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拍了拍」凌晨4點的上海,這座城市比你想像的更努力

2020-12-21 澎湃新聞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上海嗎?今天,我們幫你「拍了拍」凌晨四點的上海。

太浦河青浦段岸堤,例行巡檢,靜聽水流;江橋批發市場,蔬菜進場,靜待買主;在建的上海最深軌交車站機場聯絡線華涇站,工人徹夜忙碌,地面安靜有序;中山南二路的架空線入地施工現場,天亮前輕覆鋼板,車輛來來往往,路面平靜如常……

今天凌晨,我們還跟隨送奶員、環衛女工、早班地鐵司機、早餐店後廚師傅,開啟普通一天。在最「靜」的夏日,一起輕輕喚醒這座充滿溫情的城市。平凡的人們,堅守平凡崗位,日復一日,傳遞出直指人心的力量,共同繪就人民城市最暖心的底色。

太浦河青浦段岸堤,「雙保險」巡河護堤

黃浦江上遊堤防(泵閘)管理所工作人員在監控水位和防汛牆情況

凌晨的青浦,街面清靜,微風輕拂,但上海市堤防(泵閘)設施管理處上遊所的堤防巡查人員卻無心享受愜意時光。他們在兩張「網」上,為汛期的城市安瀾提供「雙保險」防護。

一張「網」在上遊所的中央監控室裡。今天凌晨三點多,監控室的燈光依然亮著,值守人員陳澤豪正通過大屏,遠程查看黃浦江上遊多個點位的水位、邊坡、防汛牆等圖像和數據,「監控的像素比較高,防汛牆的收縮縫也能看到。」陳澤豪指著一處伸縮縫說,「各河堤還有護堤員巡查,一旦發現異常,我們馬上通知他們去現場。」

凌晨4時35分許,上海市堤防(泵閘)設施管理處上遊所堤防巡查項目部工作人員正在太浦河沿岸巡查

與遠程監控相呼應的,是另一張「網」上的河堤現場巡查人員。

凌晨四點,記者來到太浦河邊。上遊所堤防巡查項目部負責人陳君林正帶領宋國強與朱小弟在巡堤。那時,太湖平均水位從前天的4.78米,降到了4.75米。

「太湖洩洪的水,將近一半從太浦河往黃浦江排,不能有半點馬虎。」陳君林說,自7月17日太湖防總發布一級應急響應行動以來,護堤員就堅持按指令要求,全天24小時巡查,今天凌晨四點是預測中的新一輪天文大潮,所以帶隊巡查。

晨曦中,他們頭戴「上海堤防」安全帽,身穿救生服,拿著手電筒,低著頭,在河堤邊坡處一邊走,一邊看。

「抓緊欄杆,電筒要照出去一點,頭再伸出去一點。」在一處護欄旁,陳君林提醒同事注意安全,也不要遺漏「死角」。

護堤員不但要巡查險工薄弱岸段,看有無傾斜、移位、滲水、掏空等異常情況,還要看拍門(拍門在內河水位高於外河水位時,應自動打開;反之則自動關閉)、圍欄等處。為了防微杜漸,一般都要從寬坦防汛通道上走到邊坡查看。

「潮位降一點了,水位也降一點了。」早上五點,巡查到一座橋下時,天已大亮,陳君林舒了口氣:「一切正常」。

江橋批發市場,「壩上菜」錯峰入滬

凌晨5點,工人們正在卸貨

凌晨3點半,李發光在江橋批發市場2號門前接到了一車貨,27噸來自蘭州定西市、渝中縣的壩上菜,歷經36個小時車程,終於抵達上海。

「不管什麼時候來菜,我們都要接。」在江橋批發市場做了15年,李發光是老經營戶了,無論是凌晨三四點,還是深夜十一點,都能見到他收菜或髮菜。

「把行程碼調出來。」2號門前,市場工作人員敲了敲司機趙桂濤的門,讓他戴好口罩下車。這邊開始核查、登記動態行程碼、行駛證和隨申碼,那邊工作人員對著車頭、駕駛室噴灑消毒。

