣,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保生大帝,就把這個活動融入到保生大帝的信俗裡面。

蜈蚣閣也成了保生大帝祭祀民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海滄蜈蚣閣主要根據蜈蚣的造型來製作,有頂的叫蜈蚣棚,無頂的叫蜈蚣閣。

製作工藝流程製作工序繁多,需要運用木作、竹篾、扎紙等幾項手工藝,全靠手工按照古法製作。具體來說:

搭架

搭架

第一步是搭架,先要在閣板上安裝坐閣小孩的座椅,再用長短不一的木條和紅繩在閣板上扎制閣棚。

裝飾

裝飾

第二步是裝飾,用剪好的彩紙、彩綢、流蘇等裝飾閣棚的側面,再用紅繩將五彩的塑料花、紙花和泥人扎綁在閣棚上。

製作龍頭龍尾

製作龍頭

製作龍尾

第三步是在閣棚的首尾分別裝上龍頭龍尾,用紅布或彩綢將龍頭和龍尾與閣棚連接。

校棚 第四步是校棚,在把一節節彩閣用活榫相接,讓小孩試坐。至此,蜈蚣閣才算完工。

每節蜈蚣閣上坐兩名小童(坐閣小童)

表演時,每節蜈蚣閣由八人肩扛。

兩個5到8歲的小孩子穿著漂亮的古裝戲曲服飾,打扮成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坐在閣棚上。

抬閣棚的村民則穿著紅色的衣服,遠遠望去就象蜈蚣的腳。

籌備蜈蚣閣進香,是村民友好溝通化解矛盾的好時機,每趟進香,來回一二十裡全部步行,須齊心協力。

所以,平時有些磕磕碰碰的鄰裡,一到進香的日子,彼此都放下矛盾,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村民的和睦團結起了重要作用。

海滄蜈蚣閣,於2011年5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祖先留傳下來的這份寶貴遺產,2016年,東嶼村一群「80後」「 90後」年輕人組織成立了東嶼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

東嶼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的帥小夥與美女們。

談起成立的初衷,傳習中心主任李明元說:

「因為我們要傳承下一代,要讓大家都知道我們東嶼村的蜈蚣閣是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東西,我們很不容易才有這國家級的,我們更要保護傳承下去。

最早以前是我爺爺他們,後來,這些叔公,大家對這個文化也很重視,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人也要把它保護下去,一代傳一代,多少代一直傳承下去。

這個是榮幸的,蜈蚣閣,海滄的一張名片啊!」

李明元說,現在東嶼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裡有二三十人,這些年輕人小時候都曾坐過蜈蚣閣,對蜈蚣閣都有難以割捨的感情。

李佳元與他創作的縮小版蜈蚣閣

比如說,「90後」李佳元,他是掌握海滄蜈蚣閣扎紙技藝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因出身蜈蚣閣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扎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學二年級時,他拜外公為師學習扎紙。

東嶼村成立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後,李佳元成為其中的一員,從此,對蜈蚣閣的傳承更加用心。

他一邊鞏固傳統手藝,一邊和傳習中心的夥伴們一起想方設法創新。比如,去年他們嘗試用手繪「二十四孝」蜈蚣閣。

李佳元:因為百善孝為先嘛,我們第一嘗試也要以孝道為先,所以二十四孝第一個去嘗試。

然後,接下來我們還會有隋唐演義啊、西遊記啊放在這裡。

象這個亭子,以後我會在這裡面放一個尫公仔,然後以尫公仔的形式弄一個主題,象白蛇傳裏白娘子與許仙斷橋相會的畫面放在裡面。一節就是一個故事。

現在,隨著不可避免的城市化進程,東嶼村與許多地方一樣,面臨拆遷好在因為有東嶼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有一群熱愛蜈蚣閣的東嶼人,相信海滄蜈蚣閣在這能繼續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相關焦點

