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龍巔羅漢魚論壇:wrdwh
鳴謝:李偉、張鑫、惜誠散人
慈鯛是自然界已知的進化最快的生物之一,為了適應自然變化,它們發展出眾多個性的外表特徵,有些特徵令人驚豔。當代,世界各國的人們從事慈鯛的研究、雜交和商品買賣,為了將慈鯛改良成多種優點於一身的集合體,人們發明了兩種著名的雜交美鯛,即鸚鵡魚和羅漢魚。對於鸚鵡的分類,爭議較小。而對於羅漢,無數的花名、新類層出不窮,而且愈發有讓人看不懂的趨勢。
純從飼養角度來說,對羅漢魚分類不必太較真,因為羅漢的親系眾多,成長中又多有變數,成年後體現出哪一種外表特徵都難以預測。所以羅漢的價值並不在於純不純,而在於美不美。最早為中國魚友認識的羅漢是珍珠羅漢,直到現在,提到「羅漢」這個詞,很多魚友首先想到的就是珍珠系羅漢魚。其實廣義的羅漢概念要遠大於這個概念,以狹義的羅漢概念去理解廣義的羅漢,在飼養和欣賞上必然存在誤區。
如果放開種類之爭,純從審美角度入手,也許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羅漢。本文旨在從一些入門級的美鯛知識入手,講述羅漢自己的故事。
羅漢審美解構
羅漢和鸚鵡同樣是成功的雜交觀賞美鯛,但兩者的觀賞角度差別很大。
首先,鸚鵡在雜交後基因相對穩定,形成了固定的幾個種類。
從顏色上,鸚鵡可分為:血鸚鵡、黃金鸚鵡、紅白鸚鵡、麒麟鸚鵡等。從體形上,可以為分:元寶鸚鵡、金剛鸚鵡、財神鸚鵡(元寶和金剛只是品級,而財神則是開心魚場的品牌)。雖然同窩鸚鵡的個體間也會有差異,但大體上達到了同品級內的量產。
而羅漢的基因相對就不那麼穩定了。同一窩的珍珠羅漢魚,有些能達到鴻運、紅鑽、藍鑽的等級,而大多數則成為了雜交的失敗品種。因此亞成以上表現出色的羅漢魚價格相對高很多,這與成品率有很大關係。一旦某一品級的羅漢魚可以達到相對穩定的量產後,價錢馬上會大幅下降,這兩年十裡河亞成的水頭鴻運羅漢已經降到了百元左右,就是最好的例證。
其次,鸚鵡是適於混養的中型慈鯛,除金剛等級的鸚鵡外,一般鸚鵡成年後體型在20~30之間,在水族飼養中一般被用於群養,而且是高密度群養。一則高密度混養可使慈鯛失去領地意識,二則鸚鵡大多是畸形的三角嘴,無法完全閉合,所以戰鬥力有限。
而羅漢魚是中大型慈鯛,除元寶羅漢外,一般羅漢都能長到25~40之間(珍珠系羅漢體型較小,金花系羅漢較大)。飼養一般採取單缸單魚的方式。其實羅漢魚和所有慈鯛一樣,是可以混養的,但因性格、體格都較強,所以混養風險更大。
羅漢魚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審美標準。這些標準被廣泛運用在商業、挑選、比賽之中,成為了羅漢價值的標杆。
如圖:扇尾、爆頭的大金花是每個羅漢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好羅。
如圖:紅德薩顏色豐富,千裡挑一,但低水頭率讓不少人懷疑其是否應歸入羅漢。
如圖:泰金是現在市場上最流行的品種之一,界定也更為模糊。
(一)頭珠
羅漢魚區別於其他雜交美鯛的第一標準即頭珠。對所有初識羅漢魚的人來說,巨大的頭珠絕對是第一印象。雄魚起頭,是美鯛領域的一大特點。多數雄性美鯛在性成熟後,頭部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隆起,自然界中也有少數幾種能起水頭的慈鯛。羅漢魚則是把這種特徵發揮到了極致,在當今,無論一條羅漢體色多麼靚麗,如果它的頭不夠大,總會被人看成遺憾。