凌晨5點,貨車駛入江橋批發市場

掃過綠碼,完成消毒,趙桂濤重啟貨車,停進交易一區的指定車位,拉上駕駛室的窗簾開始補覺。李發光則拿了一把藤椅,坐在車旁等待。「等到5點多,搬幾箱蔬菜下來,先送去快速檢測,也準備好出樣,合格單子一拿到,就可以開賣。」他這一車貨裡,有松花菜、毛芹、西芹、西藍花等六七個品種,一旦油布揭開,就要在當天銷售完畢。

作為上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江橋批發市場每天有500輛到550輛貨車24小時進場,日均銷量達6500噸到7000噸。為應對「夏淡」,最近大量組織北方菜供應上海市場,如今25%的蔬菜是來自蘭州的高原壩上菜,往往趕在清晨6點前錯峰進場。

5點多,天色幾乎大亮,江橋批發市場已是車來人往。一度安靜的大棚交易區不知從哪裡冒出許多人,有的站在高高的貨車頂,往下搬蔬菜,有的拉著小推車在車輛間穿行。幾乎每輛大貨車前都放著一張書桌,小顆花菜、芹菜和計算機、二維碼、小本子擺在一起,後面坐著等待客戶的老闆。

提著2.3升的大水壺,江橋批發市場蔬菜部副經理裘佳亮也已上班。中午12點前,300多輛貨車會排隊進場,把全國各地的蔬菜運送進來,而連鎖超市的採購人員也會陸續到來,把看中的蔬菜拉進他們的大倉。場內場外協調交通,車輛消毒,人員核查,他下班時,手機上的步數一般會達到25000步。

機場聯絡線華涇站,「三班倒」晝夜不休

電焊工人正在對鋼籠進行焊接

凌晨四點的上海,漆黑、寂靜,即便在日常車流量較大的外環線上也鮮見車輛。不過,在距離徐浦大橋三公裡外,華涇鎮的一處工地卻是格外忙碌。一輛最大起重能力達500噸的吊車正將一節40多米的鋼籠緩緩吊起,放到地底深處已開挖的槽段,再灌注進混凝土……

這裡,是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4標華涇站的施工現場,位於閔行區華濟路南側、春申塘北側,面積近3萬平方米。

即便已近黎明時分,數臺「身高臂長」的「大傢伙」們仍與50多名工人們一起,緊張而又有序地完成一道又一道施工工序。

「我們實行三班倒工作制,工地是24小時不間斷施工,我們這一組的作業時間是晚上八點到凌晨四點。」在施工現場,焊接工人張斌剛完成下班前最後一節鋼籠的製作。

工人們正在對剛剛擺放到位的鋼籠進行混凝土澆築工作

「華涇站為地下四層結構,基坑分四個分區施工,當下正處於圍護結構施工階段。夜晚施工主要圍繞鋼籠製作、鋼籠起吊、混凝土澆築、成槽施工這四道工序來進行。」上海隧道機場聯絡線項目總工羅賽楠告訴記者,華涇站地下連續牆與牆縫加固最大深度均達到了107.5米,為上海市歷年來軌道交通施工之最,建成後將成為上海最深的軌交車站,開挖面積約18000平方米,屬於超深超大基坑,施工難度非常大。

羅賽楠稱,自2019年12月28日開工以來,克服了疫情等影響,於4月底完成槽壁加固工序,5月進入地下連續牆施工階段,力爭在今年年底率先啟動分區四的基坑開挖工作。

機場聯絡線正線全長68.6公裡,沿線設站9座,從虹橋樞紐站出發,經滬杭鐵路外環線、七寶、華涇、三林、張江、迪士尼、浦東國際機場等重要地區,計劃2024年建成投運,屆時,虹橋和浦東兩大樞紐間預計中轉運行時間在40分鐘之內。

中山南二路架空線入地施工現場,鋼板輕覆路還民

中山南二路天鑰橋路路口,天鑰橋路架空線入地工程正在進行之中

不少人進入夢鄉了,他們的忙碌才開始;他們的忙碌結束了,不少人還在甜夢中。為了減少對市民的影響,中心城區的架空線入地,就在不少市民的睡夢中悄然推進。今天凌晨的中山南二路,九塊大鋼板和幾塊減速帶鋪好後,又一項架空線入地工程的工井施工還路於民,方便車輛正常通行。