  • 廈門海滄東嶼村蜈蚣閣赴金門踩街 繞巡後浦小鎮
    東嶼蜈蚣閣赴金門踩街海西晨報訊(見習記者 王曉萍)近日,廈門海滄東嶼村蜈蚣閣赴金門,與金門蜈蚣座共同繞巡後浦小鎮。這是東嶼村的蜈蚣閣首度參與金門盛事。蜈蚣閣是民俗踩街活動形式之一,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流行於臺灣的「蜈蚣座」就是與蜈蚣閣形式一致的民俗表演形式。受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的邀請,此次,海滄東嶼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帶領製作團隊、坐閣孩童及抬閣人員共130餘人參與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的「蜈蚣座親子嘉年華」活動。
  • 海滄舉行「保生大帝繞境巡安」 376米非遺「蜈蚣閣」穿街過
    如此扣人心弦的民俗特技表演,昨天在海滄上演。  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活動,昨天舉行。上萬人的盛會規模,10多種極具閩颱風情的「非遺」民俗表演,讓人大飽眼福。  376米非遺「蜈蚣閣」穿街過  廈門海滄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是兩岸一大盛事。
  • 傳統非遺表演「大比拼」 海滄舉辦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
    5月26日,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在廈門海滄三都瑞青宮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匯聚一堂,讓整個海滄熱鬧非凡。  今年的文化節陣容強大,除了有火鼎公婆、拍胸舞、蜈蚣閣、雜技龍隊以及融合各種劇種音樂精髓的天子傳音等閩南傳統非遺或者民俗表演外,廣東銅鑼鼓、布袋馬、汕頭蜈蚣舞等難得一見的外省非遺項目,也作為特邀團隊前來助陣。
  • 樂活海滄 悠享濱海休閒新浪漫
    親子休閒遊、濱海生態遊、文化民俗遊……主題豐富的品質遊全面綻放海滄魅力。人文底蘊深厚、山海環繞的海滄,擁有無法代替的人文優勢與自然稟賦,近幾年,海滄更是緊跟廈門「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積極深化旅遊與產業的融合,「旅遊+」產品受追捧、精彩紛呈的節目推動遊客人氣高漲。   親子休閒遊、濱海生態遊、文化民俗遊……主題豐富的品質旅遊產品全面綻放海滄魅力。海滄誠邀各地遊客,相聚在這片充滿詩意與活力的土地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起享受自然好風光、閩南好風情。
  • 廈門海滄辦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 促海絲文化傳承
    張斌 攝  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棕色臉保生大帝,是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以及東南亞地區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每年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都吸引眾多兩岸和東南亞地區信眾前來參加。
  • 詩意廈門·樂活海滄」相約去看北緯24°的海
    9月6日,由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海滄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2020「詩意廈門·樂活海滄」文化和旅遊公眾推介活動現場,來自銀川的「戲迷」趙女士在《我眼中的海滄》分享環節中激動地說到,她表示自己常聽京劇、越劇、崑曲,卻不知道廈門海滄還有這麼具有閩南特色的國家非遺文化——提線木偶戲。
  • 海滄瑞青宮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活動舉行(圖)
    滄江三都瑞青宮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昨日在海滄舉行,蜈蚣閣、火鼎公婆、拍胸舞、大鼓涼傘、大搖人、驢子探親、踩高蹺等非遺表演悉數上演,還有電音三太子、八家將等臺灣特有的傳統民俗表演助陣。海滄瑞青宮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活動現場。  據悉,瑞青宮目前正在申報涉臺文物,兩岸交流依然是本次盛會的一大亮點。
  • 斯巴達·海滄 | 你以為這裡只有斯巴達戰場?其實還有很多「寶藏...
    2019英菲尼迪斯巴達勇士賽廈門海滄站10月26日將在廈門海滄新陽大道馬鑾灣帶狀公園斯巴達賽場舉辦這裡是全國唯一的海滄出遊指南玩在海滄廈門日月谷溫泉渡假村日月谷溫泉渡假村是全國首家同時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五星級旅遊飯店和中國馳名商標的溫泉度假村,其整體風格呈現濃鬱的東南亞熱帶風情,是休閒度假的首選之地。
  • 保生大帝聖駕巡安在海滄舉行 火鼎公婆布袋馬哪吒鼓來了
