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十四五」時期高等教育高質量開局

2021-01-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努力,在疫情大考面前實現了轉危為機、逆勢而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載入史冊的成就。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需要我們樹立憂患意識,更加堅定信心,不斷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國已轉入新發展階段,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我國高等教育要全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戰略部署,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實現「十四五」時期高質量開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

大學歷經900餘年的革故鼎新,其人才培養作為最核心的功能始終未曾動搖,人才培養質量始終是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的最根本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從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一重大問題,為科學判斷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提供了根本檢驗標準。

落實培養時代新人的任務,高校要積極研究新形勢新階段對人才能力素質提出的新要求,遵循人的成長發展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加強學科、教學、教材、管理體系的統籌規劃和設計,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融為一體,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為在日益複雜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提供人才支撐。

要強化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始終圍繞「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住黨的政治建設這個關鍵,切實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思想政治引導把廣大師生團結和凝聚在黨組織周圍。

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堅持特色發展,科學合理設置學科專業,把傳統優勢學科做強,把國家戰略急需的學科做精,把新興交叉融合的學科做實,固本強基、交叉融合、擇優培育,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多學科協調共生、支撐發展的學科生態體系。

要完善教育教學體系,把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要著力點,主動適應「網際網路+」「智能+」時代要求,打造人技融合的新型教學環境,以前沿科學和新技術突破推動教育教學創新。

要健全課程教材體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嚴把政治關、科學關、適宜關,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材中得到全面有效體現。

提升高水平創新服務能力

科技是國之利器。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支撐,必須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科技競爭先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高校要勇挑重擔,釋放高校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攻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還不夠,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強,在關鍵領域鍛造的獨門絕技還不多。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高校具有學科門類齊全、創新人才聚集等優勢,應當在服務國家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方面擔當重要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提升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的創新服務能力。

在高校內部,要進一步研究破解政策制度障礙,通過高校內部協同,與科研院所、企業和政府等協同,圍繞國家急需的戰略性問題、尖端領域的前瞻性問題,實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的優勢互補,促進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探索開展跨學校、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的協同創新,優化科研資源配置,服務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需求。

從高校外部,應進一步落實對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有效支持,引導社會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進一步加大對高校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加強重大基礎前沿和戰略領域的前瞻布局,改革科研評價激勵制度,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研環境,使科研人員潛心從事基礎研究,以更強的基礎研究和自主創新能力支撐服務國家戰略。

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依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須要牢牢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一基礎性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

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引導教師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要著力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素質能力,加大對師範院校支持力度,鼓勵有基礎的綜合性大學舉辦教師教育,分類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持續為教育高質量發展供給優秀師資。

要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為教師解難題、辦實事。

要在全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

要優化教師隊伍管理效能,健全聘用引進、考核評價、激勵約束等管理制度機制,打通教師職業上升通道,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推進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

解決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迫切需要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教育評價事關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落實,事關教育發展方向,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性,是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啃下的一塊「硬骨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緊扣破除「五唯」, 包括高等教育領域普遍存在「唯論文」「唯帽子」「唯文憑」等問題,提出一整套改革舉措,系統構建起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機制。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落實評價改革方案,要從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出發,在「唯」與「不唯」之間找到平衡,搞清楚從哪裡突破、規則是什麼、路徑是什麼,堅持破中有立、破立結合。要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改進結果評價、扭轉功利導向;強化過程評價、尊重客觀規律;探索增值評價、挖掘發展潛能;健全綜合評價、力避片面傾向。

要從根本上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引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在幹部選任考核、學校評價、重大項目安排等各項工作中,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高校也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將立德樹人擺在學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圍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構建學生評價體系,真正形成「五育並舉」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建設全方位開放辦學體系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嚴重考驗的當今時代,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調整,我國面臨著「發展中的挑戰」「打壓中的突破」「開放中的博弈」等複雜局面,高等教育也面臨著一系列新壓力新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優化教育開放全球布局,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層次和水平。

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新任務,高校應順勢而為、應時而動,保持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進一步統籌好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構建全方位開放合作的辦學治校新格局。

一方面,要深度參與國內大循環,進一步密切高校與產業間的相互聯繫和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和水平,強化產教融合育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另一方面,要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堅持紮根中國與融通中外相結合,堅持有選擇的「請進來」與有章法的「走出去」相結合,強化對國外高等教育資源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薄弱、空白、緊缺學科專業,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和科技聯合攻關,匯聚全球資源和天下英才「合力解題」,以更加開放合作的姿態應對全球共同威脅和挑戰。

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能有多大成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不能等待觀望,不可亦步亦趨,當有隻爭朝夕的勁頭,敢為人先的志向,腳踏實地的作風,開放包容的胸懷,也唯有此,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行穩致遠。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04日第5版