凌晨四點,夜幕低垂,黎明漸近。寬闊馬路中,車輛稀少;朦朧人行道上,晨練愛好者還沒出現……中山南二路靠近天鑰橋路,一米高「將軍帽」圍成一片工地,工人們頭戴安全帽,臉上,已布滿黃豆大小的汗珠;背上,溼透的衣服如同膠布一樣緊緊貼著皮膚。他們默默鏟土,掃地,配合挖機,將一塊塊6米長、2米寬、5釐米厚的鋼板,整齊覆蓋在四周已插進工字鋼的基坑上。

上海市南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天鑰橋路架空線入地工程項目負責人江浩暉介紹,這個基坑,將在進一步施工中成為一個架空線入地的工井。相應架空線工程,是龍華歷史風貌歷史保護及城區精細化管理綜合提升工程的組成部分。

現場項目經理韓韜告訴記者,中山南二路車流量大,所以選擇晚上十點至凌晨六點施工。其間,為儘可能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能手工作業的,都採用手工作業。為了確保凌晨六點前還路於民,一般到凌晨四點多鐘,就要開始打掃工地,然後把一塊塊鋼板輕輕覆蓋在基坑之上。

蓋完鋼板,記者以為可以收工了,但工人們並沒有撤離。之後,他們在鋼板四周都裝上減速帶,還在道路來車方向裝了兩條間隔兩米左右的減速帶。

「這樣,車輛經過時,輪胎就不容易被鋼板邊角『迎頭痛擊』了,也不會有『哐當哐當』的聲音了。」裝好減速帶後,韓韜再次檢查,沒發現異樣,工人們才收好四周的「將軍帽」。晨曦中,道路又恢復了正常通行。

光明隨心訂寶源路奶站,「好記性」加「好腳力」

光明隨心訂送奶員李玲來到崑山路136弄為居民送奶

凌晨3點剛過,位於寶源路219號的潤友食品商店燈火通明,這裡是光明牛奶新四川北路地塊的一個奶站。光明隨心訂送奶員李玲和同事們忙碌的一天,從這裡開始了。

今年36歲的李玲入行已經8年,梳著一條麻花辮,穿著光明牛奶工作服,系一條碎花圍裙,麻利地將5筐牛奶從冷庫裡搬運出來,裝進三輪車後的大鐵皮箱裡。7點前,她要穿越四五個小區,爬幾十次樓,將這些品種不一、口味各異的新鮮奶品準確無誤地放入每戶訂奶人的奶箱中。

凌晨的街道還很安靜,只有路燈投射下狹長的影子,記者跟隨李玲騎車穿越三個紅綠燈來到首站,位於崑山路136弄的長安小區。停穩車,李玲從鐵皮箱裡挑出這個小區需要分發的奶品裝進籃子裡,挎著它穿梭在多棟樓之間。「這是5號樓3層的鮮奶,這是7號樓5層訂的酸奶,這家是原味的,再樓上訂的是草莓味的,他們家是4天送一次」……單元、樓層、品類、口味、送貨周期,李玲的心裡有一本明帳,老客戶們的需要,她全都記得一清二楚。

記性好是其一,送奶員的體力更不能少。兩趟樓梯跑下來,記者已累得有些微喘,李玲仍是一副氣定神閒的樣子,「這都是練出來的,每天走就習慣了」。入伏後的上海,氣溫持續攀升,即便是凌晨仍有些悶熱。李玲說,三四個小時的奔走後,衣服溼透是常有的事。7點多返回奶站,李玲還要繼續派送用戶在「光明隨心訂」下單的蔬菜、肉類等食材,一直忙到中午,終於能回家躺下歇會兒,睡上一覺。

這份披星戴月、晝夜顛倒的工作,在旁人看來很是辛苦,李玲倒是做得踏踏實實、樂在其中。「各行各業都不容易的,既然做了就好好做嘛。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不管天氣好壞、多忙多累,我送的東西都沒出過錯」。