中國玩家按頭的大小和頭形,起了一些稱謂,由小到大如:角頭、肉頭、炮彈頭、半水頭、水頭。有些大水頭鴻運羅漢魚的頭因皮膚有網狀褶皺,也被形象地稱為「荔枝頭」。
珍珠系是所有羅漢品種中額珠最大的,現在很多優質的大苗,從5CM以上就明顯起頭,到8CM左右就有明顯的水頭。珍珠系羅漢頭形是向上發展的。而金花系羅漢因為性成熟晚,所以起頭也相對晚,甚至有的一歲半以上才剛開始起頭,頭形是往前發展的,大頭的比率相對要低。除頭的大小外,頭色也有相應的審美要求。對有金線特徵的羅漢魚,金線是否包頭也是其審美的一大準則。
此外,一條大頭羅漢的頭最好又圓又正,頭形不好也會被人視為遺憾。
(二)瞳色
說到眼睛的顏色,由低到高分別為:紅、黃、白、藍。
紅賤白貴的標準來自珍珠與金花之爭。珍珠系因趨於量產和觀賞期短等原因,所以在價值上比金花系稍遜。而珍珠基本繼承了青金虎的紅凸眼,而金花則多繼承紫紅火口的白平眼。近幾年泰金逐漸成為後起之秀,在市場上大出風頭。而泰金因為同時具有珍珠和金花的血統,個體間眼睛的顏色很不固定,有紅有白,玩家通常以眼睛的顏色來分一條魚的高下。
羅漢魚基因不穩定,從小苗起到成魚,眼睛的顏色可能會變化。
我個人認為,紅眼或白眼在審美上都較突兀,黃眼和藍眼是比較耐看的。不過中國人有自己的審美觀點,有時候追求的不是美,而是稀少。比如哈士奇,國際標準並沒有要求瞳色,但國內玩家自己制定出一套「藍眼三火」的標準,要求小狗眼睛是藍色,頭上的斑紋呈規則的三塊。其實藍眼的小哈長大後虹膜都會變成白色,看上去很兇,像狼一樣。
(三)眼形
對羅漢魚的眼形,中國玩家制定的標準由賤至貴的為:凸眼、平眼、藏眼。
原生美鯛以平眼居多,平眼才是王道。但珍珠系羅漢魚的祖先青金虎眼睛卻有一些偏凸,所以現在羅漢中也有不少是凸眼的。很多人覺得看著不美,所以凸眼羅漢不太受歡迎。
而藏眼在原生美鯛中較少存在,沒有一個美鯛種類是藏眼的。但已知作為羅漢紅色基因來源的邁達斯(火鶴)有些個體具有藏眼的特徵,有些網紋獅頭也有藏眼的表現。
這裡還要額外說一下淚斑。已知的原生美鯛中,有的種類有明顯的淚斑。部分青金虎在眼睛後下方會有一點墨跡。面相學在中國發展久遠,傳統上,人或動物眼下有色斑,都被歸為淚斑,被視作不吉利。珍珠系羅漢在保留青金虎墨斑的同時,也保留下了淚斑。有淚斑的羅漢,會有一定減分。
(四)體形
珍珠系羅漢魚體形有前寬後窄的特點。我觀察了幾種已知的親魚,青金虎在體形上還是偏方正的,而邁達斯則有這種三角形的特徵。南美食土慈鯛中,三角體形是主流,但是中美北美慈鯛還是以圓、方體形為主。
三角體形本身並無不美,但加上超大的頭和較弱的尾柄,給人頭重尾輕的感覺。常常被魚友們當成詬病。可以說,珍珠羅漢的頭越大,這種頭尾對比的反差就越明顯。當今羅漢界崇尚的是金花系的方體形,方正的體形使金花羅漢魚看起來各部分比較平均。
(五)墨斑
人們喜歡羅漢的墨斑,在一條顏色炫麗的羅漢魚身上,到位的墨斑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由此發展出了「一條龍」和「雙排花」的審美標準。
有珍珠系血統的羅漢,其墨斑很大程度上來自青金虎,典型的特徵是墨斑呈清晰的「白包黑」,比較醒目。從頭上開始,先有頭斑,然後是淚斑,身體兩側有或連或斷的墨跡,直到尾部,尾柄上一個清晰的眼斑。
某篇名為《珍珠的脊梁(Amphilophus屬慈鯛)——羅漢祖先探秘系列II 》文章中提到的「八星連珠」(Amphilophus lyonsi),體色上與青金虎非常相似,而且其身體兩側的「白包黑」墨跡比青金虎更加連貫、清晰,也有雙排花表現。珍珠系羅漢是否混有此種魚的血統,我認為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另一篇《野獸家族(Parachromis屬慈鯛)》中,有Parachromis屬為羅漢提供了墨斑和金線包頭的說法。引用一小段原文:「(紅雲)」但值得一說的是,這種慈鯛是羅漢中期改良重要的品種,大家可以認真觀察他們頭部的金屬紋理,幾乎在任何其他美洲慈鯛身上都難以找到,再有就是他們身上筆直的墨跡,細心的朋友可以找幾條帝王馬騮對比一下。」同時,Parachrois屬一些魚也有淚斑的表現。