作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杜玉波

相關焦點

  • 推動「十四五」時期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未來各行各業的工作重點。強化體系建設、促進內涵發展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 「十四五」規劃: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者:鄢一龍(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開局規劃。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新目標、新理念、新方略,繪製了新藍圖,推動形成新格局,必將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繼續劈波斬浪前行,為我國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發展主題是高質量發展。不但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生態、文化、國家治理體系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今日言論 | 全面做強自己,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開局起步的關鍵當口,習近平總書記1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全面做強自己。「全面做強自己」短短六個字,意蘊深長,為我們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 為什麼要全面做強自己?「十四五」要開好局,必須要對時與勢有準確的把握。全面做強自己,既是應對外部環境挑戰的必然選擇,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要求。
  •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河南「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1月18日,省長尹弘到所在的洛陽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開好局、起好步。
  • 「十四五」時期,宜賓這樣幹!
    四川在線記者 王吉南12月21日,中共宜賓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宜賓市委關於制定宜賓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時期,宜賓如何謀劃開局,發展目標和方向是什麼?
  • 上海16個區:強化使命擔當,確保「十四五」高質量開局
    面向「十四五」,上海如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12月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上海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上海各區表示,2020年雖歷經艱難險阻,但取得的成績人民滿意、世界矚目,這也進一步堅定了各區育先機、開新局的信心與決心,各區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十四五」高質量開局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 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召開研討會,展望謀劃高等教育「十四五」
    ,廣州大學劉暉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韓蔚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陳萬靈教授,湖南文理學院院長龍獻忠教授,中國知網教育本部總監張志輝高級分析師,中知通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TO首席技術官梁亮等,省內外多名高等教育專家與來自省內外的250多位高校領導和規劃、教學、科研部門負責人,以及教師代表、研究生代表、企業骨幹代表,圍繞「『十四五』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前瞻」深入研討交流。
  • 淄博:在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中奮力奔跑 確保「十四五」發展強勢開局...
    淄博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工作、科學分析形勢,系統部署今年經濟工作,對於我們提高站位、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力提速、全面起勢、行穩致遠,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義。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科學把握髮展大勢,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著眼確保「十四五」開好局,明確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人民日報: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 經濟大家談 |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2021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重點任務,為開局「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定向領航。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會議指出,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 郴州:開門問策「十四五」 推動郴州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會上,「十四五」規劃編制諮詢團隊匯報了《建議》起草情況和主要內容。易鵬飛要求,要對標對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準確把握新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 擁抱新時代 推動新變革 加快構建高質量省域高等教育體系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成斌出席本次盛典並發表題為《擁抱新時代 推動新變革 加快構建高質量省域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題演講。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下午好!我們國家級人才總量佔全國的1/10,高等教育十三五投入3400多億元,財政性支出比例達到了61%,美國也是達到了60%的比例,這樣看我們的財政投入比例還可以。  第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迫在眉睫。總書記提出十四五主體要高質量發展。大家知道,無論是高質量的產品還是高質量的服務,歸根到底是要有高質量的人才,所以要以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服務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
  • 「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民生清單」
    近期,中央部委密集召開工作會,總結上一年度工作,規劃部署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新舉措,其中的不少「民生清單」值得關注。  【農產品保供】奮力奪取全國糧食豐收,穩定生豬生產恢復勢頭  農業農村部表示,2021年要奮力奪取糧食豐收,目標是確保總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首個工作日日程表排滿 「十四五」開局上海「拼」了
    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也是「十四五」第一個工作日,上海這座城市的日程表可以用一個「拼」字來形容:上午是一場熱氣騰騰的集中開工,6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2734億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下午是一個暖意融融的民心工程現場推進會,讓建設人民城市、增進民生福祉跑出新的加速度;傍晚又公布了一份乾貨滿滿的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文件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學習領會好、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高等教育戰線的頭等大事,必須準確把握其核心要義,把全會精神切實貫徹落實到高等教育實際工作當中。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一是在教育發展中明確工作的新方位。
  • 力爭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為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作出更大...
    力爭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為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作出更大貢獻 2020-12-11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四五」:高等教育立足當下 更將引領未來
    【「十四五」 開新局】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晉浩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 鞏固經濟穩定恢復態勢 實現「十四五」發展良好開局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   鞏固經濟穩定恢復態勢 實現「十四五」發展良好開局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十四五」規劃《
  • 簡陽:厚植「新優勢」 開局「十四五」
    一張藍圖,一份願景成渝「雙城記」中的簡陽成都「東進路」上的簡陽「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定將大有可為,令人期待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標誌性工程——成渝中線高鐵將正式開工建設。將深入研判、準確把握簡陽「十四五」發展所具備的現實基礎和面臨的系列挑戰,前瞻思考、全局謀劃,增強追趕跨越的比較優勢和持久動力,加快把簡陽建設成為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簡陽加快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