普陀區遠景路,「六步」清理廢物箱

朝霞初現,清道工們已經工作一個多小時了

今晨4時,普陀區遠景路上,上海普環實業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陳扣娣班組的12名環衛工人,已在漆黑的街上列隊。

班組長成慧花2分鐘叮囑安全操作和防暑注意事項,大家又檢查了一遍車況和儀容。4時05分,道班房準時通電,蒙蒙燈光下,一輛輛保潔車、清掃車魚貫而出,「撒」向宜川地區。

劉文英負責清掃遠景路長約1200米的路段,包括中潭路地鐵站的4個出入口,和一些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小吃店,屬於轄區內保潔任務最繁重的路段。「頭一遍普掃,用掃把和鍬從街邊朝人行道內側掃。花壇、角落裡掃不到的垃圾,就撿起來捏在手裡。」她邊掃邊仔細查看,看到路面有垃圾,就快步跑去掃向路邊,再收集到被大家稱為「小帥哥」的清掃車內。

天還黑,路上還沒有車輛,清道工們已經沿路開始清掃

「地鐵站閘門早上6點拉開,人行道很快會停滿電瓶車、共享單車,所以一定要趁早高峰前把人行道掃乾淨。」短短15分鐘,她的額頭已沁出細密的汗珠。家住古浪路的她,每天3時出門,騎半小時電瓶車上班,對路段巡迴保潔至少3輪。11時30分下班時,總是衣褲全溼。

許賽紅則開著分類收運電瓶車,對廢物箱開啟第一輪清理。開箱、拎袋、套袋、清理菸灰缸、擦拭、傾倒分揀,她熟練地做完「六步」,再開往下一個廢物箱。「以前是連桶傾倒,只需花三五分鐘就能清理一箱,但箱子會有異味。現在都套袋了,雖然時間翻倍,但乾淨了許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顧邦蘭說,31隻廢物箱,早班要收運兩車,到壓縮站後再二次分類。

這個班組的前身是「宜川女子清道班」,1992年至今已十次榮獲上海市勞模集體稱號。現有45名成員,女性佔三分之二,負責宜川街道17萬平方米、4座公廁、2座壓縮站、1座沿路垃圾間和31隻廢物箱的保潔。

「以前環衛工是『一把掃把掃天下』,現在有很多機械化設備加入。」成慧說,雖然勞動強度降低,但精細化要求提升了,所以大家都沒鬆懈,操作更加嚴謹精細了。

老盛昌(嘉定虞姬店),吊一鍋有靈魂的「頭湯」

4時30分,位於上海市嘉定區虞姬墩路的老盛昌虞姬店餐廳,餐廳工作人員已經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

路邊跳出的野貓,飛舞滾動的樹葉,萬籟俱寂,凌晨四點的早餐店燈火通明,等待慰藉空空的「五臟廟」,喚醒怠懶的心。

3時45分,老盛昌虞姬店的吊湯師傅王麗提前一刻鐘到崗,戴上帽子,換上後背印有「白案江湖」的黃T恤,雙手消毒後,投入「頭湯戰場」。將中央廚房送來的40多根豬骨下水,等鍋燒開後,王麗將浮起的碎骨和血沫撈出,再放30秒冷水,燒開後繼續打沫,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湯水清澈見底,再放入蔥薑黃酒去腥。門店當班經理李豔榮介紹,從吊湯到養湯,通常需要2個小時,師傅其間不能離崗。「這是老盛昌的『靈魂之湯』,餛飩、麵條和蓋澆飯的例湯都靠它,一定要嚴格把控。」此時,王麗雙手執勺柄,用力往前推起骨頭,再拽拉翻動,「推拉翻骨共三次,差一次都會影響口感。」每次翻動都會用足力氣,畢竟骨頭根根碩大飽滿,約25公斤。