金花系的墨跡表現與珍珠系是完全不同的,有些金花,如彩虹,是沒有墨跡的;而另一些,如幻彩,墨跡表現集中在尾部,一般長度為身體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間。金花系公認為紫紅火口的基因最濃,紫紅火口尾部的這一小段墨跡也和金花相吻合。不過金花的墨跡是斷斷續續的,部分魚也有「白包黑」的表現(紫紅的分支,噴點紫紅火口的尾部墨線,有「白包黑」的特徵)。
馬騮和泰金的墨跡表現接近珍珠,因為多少混有珍珠的基因,有些會有頭斑。
當然也有一些品種的羅漢是沒有明顯墨斑的,如紅馬。
【題外話】這裡我提出一點探討。有些愛好者將紅馬歸進馬騮系羅漢,但在版形上,紅馬更接近金花系,不過在很多細節上與金花又不太一致。我認為紅馬應該單獨分列成一個品種。《關於蛇紋、一條龍、紅馬、雪山、黃金、紅金花的品種問題》裡的一些資料,原文中提到「據本人所知,現在的紅馬苗幾乎都為進口,國內以前有佛山馬,但是現在沒聽過了。在泰國,紅馬也只有一家漁場固定有出。」紅馬在羅漢之中相對特殊,首先,產地比較固定;其次,可達到量產標準;第三,起沙退沙率高,特點鮮明;第四,與其他種類間的區分明顯。不過因為紅馬退紗過程中變數太大,所以短期內不太容易形成像鸚鵡魚那樣的商品品種。
其實滿銀有銀色和藍色兩種標準。滿銀體色穩定,在生病的時候,體色變暗,但金屬質感不變。
如圖:這條羅漢的墨斑非常搶眼。
(六)尾展
羅漢的尾鰭繼承其親魚的特徵,有圓尾和扇尾兩種主要形狀,也存在中間體,羅漢品種介紹中,將馬騮的尾形比喻為東北二人轉的圓扇形,這種尾形比圓尾要大,比扇尾邊緣要圓潤。現實中的馬騮,有些偏青金虎基因的個體也是圓尾的。構成羅漢尾展的因素有兩點,一點是尾柄是否夠強健,另一點是尾鰭骨的長短分布。
羅漢是雜交品種,老化速度比原生美鯛要快,珍珠系羅漢兩年以上即出現老態,尾柄下垂是明顯特徵。觀察原生青金虎可以發現,其尾鰭就是圓形的, 最上和最下兩根尾鰭骨的長度,會直接影響羅漢的尾展,以及年老後的下垂情況。
其實圓尾本身也很好看,但一則因為頭尾對比的原因,二則因為圓尾羅漢年老後尾部下垂的趨勢,所以現在人們還是更追求扇尾、大尾展。
(七)鰭花
目前羅漢魚審美標準中並不過多強調鰭花,老版羅漢鰭花漂亮的也不多。但隨著美鯛雜交的發展,現在不少羅漢擁有了色彩鮮豔的鰭花。相信在未來,鰭花也會成為羅漢審美的標準之一。
(八)小結
下面我對已知羅漢種類的顯性特徵進行了一個簡單歸納。要說明幾點:
1、我稱之為顯性特徵,而不使用顯性基因這個概念,因為本文的討論僅限於觀察層面,沒有深入到基因研究層面;
2、關於羅漢的分類,不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在下表中我保留了e版歸納的傳統三大類別,並加入了目前流行的三個種類。其實這三個種類都不算新,紅馬一直是較為穩定的商品級羅漢,而泰金和紅德薩,出現雖早,但類別上一直有爭議。泰金經歷幾年的洗禮,雖然品質上還不穩定,但已經儼然是市場的主力之一。而紅德薩,雖然其是否是羅漢仍存在爭議,但以其稀少和昂貴,一直和羅漢混在一起,我認為也可以歸入廣義的羅漢大家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