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北極點為北,南極點為南,兩極點以外,南北皆相對。
閒居在家的時候,看了小說《白馴鹿的九叉犄角》,講述了一個生在北方大興安嶺的老人,因為兒子的死,以及一個來自南方的小夥子,為了死去的父親,結伴走向救贖的故事。
老人是「使鹿人」鄂溫克族的大薩滿,為了給死去的兒子報仇,隱藏山林三年,手刃仇人。復仇完成後重回人間,另外兩個兒子卻接連遭遇不測。殺戮使大興安嶺的山林寧靜不再,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救贖。
小夥子年少歷經磨難,父親入獄,母親被欺自盡,自己嘗盡辛酸,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搶劫犯。可他仍然為了父親的一句玩笑,想要穿越國境線,去到莫斯科,完成對自己對父親的救贖。
在滿是冰雪的大興安嶺,搶劫犯遇上老薩滿,一路同行。
小說裡大興安嶺的冬季,風雪滿天,樹木參天,山林裡有「使鹿人」居住的帳篷「撮羅子」,有美麗溫順的馴鹿,也有危險的「雪泡子」,有一掌可將人拍死的熊瞎子,一心報仇不依不饒的雪原狼,還有罪惡的偷獵,危險的復仇。
那是一片我沒去過的土地,也是一片我還未看過的風景。
有個東北的朋友,是自由攝影師和獨立戶外領隊,轉遍了東北,常常在朋友圈發照片,照片裡面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北方的城市,跟我常見的山林和城市很不一樣。
小夥子從梨花盛開的南方來。具體南方哪裡,書裡沒說。
有一首歌,《梨花又開放》,梨花下是媽媽的紡車,是故鄉。小說裡的小夥子也一樣,童年最溫暖的的記憶是媽媽在滿山的梨花樹下勞作,爸爸騎著自行車從梨花盛開裡回家。
梨樹在中國分布廣泛。
新疆有庫爾勒香梨,安徽碭山有吉尼斯紀錄的最大酥梨園,河北有大鴨梨。
初中學過一篇文章《驛路梨花處處開》,有梨花的地方就有人家,是在雲南哀牢山。
我在蘇州的樹山腳下,看過一大片的梨花,在上海邊界的果園裡,看過一樹樹香甜的翠冠梨。
問那個東北的朋友,他說黑龍江也有梨花,只是開放的晚,花期要在五月了。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梨花開遍了中國。
「梨花盛開的南方」是哪裡呢,對於大興安嶺來說,大半個中國都在它的南方。
地理上,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魏巍秦嶺矗立,阻隔了北上的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水汽,也阻隔了來自西伯利亞的寒冷氣流的南下。淮河和秦嶺幾乎位於同一條線上,成為了我國冬季0℃等溫線的分界線和800ml等降水量的分界線。因為氣溫和水分的不同,也就形成了植被的不同,農作物也不同,秦嶺淮河以南多種水稻,秦嶺淮河以北多種小麥。飲食不同,文化相異。
大學時,宿舍同學聽說我們一天三頓白米飯,表示難以理解。我看著北方的同學一手拿著饅頭,一手吃菜,也覺得好奇,畢竟在我們那裡,饅頭是零食消遣,從未做過主食的。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江蘇、安徽兩省,因為地跨淮河,也都有了散裝之稱。
小時候聽安徽的天氣預報,全省就是分三塊,淮河以北、江淮之間和長江以南。小說裡梨花開的南方,會是秦嶺淮河以南嗎?