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黑茶之鄉」,夜景璀璨美若小香港,你知道是哪裡嗎?跟著小編帶你來體驗。
安化,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遊,雪峰山脈北端。總面積4950平方公裡,其中山地佔82%。轄17個鎮、12個鄉、1個建鎮實驗區。縣總人口95.1萬,有漢、土家、苗、蒙古等26個民族。縣城位於資水中遊北岸東坪鎮,隸屬益陽地區,東距省會長沙240公裡。安化古稱「梅山蠻地」,土著多為瑤族,是名聞遐邇的梅山文化發祥地,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置縣,有近千年歷史。
安化雲臺山這裡是中國黑茶的發源地,萬裡茶路從這裡起程,這裡有靈動美麗的雲臺山村,有雲海日出的清晨,蜿蜒舞動的盤山公路,雄踞山巔的真武古寺,漫山遍野的生態茶園。在這一幅幅美不勝收,奇特的山水畫卷中感受與聆聽田園間人與自然合奏的樂章,款款道來的雲臺山風景正等待著五湖西海人們的到來,雲臺山茶旅集團將用活力和精彩給遊客帶來一場視覺和味覺的盛宴,尋找青春與快樂,讓我們一起去嗨!
雲臺山山腳有溪,山腰有園,山腹有洞,山頭有廟。從山巔的真武廟往下眺望,只見墨綠色的小溪兩岸大屋小樓密密麻麻。溪也名副其實,叫「潺溪」,那塊聚人而居的平地是「潺溪坪」,坪上的居民多以種茶為生,山腰的茶園就是他們的產業。安化縣馬路鎮鎮上的菜市上邊上就有一條公路直通半山腰的龍泉洞。
茶園散布在半山,在一塊塊花白的石灰巖中開墾出來。只見一人多高的石灰巖聳立在一壟壟茶樹周圍,仿佛有人特意搬來為茶樹遮風避雨的。這裡海拔千米,天氣寒冷,時至五月仍有人烤著炭火取暖,麻杆粗細的竹子像蒺藜一樣倒伏在地上,似乎怕冷蜷縮著,絲毫沒有井岡翠竹的挺拔勁直。但茶葉卻長得好,寬大厚實,闊如手掌,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大葉茶」。
也許,從石灰巖的縫隙中長出的茶樹本就生性剛強吧,它把亂石當成畫屏,把山峰當成玉欄,把凜冽寒風當成和煦春風,與淙淙清泉為伴,跟滿天星鬥同眠,遠離山下的市井喧囂與山頂的香火繚繞,對氣溫、地勢和季節都鄙夷不理,甚至還要用濃霧來遮擋窺探的目光,不求聞達,不慕榮寵,自顧自地努力生長。不少茶樹上蛛網縱橫,白色的蛛絲上麇集著透亮的露珠,如果茶樹有靈,它可能連蛛絲都不會拂去。
山腰還有烈士陵園,一座高大的安化烈士紀念碑矗立其間,直指蒼穹,告訴人們這還是一座有著傳奇的小山。1935年,賀龍、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長徵紅軍曾在這裡激戰。現在,硝煙散去,恩仇俱泯,烈士之英賞茶雲海,千秋功業任人評說。山腹有名曰「龍泉」的溶洞,洞中有河,長達數裡,深有幾米,能行小船。只在坑口凝神諦聽,在草葉荊棘織成的密不透風的綠幕下,有譁譁水聲。或許,雲臺山的雲就是從這裡蒸騰而上,朝雲暮雨,蔚為大觀。
據小編了解如果夜遊安化茶馬古道風景區,那感覺,突然想起幾句詩詞,憶古昔茶幫崢嶸歲月。 幽長古道蜿蜒曲折,石板層瀾撲遞,直通川滇。古道周邊,溪水潺潺,樓宇古館謐靜逸遠。 每隔幾米,大紅燈籠高高掛,似古遠的召喚。是不是感覺特別美,趕緊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