    民俗方隊的精彩表演。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莊烏沉見習記者範羽洋)昨日,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在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舉行,兩岸上萬名信眾共同參與,50多個表演方陣前來助陣。這其中,既有火鼎公婆、蜈蚣閣、拍胸舞、什音等閩南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有銅鑼鼓、布袋馬、哪吒鼓、竹竿舞等來自大陸其他省區的非遺項目。活動還吸引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信眾組團參與。
  • 傳承中醫文化,共祭保生大帝,第十一屆廈門海滄慈濟文化節順利開幕
    五祖拳展演拳聲霍霍、蜈蚣閣巡遊場面壯觀……4月18日上午,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一片熱鬧喜樂的氛圍中開幕
  • 王船出棧巡境化吉 廈門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開幕
    王船出棧 巡境化吉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開幕,吸引馬來西亞客人參訪王船由人力扛抬巡境,引市民遊客圍觀。12月14日,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在海滄區鐘山社區水美宮前開幕。在熱鬧的民俗表演之後,製作精美的王船由人力扛抬,自水美宮出發巡境之後,於當晚完成王船化吉儀式。本次活動是「人與海洋———廈門海洋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的配套活動之一。據了解,送王船是廈門沿海村落保留的傳統民俗活動,其源起可追溯到明朝初年。
  • 一路暢享傲人顏值跑者盛讚海滄半馬 2020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
    獲獎選手在賽後採訪中均大力點讚風光旖旎的海滄半馬賽道。吳向東表示,從五年前自己報名到海滄參賽,到今年受邀來比賽,明顯感受到賽事更加完善,且海滄的賽道也越發靚麗。「我前天就來海滄了,沿著海滄湖、海滄大道訓練時路遇很多跑者,這裡的跑步氛圍非常好。」吳向東還提到,在比賽過程中也體驗到了海滄人民的熱情,特別是沿線有很多穿著閩南文化傳統服飾的助威團,這很廈門。
  • 第二條「環島路」將在海滄誕生!
    位於廈門的西核心——海滄。廈門第二條「環島路」概念規劃披露海滄嵩嶼碼頭至新陽大橋濱海地區概念性規劃嵩嶼碼頭——新陽大橋濱海地區是海滄最具生態性、生活性和旅遊性的濱海區域景觀帶。隨著鼓浪嶼申遺成功,身處泛鼓浪嶼旅遊文化圈的嵩嶼碼頭,已經成為廈門新的「城市會客廳」。
  • 2020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鳴槍開跑
    2020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上午鳴槍開跑男冠1小時06分 女冠刷新自己廈門晚報訊(記者 李曉輝 圖/陳立新)今天上午7點30分,2020建發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在廈門海滄自貿園區鳴槍開跑,中國選手包攬了此次賽事男女前三名。
  • 兩岸上萬名信眾參加廈門海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
    摘要:15日上午,來自兩岸的近50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匯聚廈門,共同參加廈門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廈門文史研究專家洪卜仁表示,瑞青宮歷史悠久,傳承文化的同時還聯繫著兩岸民眾的感情。
  • 樂活海滄 「2019 Hai精彩」 我在海滄迎新年
    本次活動不僅有海滄高星級酒店體驗、迎接元旦曙光創意拍、新年祈福,還有大屏山登高健身等多個環節。參與本次活動的高星級酒店有:廈門海滄融信華邑酒店、廈門泰地萬豪酒店及廈門泰地萬怡酒店、廈門海滄正元希爾頓逸林酒店、廈門海旅溫德姆至尊酒店等。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絡盛大開幕
    本屆慈濟文化節組委會負責人廖凡表示,雖然今年大家不能聚首海滄,暢敘衷情,但本屆慈濟文化節開幕式人氣不減,海峽兩岸和海外30餘座宮廟紛紛發來祝福視頻和賀信,臺灣分會場還同時舉行了隆重的祈福儀式。  本屆慈濟文化節由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海滄區政府、廈門市臺辦、廈門市民宗局擔任指導單位,由海滄區民宗局主辦,廈門海投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海滄區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臺灣時際創意傳媒承辦。
  • 【閩南特色民俗】「陣頭」文化
    聽說關注我的人,生活都有很大提高了 品味✥生活✥智慧✥樂趣 聯繫電話:0596--6538789(林先生)陣頭:弄獅弄龍的驅鬼慢節奏舞蹈陣頭是閩南民俗技藝,是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民間廟會喜慶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