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是每個城市的記憶,城市發展中為了城市整潔和市場合規發展,地攤失去存在的空間,逐漸式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
近日,中央文明辦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地攤經濟」煥發新活力,不知不覺中城市的煙火氣息,流淌在一個個市井小巷裡,處處充盈著溫暖祥和的氣息。
在大世界東門,數十個攤點在道路兩側有序排放,白吉饃、麵筋豆棒、梅乾菜扣肉餅、涼皮、涼麵、酸辣粉、雞蛋漢堡、雞蛋灌餅等小吃應有盡有。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場,在大明河公園,在小明河公園,在擁軍廣場......小攤有序地擺放在路邊,小吃、冷飲、服裝、水果、書籍,玩具、鮮花應有盡有,為夜晚出門散步逛街的市民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一個地攤背後維繫著一個家庭的生計,一個個地攤重現煙火氣,洋溢著城市的溫度,承載著居民的記憶,明港鎮夜市地攤,譜寫著人間最美的煙火。
編輯:關德文
審核:田 甜
終審:胡新華
易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