面要有「靈魂之湯」,也要有「決勝澆頭」,爐灶小夥王健負責炒制加熱各種口味的澆頭。將辣肉丁加熱後,淋上紅紅的辣椒油,香氣四溢挑逗味蕾。五點不到,他已做好素雞、雪菜筍絲、蔥烤大排等面澆頭。「有十幾種澆頭,我九點還要燒冷麵澆頭,中午前再準備蓋澆飯澆頭。」說話間,辣肉丁已起鍋,王健用右腳膝蓋輕轉火力開關,動作嫻熟。

拿起麵皮,抹上肉餡,掌心一合,兩秒左右,一隻只猶如方戒的小餛飩直立了起來,在彭潔的巧手下排排坐。「這是一位品控老法師的創意,除了精準把握每隻小餛飩的質量,還在外觀上做了突破。」來自市場部的汪濤介紹,老盛昌選址多以社區店為主,結合防疫需求和新零售崛起,部分門店還設立了展示冰櫃,放置薺菜大餛飩、糯米燒賣、冷凍鮮肉湯包、紅燒牛肉麵等半成品,讓消費者帶回家簡單加工,就能吃上熱騰騰的美食。

上海地鐵4號線蒲匯塘停車場,首班車前先「巡道」

出發前,鄒斌對列車進行檢查

今天凌晨4時許,天未破曉,地鐵司機鄒斌走出蒲匯塘停車場附近的集體寢室,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作為一名軌交4號線的電客司機,鄒斌今天的首要任務,是發一趟巡道車。巡道車有上下行兩條路線,發車時間在首班車之前,負責確認區間軌道有無異物,保證後續列車的運行安全。

10分鐘後,他走入運轉室,熟練地說起聯控用語:「我執乘403次上行巡道車,已收到電客鑰匙、對講機、司機報單、車號牌和股道(停靠站點)牌。」鄒斌介紹,為了確保不上錯車和軌道,必須和運轉人員說清聯控用語。

4時20分,做完酒精測試後,一項出發前的重要例行工作正等待著他——在規定的半小時內檢查車體、車底、客室和司機室。4號線列車共有6節車廂,全長約160米,鄒斌要圍繞列車來回檢查兩次。車底設備多,檢查也很耗時,內容包括接線是否脫落、吊掛設備箱鎖閉是否良好、各類閥門位置是否正確等;而車體檢查相對清晰,車門和玻璃外觀是否完好、地鐵線路標誌有無損壞,一趟下來一目了然;司機室是檢查的重中之重,開關門正常、儀器設備正常,才能保障司機一整天的運行無虞;檢查完列車這一頭的司機室後,鄒斌沿著車廂開始檢查客室,事關全體乘客的安全,絲毫馬虎不得,滅火器、緊急拉手的封蓋等安全設施,都在他「火眼金睛」的排查範圍內;最後,另一頭的司機室也在4時50分前檢查完畢。

凌晨5時,巡道車準時發車。鄒斌從宜山路站出發,繞行一圈後,在中潭路站休息室休息約15分鐘,快速吃完早飯,又將接替下一名到站休息的司機。上海地鐵就在這樣井然有序且嚴格細緻的規定下,保障著所有市民乘客的安全出行。

