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門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財政是獨立的。最近十多年也有向居民發錢的先例。公開資料顯示,香港從2011年開始向市民發錢,前後大規模的發錢已經三次。2011年全民派發了6000元,2018年向符合資格的香港市民發放最多4000元。這次發得最多,18歲以上每個人發1萬。
相比香港,澳門出手發錢就更大方。過去10多年來,每到年底,澳門政府都會給本地居民發錢,每個人9000澳門元,按照人頭髮。在今年遭受疫情後,發得更多。永久居民每人10000元,非永久居民每人6000元。同時,還在水電費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減免。居民住戶免繳3個月水電費。
每個人手上,發錢過程中不會發生大的麻煩。
澳門和香港發錢,涉及到的是60萬人和600萬人,而內地更是涉及到14億人這個想著就恐懼的數據。如何把錢發到每一個人手上,是一項龐大而瑣碎的工程。
澳門、香港首先是財政上是有盈餘的,帳上是能夠拿出這筆錢來給市民的。
同時,經過多次發錢後,政府向老百姓直接發錢的通道也建立起來了。
是通過銀行打到個人帳戶上,一種是書面登記後通過郵政把支票寄到個人手上。通過銀行發錢,收錢的居民必須要有自己的銀行帳戶。通過郵政寄支票給市民發錢,就必須要自己去填寫書面登記,並寫清楚地址。同時,政府、銀行、郵政在發錢鏈條上這三方,必須要具有審核識別功能。要做到每個人只能發一次。不能出現一個人可以在不同銀行申請多次,或者既到銀行申請,又去書面登記通過郵政寄支票拿錢。必須在通道技術上保證市民既能拿到錢,又不能多次拿錢。
香港、澳門已經向全民發過多次錢了,在發錢的通道上已不存在很大的技術實施問題。
但即便有過2011年直接發錢經驗的香港,但在2018大規模發錢的時候也被輿論批評。主要問題就是效率低下,市民申請領錢的過程中出現種種亂象。特別是在剛開放申請時,不少市民蜂擁至各區民政諮詢中心取表卻沒有及時拿到表。而由於人太多、資料太多,政府人員也遺失約1萬2千份申請表。結果有市民申請逾9個月仍未收到款項,事件惹來社會廣泛批評。
另外,不在網上申請要去現場登記,再通過郵政寄支票領錢的這種發錢方式。在內地的系統能否運用這種方式,實現向個人發錢?
首先,內地絕大多數人沒使用過支票,也沒有使用支票的習慣。其次,郵政系統能否保證將支票安全寄送到每一個人手上。顯然,大家心裡應該清楚能不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讓每個人領到錢。
第三,還要考慮到內地常年有數億人在流動,並沒有居住在戶籍所在地。很多時候,這些人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居住地,要把錢精準的發到這些人手上是件很困難的事。
內地政府要向每個人發錢,某種程度上先建立發錢通道要比單次直接發錢更重要。只要把給每個人發錢的通道建立起來了,才可能發錢。不然,政府就永遠不可能向每個人直接發錢。沒有安全有效的發錢通道,發錢可能比不發錢更容易惹麻煩。
再回過頭來說,內地財政是否有盈餘拿錢出來給每個人發錢。
實際上是無錢可發。內地政府這麼多年,財政一直是赤字運行,每年多是入不敷出。很多時候都是通過發行國債、發行地方債來獲取收入,保證政府正常運轉。今年疫情後,各地政府收入大降,政府財政壓力更大,更缺錢。為了復甦經濟還專門增加了1萬億特別國債發行,來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轉。
澳門、香港能夠多次向市民發錢,一是因為有錢可發,二是因為有發錢的通道。內地目前既沒錢可發,又沒建立發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