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顧士剛 李婷)為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全面鋪開黨員中心戶工作,一個「黨員中心戶」就是一面旗幟。讓群眾真切感受到「辦事不用跑、黨員家中找」「活動不出村、服務零距離」。「黨員中心戶」把「黨員是旗幟,服務群眾是責任,群眾滿意是目標」當做座右銘。
學創新,做好黨的政策宣傳員
「打竹板走上臺,政治學習樂開懷。學習黨的十九大,美好生活大步跨……一句句一行行,說到百姓心坎上,各級領導下基層,訪貧問苦拉家常,小康路上不掉隊,家家戶戶皆小康。」2020年,只要天氣尚好,每天下午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嵐山鎮侯廟村村委會廣場上,黨員中心戶張計坤與同村的十多位老黨員伴隨著清脆的竹板聲,唱起自編自演的快板,鄉土氣息濃厚的「順口溜」贏得村民的陣陣掌聲,接地氣的說詞歌頌了十九大以來村裡發生的變化。
「這些年,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家、我們村都富裕了,現在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聽了老張的快板,我們了解到黨是這麼關注咱農村和農民,心裡特別感動,奔小康更有勁兒了。」同村的村民李金漢感慨地說。
「黨員中心戶」張計坤不但宣傳黨的政策,而且在調解群眾矛盾,抑或在新冠肺炎期間抗疫值勤,他總是衝在最前面。「知道黨員群眾想什麼、要什麼,及時把黨的政策送到每家每戶,是我最光榮的使命!」張計坤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近年來,我們積極發揮『黨員中心戶』宣傳作用,採取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把中央精神、黨的政策方針送到群眾身邊,效果很不錯。如今,我們正在探索更多老百姓喜歡的方式,爭取更好地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嵐山鎮組織委員盛新軍說,黨員中心戶為侯廟村幹群的和諧相處架起了紅色橋梁!
優服務,做關愛幫扶排頭兵
針對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數量較多的實際情況,在部分村著力打造「愛心幫扶型」黨員中心戶,為留守兒童提供教育場所,建立起20個紅色「微學堂」,為空巢老人營造18個「溫馨之家」。
今年70歲的胡集村趙榮良自從被推選為黨員中心戶,每天帶領戶裡的十名黨員拿著小馬扎背著小挎包入戶走訪收集各種建議及群眾所遇到的難題,相互交流討論,尋求最佳的解決辦法。2011年3月,經過走訪,了解到村裡有9位孤寡老人,特別是當時78歲的卓士英,3個兒子都外出打工,卓士英多病纏身,生活無法處理。趙榮良與十名黨員立即向村委會報告情況,並爭取到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在原廢棄的學校舊舍在村裡辦起了老年關愛之家。從開始的7戶9人到現在共45人入住,將胡集村內有困難的空巢老人接來老年關愛之家,幫助這些老人們解決日常的吃住問題,讓在外務工的兒女們能夠放心。閒暇之餘,趙榮良拿起小音箱和大家聽紅歌、唱紅歌,老人們在一起每天開心生活。胡集村黨總支書記胡迢剛說:「黨員中心戶為胡集村空巢老人建出了紅色家園。」
促發展,做美麗鄉村領路人
今年72歲胡莊村黨員中心戶胡居聘,2019年11月,聽到村裡打算修一條觀景路,胡居聘立即組織戶上的3名黨員召開會議,商量研究如何幫助村裡開展工作。「現在天氣涼了,農活也都忙完了,大家一起出出力把這條路儘早修好,幹點活也暖和還能造福村莊,關鍵時候咱們黨員不帶頭誰帶頭呀。」胡居聘不但鼓動黨員帶頭幹,而且還動員靠路邊的農戶也主動伸手幫忙。胡莊村本次修路節省了務工費3000餘元,也提前了工期,讓這條觀景路儘早地投入了使用。
2020年6月6日上午,丁山村村民王茂文正在垃圾分類箱前傾倒垃圾,他表示,兩個月過去,經過鎮、社區幹部的廣泛宣傳,特別是70歲的黨員中心戶李學仁帶領4名黨員經常到他們家手把手教垃圾分類,現在他們漸漸習慣了垃圾分類。「雖然有時候會分錯,但是有專業的保潔員提醒,像李學仁都70歲了,每天還來教我們,如果學不會就太丟人了。垃圾分類是個好習慣,我會堅持下去的。」王茂文說。黨員中心戶為胡莊村幸福生活添上了紅色磚瓦。
嵐山鎮黨員中心戶「三小特色」:黨員中心戶一人一個「小馬扎」(隨時隨地坐下來交流宣講)、一人一個「小書包」(隨身攜帶黨刊報紙材料)、一人一個小音箱(走動播放黨的十九大、紅歌等)。「通過創建『黨員中心戶』,有效激活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凸顯『一戶帶一片、一片帶一村』的中心戶效應,推動全鎮各項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盛新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