(原題為《我們「拍了拍」凌晨4點的上海,這座城市比你想像的更努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城市青年守護人|凌晨4點,他在機場拍下了堅守的「戰友」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昨晚9點至今早9點,在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奉賢區接待點上,來自奉賢區南橋鎮的陳佳斌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嚴防輸入,機場成為了戰「疫」第一線。3月6日,上海全面啟動「機場24小時駐點值守」,閉環式轉運接送境外來滬返滬人員。也就在那天,這名90後小夥火速前往機場報到,他推遲了和未婚妻的領證日期,成為了奉賢的「守門員」。凌晨四點未睡的他拍下戰友的辛苦一個班次12小時,休48小時,5組人員輪崗,昨夜今晨,陳佳斌剛結束了機場12小時的值守。
  • 清晨七點的朝陽「拍了拍」上海植物園,美麗園區的背後離不開他們的...
    清晨七點的朝陽「拍了拍」上海植物園,美麗園區的背後離不開他們的努力 2020-07-29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座城市凌晨三點太陽升起,晚上七點臥床休息
    我們的早晨大多都是七點,七點太陽開始冉冉升起,天開始變亮,人們也開始起床,但是在我國的一個角落裡,這裡的太陽凌晨三點就已經升起,晚上人們七點就已經臥床休息、這座城市是我國日出最早的城市,在一般的時候3點太陽就隱約的出現,4點就已經完全亮了,到了5點的時候人們都已經出去幹活工作。這座城市位於黑龍江,名為撫遠市,是一個縣級市。
  • 日出·上海|2019,飛越我們愛的這座城
    日出東方,國旗伴著紅日冉冉升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次次奮鬥讓我們收穫更圓滿的幸福。  為了拍好日出上海,幾乎每天凌晨四點左右必須起來觀天查色。一部短短的五分鐘片子的鏡頭,是從200多架次的航拍,1280G素材,3764個鏡頭中精編而成的,它記錄了2018年上海從黎明到日出的部分秀麗景色。
  • 想拍好雙子座流星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原標題:想拍好雙子座流星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作為2020年天象的收官大戲
  • 美國人直言: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去過凌晨三點的上海
    由此可見,想要在上海這座寸金寸土的城市生活下去在這樣繁華的街頭,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很多老外,其中居住著很多美國人。他們跟我國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看到我們一些奇怪景象的時候總是驚訝不已。而這一次,一位美國人更是直言表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去過凌晨三點的上海。
  • 如何拍攝城市高樓大廈?你可以嘗試按照這六點來拍!
    城市的高樓大廈建築群,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徵,是一個城市繁榮的代名詞。我們看到,這些建築,除了高大,其實,有許多建築也非常美麗,設計師們為了展現更美的建築,有的講究對稱,有的講究排列,有的講究形狀。所以,我們往往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看看美麗的建築,已成了習慣。
  • 【擴散】凌晨4點丹陽街道發生的這一幕,震驚所有丹陽人!
    凌晨4點,當你還在睡夢中,他們已經開啟了這個城市全新的一天;早上7點,當你出門看到乾淨的路面
  • 追拍上海二十餘年,他用鏡頭驚豔了時光…
    原來,這兩張照片拍攝於同一天同一個取景點,只不過後者比前者拍攝的時間要晚4-5分鐘,結果就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效果。第一張照片上,晨光中的馬路上的燈依然亮著,與天空中絢爛的雲霞互相映襯,呈現出一幅絢麗至極的魔都晨景。對鄭憲章而言,拍到一張經典的好照片,遠遠不是終點。「拍全景照片其實很累,這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
  • 直擊杭州最後一班地鐵,我們拍下了這一幕
    這座城市不管什麼人,都是平等的,都憑藉著自己的辛苦和勤奮在這裡紮根!#蜷縮在角落的姑娘#杭州這座城市,雖比不上北上廣那樣快節奏,但想在這座城市紮根下去的人,都在拼命隱忍!壓力,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心知道!這城市沒有依靠,而我們偏偏又缺少安全感。錯過了最後一班地鐵,但幸運的是,這座城市裡還有一個人願意陪你。「杭州天也冷了吧,衣服多穿點,不醜,給你寄的被子到了吧?」儘管知道最暖和的地方是老家,不過還想趁著年輕多在外闖闖。
