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臘八就是年,1月2日—2月8日,古北水鎮將熱鬧迎新年,廟會是春節娛樂的硬核配置,古北水鎮依循長城文化和老北京文化再現「長城邊關廟會」,推出以廟會市集、民間花會、廟會小吃、廟趣活動、街頭民藝、冰上運動、夜賞花燈等一系列年俗活動。在這個年味漸失的年代,古北水鎮以一場盛大的長城廟會,召喚著一次年味的回歸。
古北水鎮的長城邊關廟會有別於一般廟會,長城廟會以長城文化為依託,以廟會文化為主線,將傳統文化、非遺文化、冰雪文化、節慶文化、祈福文化等諸種文化融為一體,也將美食名吃、雜藝百戲集於一身。
古北口歷史上是京師北控邊塞,位置衝要的邊關隘口。自古以來就是農、牧民族貿易聚散地,也是清帝王去東北祭祖、狩獵必經之處,曾經是經濟和文化往來的重要商貿城鎮。隆慶二年,戚繼光為薊鎮總兵修築司馬臺長城,這也是至今唯一一段保留明代原始風貌的長城,而軍隊行伍駐紮的營寨,兼具生活居住、軍事防備、文化交流等功能,古北水鎮復刻這一歷史上的北境邊城,在忠實於自然恢復歷史建築空間的同時,挖掘與長城有關的歷史文化與民風民俗,豐富再現邊關小鎮人的生活。古北口居民多為駐軍的後裔,大多掌握一種或多種工匠技藝,比如木匠、石匠、畫匠、印染匠等。逢年過節,古北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慶祝節日,而古北水鎮又居北京,「長城廟會」也因此有著邊關文化與傳統的老北京年俗相交融的獨特氣質。
長城廟會市集·攤棚櫛比,熱鬧市井
古北水鎮的長城廟會還原古時長城關口的歷史氛圍,可以看到各種邊關文化和老北京元素,甚至親身體驗古老手工藝,真正融入到「失傳」已久的原味民俗之中。趕廟會時「置年貨」是重中之重,各大商肆沿街設棚,藤器攤、衣帽攤、食品攤、香粉攤、玩具攤、年畫攤等蟠旗獵獵,應接不暇;貨擔郎、糖葫蘆沿街叫賣;遛鳥人、送報人悠閒自在,「官老爺」「官太太」也禁不住誘惑湊來趕熱鬧。最精彩的還是那些手藝人,年畫師傅,寥寥數筆,活靈活現的年畫就完成了,剪刀上下翻飛,一眨眼的功夫一個生肖剪紙就完成了。風箏屋,一家人圍著老師傅,畫一隻蝴蝶風箏,從小鎮的廣場上飛上天空。廟會市集遊人摩肩接踵,精彩不知歸處。
京味民間花會·街頭民藝,巡遊狂歡
鑼鼓喧天的花會是京城百姓的年味記憶所在,今年長城廟會期間,古北水鎮邀請了專業的民間花會演繹團隊,花會遊行亦叫「踩街」,花會演員錦衣華服載歌載舞「踩」入古北水鎮的水岸街巷,仿若一秒穿越小時候,秧歌、高蹺、中幡、舞龍舞獅、背棍等等精彩不斷。能歌善舞的古北人也帶來豐富的街頭民藝,逗趣的雙簧、熱鬧的大戲、即興編唱的數來寶,贏得滿場叫好;京劇變臉、傳統雜耍、街頭相聲……精彩的民俗演藝輪番上演,盡顯濃濃小鎮風土人情。
美味廟會小吃·夜賞花燈,嗨吃暢玩
記憶中的廟會,總有吃不完的小吃。炒貨攤上, 鹽香核桃、 密雲生態板慄、 芝麻花生,白騰騰的熱氣飄上屋頂;豆花肥腸、螺螄粉、豆腐角等特色老北京小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或是滷煮火燒;茶湯鋪裡紫銅茶湯壺,沸水滾滾,暖意盡顯,逛吃逛吃一整天。
夜幕降臨,璀璨水鎮夜景也不容錯過,無人機孔明燈秀、水舞燈光秀必是打卡,除此之外,古北水鎮還推出「京味花燈」,福鼠鬧春、麒麟獻瑞、天鵝送喜、心願馬車、風車龍鳳門、十二行當等10多組大型燈組點映在小鎮的山水之間,磅礴喜氣。
北國冰上運動·登高祈福,廟趣橫生
除了廟會,今年古北水鎮還設置了冰雪嘉年華,滑冰、戲雪、冰壺、冰滑梯、冰上龍舟、冰上滾筒等應有盡有;還增設了互動投幣祈福、冰雕冰洞、木雕展示環節;並利用大型造雪機,結合古北水鎮景觀給大家營造出一處「古風踏雪行」的拍照打卡地,讓遊客充分體驗冬季冰雪的獨特魅力。
過年,孩子們最歡樂,古北水鎮為還原兒時記憶中的新年,恢復。投壺、打銅錢、射箭、丟沙包、滾鐵圈等童趣活動。登高祈福也是新年的美好祈盼,除夕夜,搶頭香,楊無敵祠上香許下新年願景,年初一,賀新歲,與送報人、官老爺互道一聲「恭喜發財,一順百順」。起個大早從巍峨的長城上,系上一張祈福牌,祈求一整年的好運。與長城守衛軍一起「提燈夜遊長城」,俯瞰燈火傾城的小鎮,浸潤在山間潤涼的晚風裡。
(註:圖片由古北水鎮授權使用)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