  • 「夜生活」最豐富的3座城市,燈火通明,你更喜歡哪個城市?
    「夜生活」最豐富的3座城市,燈火通明,你更喜歡哪個城市?說起旅行,大家都不太了解吧,一般來說,我們所說的旅遊都是一些名山大川、旅遊景點、名勝古蹟,我們經常白天和朋友一起遊玩,今天向大家介紹夜間霓虹燈閃爍、燈光閃爍的3個城市,夜生活豐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體驗一下。
  • 這座城市是國內婚紗旅拍的天堂,遊客都愛去婚拍基地,好看還免費
    三亞是國內旅遊目的地中的熱門城市,一直以來旅遊都發展得很好。同時,它還是國內婚紗旅拍的天堂,美麗的海景吸引了不少新人前去三亞拍攝婚紗照,以及度蜜月。以前說到婚紗旅拍地的選擇,很多人都會放眼國外。但如今出境遊的暫停,讓原本就很火的三亞變得更火了。作為婚紗旅拍天堂的三亞,這裡每一年每一天,都不知道要誕生多少套婚紗照!因為這個行業的發達,使得這裡的婚紗攝影基地越來越多。
  • 這座城市是國內婚紗旅拍的天堂,遊客都愛去婚拍基地,好看還免費
    三亞是國內旅遊目的地中的熱門城市,一直以來旅遊都發展得很好。同時,它還是國內婚紗旅拍的天堂,美麗的海景吸引了不少新人前去三亞拍攝婚紗照,以及度蜜月。以前說到婚紗旅拍地的選擇,很多人都會放眼國外。但如今出境遊的暫停,讓原本就很火的三亞變得更火了。
  • 攻略|千萬不要在這座神山上拍裸照,它在沙巴!
    馬來西亞說,拍裸照的行為觸犯了「神山」,並準備起訴這些遊客。這座神山——Kinabalu Mountain,為東南亞海拔最高的山,4093m,植被從闊葉到針葉林,再到3500m以上的石頭荒蕪。東南亞的冬天,在這裡。今天,小蔥跟大家分享下,菜鳥爬這座神山,是一種如何的體驗。1、登山鞋登山鞋登山鞋(非常重要,路面不太好走,最後登頂路徑很滑,有一段需要拉著繩子攀登的。)
  • 城市景觀攝影拍不好,嘗試這5個拍攝方式,拍出新創意!
    試傳達這個地方的特徵,與其他城市有何不同小細節可以為照片增添色彩,因此請嘗試將它們與明顯的物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或紀念碑)一起包含在內。城市景觀的照片應始終反映出你的觀點,展示出這座城市最好的一面,或者反映出真實的事物。二、擺脫千篇一律的城市照通常,拍攝城市景觀時我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市中心,這顯然是其中最有趣的部分。
  • 酷玩科技:手機也能拍星星 大師教你拍出壯美星空!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隨著光汙染的嚴重,在大城市想抬頭看到幾乎星空已經是一種奢望,但是也有一群追星人,他們爬山涉水披荊斬棘,用鏡頭記錄壯美銀河,用鏡頭記錄星河變幻。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有「星辰大海」,其實,用手機也有機會拍攝如電腦桌面一樣的星空美圖。人民網酷玩科技邀請資深攝影師王俊峰,談談如何用手中的鏡頭,跟星空有個「親密接觸」。
  • 為什麼你明明很努力 拍的照片依然不夠好
    為什麼有時候你覺得你明明很努力,拍出來的照片依然不夠好;或者你明明覺得照片很出色了,但是大家卻仍然覺得不喜歡。這個問題是每個攝影師晉級之路上都會遇到的,可以算是攝影愛好者或者是職業攝影師成長之路必須要經歷的瓶頸期。究竟如何突破瓶頸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不同階段的瓶頸期,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 都市劇為何都在上海拍?學學《都挺好》,小城市也有好看的風貌
    經常看劇的朋友們不難發現,現在都市劇都喜歡在上海取景,在北京取景的電視劇都越來越少了。而《都挺好》這部劇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以蘇州作為切入點,講述蘇州一家人的愛恨情仇。不少觀眾也在想,為何這些電視劇都要在上海拍,而不選擇其他城市?
  • 城市旅遊攝影拍什麼?
    到了一個城市,如果想要拍大景觀,必須得找高處的觀景點,如香港的太平山、上海的金茂大廈等。▲銅鑼灣(中國,香港) 28 mm,f/8,1/160 秒,ISO 200 法無定法,拍大景觀但不想登高也可以。像這種環形的天橋,用魚眼鏡頭就能夠充分展現出它的完美結構,並且在構圖上也具有加框的效果。
  • 走街串巷,他給上海百年建築拍肖像
    看完這些照片,想必你心中也充滿了這些疑問。 於是這篇,我們便請來這位喜歡給老建築拍肖像的攝影師,請他來聊聊關於拍攝上海老建築的7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